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公安部检测中心 马文俊 李扬 滕飞 严瑾
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集现代制造技术、新型材料技术和信息控制技术为一体,是智能制造的代表性产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机器人已经逐步从高端的自动化工厂走向寻常百姓人家。目前按照机器人的预期用途分类,分为工业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自动控制的、可重复编程、多用途的操作机,它可以是固定式或移动式,在工业自动化中使用。工业自动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制造、检验、包装和装配。
服务机器人:除工业自动化应用外,能为人类或设备完成有用任务的机器人。其中服务机器人又可分为个人服务机器人和专用服务机器人。个人服务机器人是用于非营利性任务的、一般由非专业人士使用的服务机器人。例如:家政服务机器人、自动轮椅、个人移动助力机器人和小型健身机器人。专用服务机器人则一般是由培训合格的操作员操作的服务机器人。例如:消防机器人、用于公共空间的清洁机器人、办公室或医院的运送机器人等。本文通过对当下机器人的认证发展形势及需求,对公安领域中警用机器人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机器人是当代高端智能装备和高新技术的突出代表,对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目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均将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增强本国在国际制造业中的竞争力。标准作为机器人产业国际竞争的技术依据和有效手段,被各发达国家放在产业战略的重要位置。可以说各国在机器人产业领域的竞争不单是技术和市场的竞争,更是机器人标准的竞争。2015年9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总体组负责拟定我国机器人标准化战略和推进措施,制定我国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协调我国机器人相关国家标准的技术内容和技术归口,组织开展机器人基础共性等相关国家标准制定、国际标准化和标准应用实施等工作。正式实施的机器人相关国家标准已达到60多项,覆盖了若干种机器人(系统)、部件、安全性能(主要是电气安全性和电磁兼容性),初步建立起了框架体系,其中部分标准是直接采用ISO、IEC等组织发布的标准。随着我国机器人产业的不断完善和越来越多机器人种类投入市场应用,相关机器人的标准化工作将成为今后各方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尚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技术门槛和市场引导手段,产业综合竞争力偏低,整体质量水平亟待提升。为促进机器人行业内检测和认证活动的规范性和一致性、搭建信息服务交流平台进行技术与经验共享,2016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向社会发布“中国机器人认证(CR)”标志,同时颁发首批中国机器人产品认证证书,这是机器人检测认证服务新模式和推进国家自主认证品牌的建设和发展的有益探索。确定认证标志后,相关部门联合制定的《CR-01-0002:2017 中国机器人产品(CR)认证规则—工业机器人、家用/商用服务机器人认证实施规则》。据统计,截至2018年1月,共有超过50家企业获得了机器人认证证书。
目前现有的机器人认证规则,主要针对机器人的安全性和电磁兼容性指标,在机器人认证工作开展的探索性阶段,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除了机器人的安全性指标,在机器人的功能和作业性能指标方面,尚缺成熟的质量评价手段和认证规则,这将是今后机器人认证工作全面开展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对于公安行业,警用机器人的应用直接关乎社会公共安全和稳定,对警用机器人实施客观、科学、全面的质量评价和管理,既具有紧迫性、又具有挑战性,是广大公安科研人员的重要任务和使命。
警用机器人属于服务机器人中的特殊门类,通常泛指在警务工作中代替或协助警务人员到不能去、不适宜去的环境中,直接在现场进行侦查、排除、灾害救援、防暴攻坚、消防救援和处置爆炸物及其他危险品,或对目标实施攻击的警用装备。按照业务应用方式可分为安保、巡逻、处置、侦查、消防等。警用机器人能够有效地弥补警务工作中防范、侦查、处置能力的不足,大幅度提高出警效能,是新形势下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执行反恐防暴任务的尖兵利器,也是警用装备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警用机器人中,排爆机器人应用较为广泛、成熟。特别是随着我国国内极端势力恐怖活动的不断加剧和一些大型活动的陆续开展,一线防爆反恐工作压力不断提升,在爆炸物处置方面仅靠传统的排爆人员和作业装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战需求,同时,在这些高危作战场合警员的生命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排爆机器人逐渐成为一线公安防爆安检工作中的重要装备。
近年来,公安标准化工作主管部门和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警用机器人的标准化工作愈发重视。全国警用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 561)不仅对GA/T 142-1996排爆机器人标准的修订予以立项;还积极组织了 “警用巡逻/安保机器人”、“警用机器人通信接口”、“警用机器人信息安全”等相关标准的立项申报工作。这些标准化项目,将初步建立起我国警用机器人标准的框架体系,为警用机器人的质量检测和评价工作奠定技术基础。
在质量检测方面,公安部检测中心作为警用装备的权威检测机构,已经初步建立起警用机器人的质量评价试验平台,并对国内外多个型号的排爆机器人、侦察机器人开展了质量检测工作,为机器人产品的研发、采购乃至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撑。
产品认证制度起源于二十世纪初,已经成为国际上通行的产品质量、环保等特性评价、监督和管理的有效手段。随着我国机器人行业的高速发展和公安一线部门对警用机器人需求的提升,开展警用机器人认证工作,将是增强对该类特殊警用装备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的指导下,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检测中心在社会安全防范产品认证方面具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并开展了大量的警用装备质量认证可行性的论证工作,这将成为警用机器人开展认证工作的重要基础。
在认证产品的选择方面,可以考虑“成熟一种、推动一种”的策略。当前,公安行业应用较成熟的排爆机器人、侦查机器人,巡逻安保机器人已逐渐在一些大型活动中投入试用,可提供群众办事咨询的服务性机器人在一些业务办理窗口部门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在认证模式的选择方面,可以考虑采用“文件审核+型式试验”的模式,在监督形式和方法上可以进行市场抽样检测等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警用机器人不仅是我国工业制造水平的标志,更是我国警务工作科技化水平的标志。2015年我国的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包括外资品牌),同比增长21.7%;2016年的产量则达到5.09万台,同比增长30.8%。在机器人的应用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推动警用机器人标准化、质量检测和认证工作,推进警用机器人在警务实战的全面应用,必要也急迫。这要求公安装备质量机构和相关科研人员做好技术上的准备、谋划和储备,创新思考,打造有公安行业特色的认证品牌和标志,为警用机器人的质量把关,服务社会公共安全、服务公安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