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经典《茶馆》

2018-05-11 03:08张盼武警后勤学院天津300162
丝路艺术 2018年2期
关键词:京味茶馆老舍

张盼(武警后勤学院,天津 300162)

话剧,作为一种西方戏剧形式,是在19世纪末经由西方侨民传入中国的,在中国大体经历了新剧时期、爱美剧时期、左翼话剧、延安话剧和现代话剧五个发展阶段。谈到现代话剧就不得不提一个重要人物——老舍。

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新中国成立后创作了《龙须沟》《方珍珠》《春华秋实》《茶馆》《女店员》《全家福》等20多个剧本。老舍是一位高产作家,一生写了约800万字作品,除了戏剧创作,小说创作也成果颇丰,并且作品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广大读者的热爱。

《茶馆》是老舍戏剧创作的高峰,代表了建国以来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它集中体现了“人民艺术家”老舍杰出的艺术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平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徬徨、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他所描写的世态人情、习俗风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茶馆》作为老舍的戏剧经典依然延续了他的“京味”特色。《茶馆》分三幕为我们展现了三个特定历史时期下的芸芸众生相,三教九流各种人物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

《茶馆》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却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主要是得益于剧作在表现上的高度艺术性,尤其是它的结构特征。

对“三一律”有坚持有突破。法国著名诗人、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一书中这样写道:“我们要求艺术地布置剧情发展: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头到尾维持着舞台充实。9”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只允许有一个故事线索,发生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天,即24小时,必须只有一个地点。《茶馆》坚持了“一地”的创作原则。老舍生于北京长于北京,对老北京的裕泰大茶馆自然十分熟悉,他曾说过“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不就侧面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吗?”老舍将50年来中国历史最风云变换的时代,集中到一个具象的茶馆兴衰中加以展示。小茶馆成为了一个透视大社会的窗口,三教九流汇聚于此上演人世间的喜怒悲欢。茶客的丰富性及茶馆功能的多样性,使茶馆有别于其他公共场所成为最适合反映民情、展现社会的大舞台。茶馆就是一个窗口,透过这里让人们看兴衰、看世相、看人物,它承载着历史,再现着历史,是时代的缩影。

《茶馆》坚持了“一地”创作原则,但突破了“一天”和“一个故事”的创作原则。《茶馆》这部剧横跨三个时代,时间跨度近五十年。第一幕展示了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腐朽的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末路的社会面貌。第二幕展示了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时期内战连绵,人民灾难深重苦不堪言的社会现状。第三幕展示了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黑暗、最腐朽、最动荡的三个时代,三幕戏从历史的纵向与横向概括了50年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和种种人物命运的变迁。《茶馆》也打破了“一个故事”的创作原则。它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大胆用众多的人物速写组成一幅幅时代剪影,形成一个个戏剧片段。《茶馆》描写了一个五光十色的茶馆世界,剧中一共写了70多个人物,出场人物就有50多个。《茶馆》采用人像展览式的结构。在茶馆里各种人物相继登场,掌柜的王利发,相面的唐铁嘴,当差的二德子,有爱国思想的常四爷,说媒拉纤的刘麻子,贫农康六及他十五岁的女儿康顺子,庞太监,流氓头子黄胖子,卖小妞的乡妇,唯新派的秦仲义等等。《茶馆》打破“人随事走”的传统,采用“事随人走”的手法。众多人物相继登场,但他们都是诉说着各自的故事,在茶馆一闪而过。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在生活上、境遇上的变迁,也正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茶馆》并没有直言政治,但是却从侧面透露出政治讯息。

茶馆是社会的一角,也是社会的缩影。茶馆中上演的一幕幕人间悲喜剧演绎着大社会的风云变幻与兴衰起落。话剧《茶馆》一经问世就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经典之作”,现实主义话剧的高峰。

参考文献:

[1]老舍.茶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2]方维保.《茶馆》:“世变”、“民生”与民族寓言[J].文学评论,2012,3.

[3]王晓绘.一个作家的深沉寄托——论《茶馆》的国民性思考[J].戏剧之家,2015,10.

猜你喜欢
京味茶馆老舍
《茶馆》
北平的秋
许恬宁:My Travel Plan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京味儿印象》
老舍的求婚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
从电影《顽主》看京味喜剧片的低俗现象
清雅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