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记者 冯为为
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关系到十几亿中国人的生活环境质量。早在2000年,我国就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垃圾分类却陷入了原地打转的窘境。去年,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两会代表对此热议纷纷;今年,两会代表和委员又将议案、提案建议瞄准到“垃圾分类”这一民生热点上来。垃圾分类这场久攻不下的拉锯战,该如何打?如何层层推进?如何惠民生、惠社会、惠环境?
今年年初,垃圾分类这个困扰国家和社会已久的问题似乎找到了“解困”的方向——加强学校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教育部联合六部门发布了《关于在学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到2020年底,全国各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要达到100%。逐步建立包括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的生态文明教育长效机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成长规律,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融入教材,并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引领整个社会的良好氛围。
都说“绿色教育”推动实现“绿色发展”。在学校求学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在这一时期让保护环境的种子在各年龄段的学生心中深种?让垃圾分类走进校园、深入校园,让垃圾分类深入学生的心中,成为学生的习惯?最佳答案当然是:开展环保教育,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和行动。
学校拥有高密度人群,每天产生的大量垃圾,影响校园卫生,污染校园环境。对此,《通知》强调学校要大力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教育。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工作,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和校内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贮存的管理体系。要大力培育青少年生态文明实践学生社团或志愿者团队,充分调动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的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实践活动。
《通知》指出,学校要广泛采取讲故事、做游戏、知识竞赛等活动形式,利用挂图、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网站等宣传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进教材、进课堂的基础上,每校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以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活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垃圾减量、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
《通知》此举就是让垃圾分类成为各个学校的“必修课”;让垃圾分类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只是一种知识,还是良好习惯和实际行动。通过学生影响更多的家庭,让更多的家庭影响社会,层层推进,最终使垃圾分类利国、利民,保护生态环境。
目前,国内局部地区已有多数学校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就实施效果而言,却还存在着诸多障碍。如,基础设施不完善,校园内并无严格的分类垃圾桶;缺少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即使师生将垃圾分类了,环卫工人在收集垃圾时仍将垃圾混在一起运输。业内人士表示,完善、健全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及配套体系是校园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为了完善和健全学校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以及管理配套体系,《通知》明确,各学校是开展校内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贮存的责任主体,要制订并完善有关工作制度,明确内部管理岗位和职责,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加大校内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投入,保障经费到位,不断完善校内设施设备更新;要建立校内规划部门、学工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团委、后勤部门等多方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协同配合工作机制,形成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合力。各地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环保、机关事务管理等相关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对学校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对校内设施设备配套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及时协调解决学校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同时,为使垃圾分好后能实现“运的好”,《通知》强调,各学校要遵循有害垃圾单独投放、其它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原则,建立完善校内生活垃圾分类台账制度,记录生活垃圾种类、数量、去向等信息,并与收运单位做好交接、登记和统计工作。要加强与当地收运体系、回收体系的协调沟通,在做好校内分类投放收集贮存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和督促收运单位根据约定及时收取相应垃圾,特别是易腐垃圾,要做到“日产日清”。
做好与社会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资源化利用和终端处置等环节的衔接。各有关部门要按各自职责加强行业监管和沟通协作,积极形成投放合理、处置规范、监管有力、宣传到位的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适应和满足学校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需求。确保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
《通知》要求,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实施计划,稳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去年12月,湖州市强制教育系统5家单位、11家市属学校,成为第一批垃圾分类对象,同时与市餐厨垃圾处理中心签订协议,统一收运食堂易腐垃圾。目前分类设施设备已在湖州市各个学校全部添置到位。在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圆弧型流线外观设计、明快的蓝绿色调搭配、智能化分类投放端口……简洁醒目的“环保屋”屹立在学校超市的西南侧和三号教学楼的西面,师生们向“环保屋”的端口投放垃圾时,它可以通过红外感知分辨是否分类准确,帮助大家养成良好的分类习惯,助力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目标得以实现。
合力共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协作机制,切实加强教育主管部门指导管理。《通知》指出,各地教育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对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在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中,逐步将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列为考核指标;要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积极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要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制度标准和工作要求,加强对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情况的管理监督和检查考核。
湖州市教育局垃圾分类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湖州市各单位研究制定了科学有效的考评办法。例如:市委党校按照“日双查、周通报、月考评、年考核”制度,分组分片进行专项巡查,打造强有力的垃圾分类责任体系。加强单位强制分类执法保障采取“网格化”管理方式,严厉打击生活垃圾乱倾倒、各种生活垃圾混装混运、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擅自收集运输餐厨垃圾、工业垃圾混入生活垃圾等违法行为。另外,按照《通知》,湖州市还培育了一支以分类宣传、培训、劝导为一体的师生志愿者队伍,结合教育局要求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发的适合学生实际、简单易懂的生活垃圾分类课程。力争到今年6月,湖州市教育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师生参与率达100%、知晓率达100%。
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作为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实际行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切实增强做好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实现《通知》提出的“到2020年底,全国各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要达到100%”目标,让垃圾分类意识在校园中“入手、入脑、入心”,需要全国各个学校的共同发力。各学校应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环境意识,灵活应运各种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之中,让学生的行为影响其背后的家庭,让多个家庭带动全社会,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