张敏婷
摘要:本文对大学生自信心与社会支持的特点进行相关研究。采用个人评价问卷(PEI)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抽样调查韩山师范学院550在校大学生。发现大学生的自信心与社会支持显著相关。大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支持的得分,均因个体生源地不同而表现出显著差异。大学生自信心的得分在个体年级、个体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为师范生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差异。
关键词:自信心 大学生 社会支持
本课题通过比较不同的大学生的自信心差异与社会支持差异,分析自信心与社会支持在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上的特点和差异性,为今后大学生自信心培养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的改善提供心理依据。
一、研究背景
1.研究现状
(1)自信心的研究现状。自信心的定义各不相同,车丽萍认为自信是个体对自身诸方面的肯定程度,是对自己能力、价值做出客观、正确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稳定的性格特征。
影响大学生自信心的因素有很多方面,有研究表明自我定向、成功情境内外源、成功情境稳定性、失败情境稳定性、自我效能与自信心存在显著差异。
关于个体的自信心这种相对稳定的性格特征,一直吸引着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国内外关于自信的研究非常欠缺,尚未形成自信方面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和专门领域。
(2)社会支持的研究现状。国内外关于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的研究中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例如,丘海雄等认为,从广义而言,社会支持既涉及家庭内外的供养与维系,也涉及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支持与帮助;社会支持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关怀或帮助,它在多数情形下更是一种社会交换。
张宏文则认为,社会支持指人们从社会中所得到的、来自他人的各种帮助。
全宏艳(1976)提出社会支持这样一种主要的弹性资源,与个体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它在缓解个体压力,消除心理障碍,增进个体心理健康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发现,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如果缺乏社会支持和良好的应对方式,心理损害的危险度可达43.3%。
(3)关于自信心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因为目前并没有这方面的系统研究,使得这方面的理论基础存有空白,也揭示了这次的课题研究的意义。
在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中,哪个维度与自信心的相关程度最显著呢?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前人并未提出。
另外对于自信心而言,自信心中的6个维度中,哪个维度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程度最为显著呢?这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陈新叶对女大学生社会支持、自信心特点的研究发现自信与社会支持成正相关,社会支持对自信有显著预测作用。但研究对象局限于女大学新生,因此这次的課题提出研究社会支持与自信心的相关关系,以及社会支持中的各维度与自信心中各维度的相关关系,以验证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信心之间显著相关的假设。
2.研究意义
现有文献中有较多社会支持与人格结构因素的相关研究,证实了社会支持对人类心理健康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作用,那么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自信心之间的相关是否显著呢?
因此,本课题探讨大学生自信心与社会支持两者的相关关系,分析两者在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情况。以期为大学生自信心培养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的改善提供新的视角以及实践依据,为国内关于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格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支持,提升社会支持系统的维护以及自信心的培养方式。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本研究对韩山师范学院全日制大学生抽样调查,随机选取了来自潮汕、珠三角、梅州以及其他地区的大一至大四共550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534份,有效问卷408份,其中生源地为城市的156人,乡镇有252人;大一113人,大二152人,大三96人,大四47人;学生干部264人,非学生干部144人;师范生279人,非师范生114人;独生子女46人,非独生子女362人。
2.研究工具
(1)个人评价量表(PEI)。PEI(PersonalEvaluation Inventory)是用来评定自信的一个方式。根据现实情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将6个维度重新确定为:学业表现、外表、社交方面、体育运动、能力自信方面、爱情关系。该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女性为0.90,男性为0.93。
(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SSRS(SocialSupport Rating Scale)由3个维度10个条目组成,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个分量表。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量表中的一些项目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量表a系数为0.88,说明修订后的量表仍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3)施测与数据处理。本课题采用Shrauger(1990)个人评价问卷(PEI)和肖水源(199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被试进行不记名施测,通过网上问卷收集数据资料。回收问卷后筛选有效问卷,录入数据并对数据质量进行审核,采用SPSS18.0软件,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
1.自信心
通过方差分析以及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大学生的自信心(学业表现、体育表现、外表、社交方面、能力自信方面、爱情关系方面)差异,可知大学生自信心得分在个体生源地、年级、个体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为师范生等差异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
在爱情关系分量表上的差异均不显著。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在外表的分量表得分上差异不显著。而城市生源的学生与乡镇生源的学生在体育表现、社交方面的分量表得分上差异不显著。
非独生子女的自信心均值高于独生子女自信心均值,乡镇生源的大学生自信心均值高于城市生源的大学生自信心均值,师范院校里师范生的自信心均值高于非师范生的自信心均值。
2.社会支持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差异,可知大学生社会支持得分在个体生源地的差异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在客观支持与对支持的利用度分量表上得分差异不显著。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主观支持的分量表上得分差异显著,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对支持的利用度的分量表得分上差异显著。
从简单的数据统计可得,独生子女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的均值低于非独生子女,而对支持利用度的均值却高于非独生子女。与此结果一样的是城市生源大学生对支持的利用度均值高于乡镇生源大学生,其余均值都低于乡镇生源大学生。
学生干部的社会评价量表以及各分量表得分均值都高于非学生干部。
3.自信心与社会支持的相关
通过相关分析可得,大学生自信心与社会支持在0.01水平(双侧)上表现正相关(如表1所示),论证了课题前期的假设。
具体而言,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与自信心(学业表现、体育表现、外表、社交方面、能力自信方面、爱情关系方面)的各维度之间也存在了显著的相关关系。
社会支持总分与个体的自信心总分、学业表现、体育表现、爱情关系、社交方面、能力自信方面成正相关。
主观支持与自信心总分、学业表现、体育表现、爱情关系、社交方面、能力自信方面成正相关。
客观支持与自信心总分、学业表现、社交方面、爱情关系、能力自信方面呈正相关,与体育表现不存在相关关系。
个体对支持的利用度与自信心总分、学业表现、体育表现、爱情关系、社交方面、能力自信方面、外表均不存在相关关系,而且相关值为负。
四、討论
1.大学生自信心的特点
研究可得独生子女与城市生源地的大学生自信心水平偏低,与我们传统的想法恰恰相反。其影响因素包括:独生子女与城市生源地的学生享有更多的客观支持,无论是在设备设施上,还是父母教养方式方面,都相对较满足,因此有一定的依赖性,从而影响了对个人能力的评价,即自信心。农村生源地的学生相对比较勤奋刻苦,在物质和精神上并没有太多的追求,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理,因此对自身的价值和能力较为了解等。
自信心与个体的年级、是否师范生有显著的差异,此结果证明了关于自信心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弱的观点。课题的被试随机抽取于韩山师范学院,在师范类的院校中,具有实力较强的师资培训队伍,针对师范生的硬件和软件都较为完善,己形成专门的培养人才系统,因此培养的过程中难免比较重视与关注师范类专业以及方向的培养。
城市、乡镇生源个人评价量表得分差异研究至今并未有前人研究,无法对比,因此针对此次课题本身进行分析。城市和乡镇最大的差异是设施完善情况,人文环境融合程度,生活节奏等,这些因素是否影响了两者直接具有差异性,还有待进一步的证实和研究。
2.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特点
独生子女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较高,从侧面显示独生子女通过利用社会支持解决问题的情况较多,也可以理解为独生子女对家庭和周围环境的依赖较多。
是否独生子女最大的差异即是否拥有兄弟姐妹,即兄弟姐妹的存在(理解、支持及肯定等)影响个体社会支持水平的养成。与独生子女相比,非独生子女拥有兄弟姐妹的主观支持。然而此次研究在社会支持的总分上却差异不显著,其原因是此次研究存在误差还是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社会支持差异本身就不显著还有待进一步探究。而更引人思考的是,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自信心存在显著差异而在社会支持的得分上却并不显著。
同样的,城市生源的大学生生活环境的设施完善,人文环境融合程度与生活节奏等均异于乡镇生源的大学生。城市生源大学生的条件优于乡镇生源大学生,那么城市生源大学生对这种优越条件的依赖性和偏好性,也影响了个体对社会支持的主观体验和利用度。
相对非学生干部而言,学生干部拥有更多的权利和经历,在社会上较容易获得关注、肯定、机会、资源、帮助等,这就使得学生干部对支持的利用度水平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
3.大学生的自信心与社会支持显著相关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信的相关极其显著,这不仅验证了此次研究的主要假设,更验证了陈新叶对女大学生社会支持、自信心特点的研究,发现自信与社会支持成正相关,社会支持对自信有显著预测作用的观点。
个体所得到的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越多,自信心越高,而个体对支持的利用度越高,则自信心越低。关于个体对支持的利用度与自信心趋势相反的原因是个体对客观支持或主观支持的过度利用产生依赖,由此影响了个体对自身能力、价值的判断,过于依赖周围的支持而没有独立处理和面对问题的自信。
值得注意的是,学业表现与主客观支持的相关值均在0.01水平上极其显著,然而,体育表现却只是在与主观支持的相关上表现显著,而与客观支持上的相关并不显著,这从侧面揭示了现代社会对学业上的客观支持比对体育上的客观支持多。
在应试教育的大前提下,多数教育机构都注重升学率、学生的学业发展,而相对忽视德、体、美的教育。当在各地陆续出现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或者学习过度而缺考的现象时,这才让各教育机构渐渐重视体育和德育的教育,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加强体育锻炼,以最好的体魄和心理素质面对高考。
即使如此,教育机构的本质依然没有变化,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只是应试教育的一种附属产物罢了,其对体育的重视依然远远不如学业,学生的学业、升学率才是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学校、老师、家长、社会对学生们的评价,也深远地影响了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他们认为,只有学习好,才是好学生,才是好孩子,才是值得自己自信的地方。因此,希望各位家长、老师、甚至学校、社会都能为孩子多做考虑,让他们客观地认识自己,衡量自己,而并非只知道学习。
再者,外表与社会支持的总分以及各维度的相关均不显著,这也引发我们的思考。相对现实而言,外表长得越标致,就越容易得到社会的关注和支持,然而,这里的数据分析却没有显著的相关情况。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个人评价量表中外表这一分量表的题目提问方法较为直接,如“我真庆幸自己长得漂亮”“我比一般人长得好看”等,这些相对比较直接的提问方式往往使被测试者难为情,较难客观地判断和选择,从而导致测试的结果出现误差。二是社会对个体能力方面的重视多于对外貌的关注程度,或许个体的外貌能影响他人对其第一印象,但影响最为深远的依然是个体的修养、学识和能力等。
最后,对支持的利用度几乎与自信心总分及其所有维度均不相关,且相关值为负,唯独对支持的利用度与体育表现的相关值为正,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虽然并不显著,但也可以作为以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在社会支持中,客观的支持是相对比较难改变的,能改变的就是我们的主观支持与对支持的利用度。也就是说生活中的物质条件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得到改变,而人的想法和行动却可以马上实现。乐观地看待事物,积极主动地接触社会,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解决,实在无法解决则主动寻求帮助,学习别人应对困难和问题的方法,以便以后独自面对困难,走向成熟、自信和稳重。
如此简单的思维模式,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时刻做到的,因此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我们不可以去依赖,也不可以放弃。
特别是在教育事业中,作为一名学生,你可能只需要懂得如何得到社会支持,而作为一位教育者,不仅要懂得给自己支持,更要無时无刻地给学生支持。因此,认识社会支持与自信心的相关关系非常重要,是教育者,教育单位甚至家长开展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理论参考。
大学生社会支持总分与自信心中的社交方面、体育表现方面、学业表现方面、能力自信方面、爱情关系方面呈正相关。特别是在社交方面的相关极为显著,只有自信、勇敢、积极地参加社会互动以及相互交谈,才能促进社会关系链的成长,以带来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
五、小结
通过对大学生自信心与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得出大学生的自信心与社会支持显著相关。大学生的自信心或社会支持的得分,均因个体生源地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大学生自信心得分在个体年级、个体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为师范生等的差异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