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廷贤
摘 要:现在的孩子大多数缺少对同学、对父母、对长辈的关爱和关心,缺少是非辨别的能力,缺少对社会国家的热爱,而这些情感都将是学生成功路上的促动力量,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做人”。家长和学生往往都忽视了这些情感智力的存在,因此在学校补充对学生这些情感的培养和锻炼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就将我从教中的浅见,从教师自身的情感、语文教材和教学过程和环节这三个方面来谈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情感教学的落实。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研究
语文课是一门思想性和情感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语文教材本身就颇具情感性,教材中收录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文质兼备的名篇精粹,给学生提供了真、善、美的标准。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在这些优美动人的篇章里感受情感的脉搏,在字里行间领悟情感的真谛,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完善学生的人格充分展示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处理好教师自身的情感、教材中的情感、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和学生情感的运用这几个方面,以达到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情感的目的。这些都成为我语文老师需要探讨的问题,因此,我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一教学当中对情感教育的初探。
一、教师自身的情感是落实情感教学的关键
在学校,教师是学生直接的交流对象。教师言行常常会直触学生的心灵深处,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起到榜样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也要重视自身的情感培养,并且充分施展个人魅力,带动学生的情感发展。落实语文教师的情感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落实师德教育,提高业务素质
作为一名教师,要自觉地拥有教师的职业道德,并在不断地学习业务中把两者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二)利用教师有感情的语言
课堂中,教师的语言直接刺激学生的视听。教师融入到课本中,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从情操上陶冶学生。如利用《黄河颂》进行慷慨激昂的诗歌朗诵,有助于激起学生内心豪壮之情。教师授课过程合理地运用语言的抑扬顿挫,可以带动学生在课堂上思绪的活跃和跳动,也能更好地融入到语言学习中。
(三)利用教师和蔼的态度
学生是父母的孩子,是老师的孩子,他们需要的是我们像慈母一样的关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秉承一颗爱心,尤其对后进生,更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对他们的关爱,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
(四)利用教师规范的行为
教师就是学生的走向成功的引路人,是学生在学校仁爱的家长,是学生知心的朋友,是学生游戏的玩伴。教师在不知不觉中扮演了学生身边的多重角色,可见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规范行为来影响和引导学生的正确的情感取向。
教师自身的情感对学生情感取向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按照“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并以自己高尚的情感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语文教材是落实情感教学的第一手材料
语文教材中被选录的课文都是中外精粹的名篇,是作者智慧的浓缩,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手上的教科书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初步建立学生正确的情感取向。初中阶段的学生情感和心智正处于转型和成熟的关键时期,教材的编排上也侧重了这些方面,教材上收录了关于立志、抒情、人际关系处理、处世等篇章,让老师很好地掌握了第一手材料。
在上课过程中,我尽量去挖掘材料中的情感因素,以此来感化和激励学生。比如《在山的那边》《理想》《我的信念》等文章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心的理想,并让学生为之奋斗;《羚羊木雕》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好朋友、家庭之间关系的能力、换位思考的思维角度;《春》里的优美词句,对景物生动的描写,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黄河颂》《最后一课》里头蕴涵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邓稼先》等名人的品质也需要学生学习,以此来健全自身的品质。课本为我们准备了一个培养情感的基地,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个基地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和环节是落实情感教育的關键点
教材的情感编排只是为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但如何将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贯穿到教学过程和环节中则是关节所在。教学过程和环节的设置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起着一个桥梁作用,作为语文老师必须要搭建好这座桥梁,充分地在教材、教师、学生间进行情感沟通。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实际上,作品内也有“境”,学生也只有“入境”才能“始于亲”。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根据课文创设情境,做到“以境育情”,推动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借助音乐、实物演示、饱含感情的教学导语、声情并茂的朗读、挂图、表演体会以及多媒体等现代化电教手段来创设情境。《黄河颂》此类文章慷慨激昂,文章的诵读性很高,但是内容离学生的年代似乎比较久了,要激起学生爱国情操单靠课文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我利用阅读课选择了一些相关的影片播放给学生看,学生看后内心受到极大震撼,再从课本中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他们就容易接受得多了。比如上《在山的那边》时,我让学生大胆自信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并且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实现这个理想的过程中如何付出努力来实现,这个环节的设置中,学生明确地找到了自己奋斗的目标,并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参考文献:
[1]李敏.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J].新课程(教研版),2009,08.
[2]杨君艳.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导语的设计[J].成才之路,2010,10.
[3]关林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