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敏
西敏寺被誉为英国王室的“石头史书”,也被称为“荣誉的宝塔尖”,牛顿、达尔文等科技巨星都长眠于此。2018年3月31日,这里迎来了它的一位新“主人”,享誉世界的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
1942年1月8日,霍金出生于英国牛津。那天,正好是现代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的忌日。霍金从小就非常聪明,据姐姐玛丽回忆,他总是对很多东西痴迷,还很好胜。小时候,霍金喜欢一个人玩,从玩具火车到整个宇宙的工作机理,他都表现出浓厚兴趣。“他经常看天空,看着星星想,永恒的终点在哪里?”表亲莎拉·哈登贝格称。10岁左右,霍金竟用废旧物品设计了两台电脑,解决了二进制的逻辑问题,这让同学约翰·麦克伦登惊讶不已。尽管在班上成绩居中,但他的聪明却在同学中有口皆碑,被大家称作“小爱因斯坦”。
和父母一样,聪明的霍金考上了牛津大学。父亲学医,他希望儿子也一样,但霍金深知自己不适合——他选择了物理学。“那段时间在牛津大学流行反对努力的态度,如果你不努力才会被认为聪明,努力学习获得好的分数会被认为是书呆子的标志,是牛津大学词典中最差的绰号。”霍金当然不愿意成为“书呆子”。热爱自由、喜欢速度、追求胸有成竹自信感的霍金在大学期间相当活跃,他加入划船俱乐部成了一名舵手,还时常混迹于各种派对。“衡量成功的标准是收到香槟的数目,这样看来我好像成功了。”霍金曾计算过自己在大学三年中努力学习的时间,称加起来不过1000小时,也就是说平均每天大约1小时。尽管如此,霍金仍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顺利进入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剑桥大学,霍金完成了漂亮的博士论文。从此,他的人生像“开了挂”。霍金研究的领域是引力与黑洞,主要贡献有两个:一个是1970年提出的奇点定律,一个是1974年提出的霍金辐射。他不但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还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从而在统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力学(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作为当代理论物理的代言人,霍金在科普方面同样取得了非凡成就。1988年,霍金最有名的代表作《时间简史》问世,这是一部探索宇宙起源和未来之变的科普巨作。该书一经出版即大受欢迎,连续四年雄踞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截至2012年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销量超过1000万册。
尽管成就斐然,71岁的霍金仍时刻敦促自己:“我生命三分之二的时间里,头上都悬着死亡之剑的威胁,每一天都可能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因此我更加渴望利用好每一分钟。”
“我是一名有幸研究宇宙的基本奥妙的科学家,有时候我在想我是否有我的轮椅、残疾和发现一样有名。”霍金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运动神经元病(ASL)患者,该病俗称渐冻症,与艾滋病齐名,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五大绝症之一。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大部分患者会在症状首次出现后3~5年内因呼吸衰竭而亡。凭着惊人的毅力,霍金创造了世界奇迹。
1963年,也就是进入剑桥读博的第二年,21岁的霍金被确诊ASL。医生告诉他只剩两三年的时间,全家都陷入无尽的悲痛中。幸运的是,一位叫简·王尔德的姑娘拯救了他。几乎在查出病症的同时,他认识了美丽温柔的简,爱情坚定了他活下去的信念。为了恋爱、订婚、结婚,霍金开始拼命工作。令他本人感到吃惊的是,自己竟对工作乐此不疲。
两年后,这对幸福的新人挽手走进婚姻的殿堂。当时,霍金拄着拐杖,他的胳膊正在失去力量。“1966年,在简替我在打字机前度过无数痛苦时光的帮助下,我成功提交了我的博士论文。我在论文中的发现为我在宇宙学研究界大大提高了名声。”婚后,有了简的帮助,霍金的研究如虎添翼。
然而,随着病情越来越重,从1970年起,学术上声誉日隆的霍金不得不与轮椅相伴此生。1985年,由于严重的肺炎,霍金做了气管切开手术,从此完全丧失说话的能力。尽管如此,他从未停止思考和表达,而他表达思想的唯一工具就是一台电脑声音合成器。他用仅能活动的几根手指操纵一个特制的鼠标,从电脑屏幕上选择字母组句,通过电脑播放声音。大脑反应的“快”和表达输出的“慢”形成巨大反差。
2005年,当手指也动不了时,霍金不得不尝试更缓慢的沟通速度:“我只能通过活动面部肌肉来写东西,来移动电脑上的光标,我害怕有一天面部肌肉也失灵了。”这时,霍金每分钟还能输入五六个单词。但到了2011年,病情进一步恶化的他每分钟仅能输入一两个单词。所幸后来在老朋友摩尔的帮助下,通过软件升级,霍金的输入速度提高了一倍,但也无非每分钟三四个单词,沟通难度可见一斑。
在自传《我的简史》里,霍金提到,被诊断出ASL后不久,他做了一个自己将被处死的梦,这让他忽然意识到:“如果我被判缓刑的话,还有很多我能做而且也值得做的事情。另外一场我做了很多次的梦是,我要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救别人。毕竟,如果我反正都要死,不妨做一些好事。”
英国诗人弥尔顿有句名言:“头脑是它自己的住所,它在其中可制造地狱的天堂,也可制造天堂的地狱。”也许在旁人看来,霍金是需要被照顾的那位,但他想到的却是施与,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救别人”。他对宇宙充满好奇,更对置身其中的这个世界充满爱。他缓慢表达着经过高速运转大脑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在生命最后的几年,频频发出警告,为关切人类共同命运的主题发声。
早在2014年12月,霍金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就明确表示:“制造能够思考的机器无疑是对人类自身存在的巨大威胁。当人工智能发展完全,就将是人类的末日。”
2015年,霍金又联合数千名知识分子发表联名公开信,信中警告称:“必须取缔‘机器人杀手’的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方面的军备竞赛可能是人类的灾难,它将助长战争和恐怖主义,加剧世界动荡局势。”
2016年10月19日,霍金母校剑桥大学的“莱弗休姆的未来智能中心(LCFI)”正式投入使用。庆典上,霍金批评了人工智能的无节制发展,他提醒人们不能一味只看到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带来的巨大福利,比如根除疾病和贫困等,同时也必须正视它可能带来的危险,比如强大的自主式武器,或者帮助少数人压迫多数人。
2017年3月,接受英国《泰晤士报》采访的霍金再次发出警告:“人类需要控制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以防止它们在未来可能对人类生存带来的毁灭性威胁。”
除了对人工智能的无节制发展忧心忡忡,霍金对气候变化异常同样表示担忧。2017年7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气候问题《巴黎协定》,霍金痛批特朗普此举是不负责任的,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气候变化,或将把地球变成一个金星一样的温室星球。根据霍金描述,金星是一个温度高达250摄氏度的星球,并且下着硫酸雨。霍金提醒,人类正接近全球变暖不可逆转的临界点,而特朗普的决定可能将地球推过这个临界点。
终其一生,对宇宙和人类社会,霍金思考得很多,但对自己却着实“狠”了点。3月14日,碰巧也是爱因斯坦出生的日子,霍金终于可以挣脱他那48年来有如枷锁一般的轮椅,放飞身心,就像在《星际迷航》里一样,去和爱因斯坦、牛顿打打牌了。难言再见,但再见未必不是一种解脱。再见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