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鉴岚
摘 要:将展评学习法运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构建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展评学习法由“自学、合作、展评、整理、补缺”五个基本模块组成,但实施过程中发现“合作”模块浮于表面,阻碍了课堂教学,本文重在对展评学习法中如何落实“合作”进行系列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展评学习;合作小组
师:“请同学们以4人为一小组,对“合作探究”模块中的旅行线路进行规划,切记你们是一个团队出游,要多方面听取队友的意见”
课堂画面:一个小组多人举手或无人举手……
生:“我通过百度地图搜索,决定是先坐168路……”
师:“你们小组成员同意吗?”
课堂画面:沉默……
从以上课堂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合作小组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所谓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学生之間交流甚少,合作很难落实。
一、谈信息技术展评学习法中的“合作”
“前端学习,展示评价,整理巩固”是展评学习法的基本操作流程,其中又分为“自学、合作、展评、整理、补缺”五个基本模块。前端学习中的主要学习形式是“合作”,“合作”的主要特点是能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在兼顾个性化和集体化特征的同时还体现了学生个体发展的空间,确保个体和集体的统一。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所谓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虽经常有出现,但由于位置排列,人数过多等原因限制,合作往往只浮于表面,彼此间的沟通交流也较为肤淡。例如上面课堂中的片断,请学生在小组内探讨“如何从现在所处地点到上海虹桥火车站”的线路规划时,合作学习的意识不强。
二、展评环境下合作小组的组建
信息技术展评课堂中合作小组组建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合作小组的确定也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原则,兼顾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心理特点、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既有个性化又具体现互补性。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的公平开展。要从考虑以下几方面:
①男女比例适中 ②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 ③座位安排合理
组内成员确定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评比,可以针对问题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因信息技术机房机器排列限制,一般以前2后4或前4后2的6人组合为一小组,设立组长1名、记录员1名,负责小组全面工作。
在6人组成的合作小组中,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特征、性格特点等分为A、B、C三类,座位固定为图2-1或图2-2的队形,6人形成AA、BB、CC的组内成员结构。A类学生我们称为特优生,B类学生称为优秀生,C类称为待优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A对A,B对B,C对C的分类合作交流,使学习更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同时,可以实现A教B、B教C、C对C的交流条件,又有利于A帮B、B帮C,充分利用学生间的差异资源,不仅可以创设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
三、展评学习中合作小组开展的注意点
(一)“合作”模块任务设计应合理
教师在研究“合作”模块任务设计时,要确保任务对参加小组学习的每位成员确实是有价值的。所谓价值是指设计的学习任务要能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学习过程方法的掌握与理解,同时又能培养学生合作型人格。教师要掌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策略,在充份考虑学生学情的基础上,任务设计应以挑战性、开放性与层次性相结合,预设、调整与动态生成相结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调整预设的学习任务,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实际,并动态生成新的学习任务。
(二)“合作”下的评价应给力
评价是最给力的武器,评价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小组的评价,二是对组内成员的评价。“合作小组”重在“合作”,所以评价以小组为主,以个人评价为辅。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结果与过程相结合,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应着眼于过程,而对个人的评价应该比较偏重于结果。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灵活把握,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个合作小组和个体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在对小组进行评价时评价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协作过程和协作结果两方面。包括评价“小组成员关系”、“学习和动机”、“学习和投入”和“问题解决结果”。
综上所述,展评学习法中的“合作”模块的落实,使学生在合作中找回了自信,A对A,B对B,C对C的分类合作交流,使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同时实现了A教B、B教C的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合作”的落实,它让生与生之间的“展”与“评”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催化,使得各成员之间、各小组之间展开了公平的学习竞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J].江苏教育,2006(9).
[2]孙国平.展评学习法:勤业中学的课堂密码[C].江苏教育研究,2012(27).
[3]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