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伟 强
(潮州市中医医院 潮州 521000)
蛇串疮又被称为“蜘蛛疮”,西医将其命名为带状疱疹,西医临床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个体疲劳、肢体创伤,致使机体免疫力降低,从而激活潜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本病主要临床症状为患者一侧肢体出现大面积皮肤损伤,皮肤损伤多呈带状分布,多见于老年人,皮损部位疼痛剧烈,若未及时给予有效治疗个体病情进一步加重,可损害个体表皮底下神经节,诱使神经节发生炎症、坏死[1~2]。既往临床治疗多给予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以及镇痛药,近些年随着我国对传统中医药扶持力度的增加,采用传统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蛇串疮为蛇串疮的治疗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3]。为此,本文以我院65例蛇串疮患者为例,施行常规治疗(阿昔洛韦、羟考酮等)、常规治疗+活血化瘀法,分析两种方案对患者病情的具体影响,旨在证明活血化瘀法在蛇串疮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共计65例蛇串疮患者,随机选自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以是否给予活血化瘀法治疗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实验组35例,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在43~73岁,平均年龄在(53.2±2.5)岁;病程为1~4个月,平均(2.2±0.2)个月。对照组30例,1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为42~71岁,平均为(53.6±2.6)岁;病程为1.5~5个月,平均为(2.1±0.1)个月。以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两组基线资料,如年龄分布、性别结构、病程铲断等,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均符合西医带状疱疹诊断标准:(1)患者均出现身体一侧出现黄豆大小斑疹,簇状分布,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水泡、水泡内液体澄清,周围有红晕,且疼痛剧烈;(2)疤浆涂片检查为阳性。中医“蛇串疮”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均出现带状黄豆大小水泡分布,同时伴有唇舌口干、舌上有瘀斑等湿热证。该研究经过医院伦理会批准。患者、家属知晓研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主动加入本次研究。
(1)排除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2)排除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排除合并心、肝、肾等重要系统疾病;(4)过敏体质。
1.4.1对照组
接受常规治疗,即羟考酮(生产厂家:中国医药对外贸易公司,国药准字:J20040123)、阿昔洛韦(生产厂家:北京康蒂尼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340)等药物,其中阿昔洛韦患者每日给药3次,每次0.2g,羟考酮每6h服药1次,而后根据患者疼痛情况调整临床用药,持续用药治疗5d。
1.4.2实验组
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选用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方,其药物基本组成:桃仁10g,红花6g,当归12g,川芎9g,生地黄20g,赤芍10g,全蝎2g,地龙10g,患者每日1剂,分早晚3次煎完,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温服150ml,连续服用5d。
(1)待治疗5d结束,评估两组临床效果,具体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如下: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彻底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得到有所好转,但需要继续使用止痛药治疗;无效:患者病情未出现任何改变,呈现出加重趋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观察两组用药治疗期间有无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等)。
以统计学软件SPSS21.0为处理数据的工具,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表示为“n(%)”,结果以χ2检验,并以P<0.05作为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经过上述5d治疗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见表1。实验组共计35例患者,其中33例患者病情得到好转,有2例患者病情无任何改变;对照组共计30例患者,其中有24例患者病情得到好转,有6例患者病情无任何改变。此外,实验组病情能好转的33例患者中有20例显效、13例有效,而对照组24例病情好转患者中有14例显效、10例有效。经过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即(94.2%VS8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临床效果的分析对比[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实验组3520(57.1%)13(37.1%)2(5.8%)33(94.2%)对照组3014(46.7%)10(33.3%)6(20.0%)24(80.0%)χ2值5.4515.3265.2145.721P值<0.05<0.05<0.05<0.05
用药治疗期间发生胃肠道反应(腹泻、恶心呕吐)以及神经系统反应(头晕、头痛等)等情况,实验组患者仅发生4例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患者发生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6%)、(1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组别例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总有效率实验组352(5.7%)2(5.7%)0(0)4(11.4%)对照组302(6.7%)2(6.7%)1(3.3%)5(16.7%)χ2值5.121P值>0.05
中医研究将带状疱疹归属于“蛇串疮”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个体患者饮食不节、劳逸多度,从而导致脾胃难以将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水谷精微输送至机体四肢,从而发挥防御功能,致使肌表卫气不固,湿热邪气由表入里,滞于经络之中,毒邪循经而发,影响经脉气血运动,经脉气血运行,不通则痛[4]。因此中医治疗蛇串疮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为扶正固本,行气活血,桃红四物汤中红花、桃仁其活血、行气力效,诸药合用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5~6]。本次研究显示在常规药物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法治疗的实验组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2%,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见,对于蛇串疮患者给予活血化瘀法治疗其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活血化瘀法治疗蛇串疮疗效好,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吴长涛.活血化瘀法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中国医药指南,2017,13(23):191~192.
2 陶荣三.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眼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15(14):92~94.
3 彭文波, 霍清萍.霍清萍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带状疱疹经验.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3(6):107~108.
4 李学玲.活血化瘀法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研究.中国保健营养,2016,13(23):133~134.
5 冯丽.活血化瘀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医临床研究,2014,1(11):75~76.
6 雷进功,许庆强.围刺联合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复方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6例.环球中医药,2017,12(13):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