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时,寒窗苦读并参加科举考试,往往是布衣凡人平步青云的唯一出路。广州花都的塱头古村,历代以来,书香飘逸,俊才林立,被誉为“岭南书香第一村”。
塱头古村的开村始祖黄仕明,其父亲是北宋末年的武状元,黄仕明于1367年立村,此后,黄氏一族世居此地,创造出了塱头的百世传奇。在这座小桥流水的古村落中,精雕细琢的公祠,饱经风霜的书院,梳式聚落的街巷,虽历经沧桑,容颜古旧,但一砖一瓦皆是故事……
“塱”,意为江、湖边的低洼地。这个古村的南面原来是大片的湖泽,而村子就立于湖边的小岗上,所以得名“塱头”。村中古建筑群气势宏伟,规模宏大,其中以友兰公祠为最盛。
进入友兰公祠,一幅幅精美的木雕映入眼帘,无论是梁架、廊檐,还是壁面、瓦脊,都雕刻着逼真的图案,手法精细,取材广泛。以“宝鸭穿莲”图为例:在封檐板的正中央,雕刻着一对在莲花中游玩嬉戏的小鸭子,鸭子旁刻有一个“甲”字,自古以来,“甲”字就有“高中”之意,若配上荷叶或莲花的图案,就有了“状元及第”和“逢考必中”的寓意。此外,整个图案以绲边纹装饰,不仅立体繁复,还显得封檐板极为轻盈,犹如垂挂于屋檐之下的一匹绸缎,实为公祠之精华。除了精美的木雕,在公祠的二进中,还有全村唯一的接旨亭。据古村族谱记载,该亭是祠堂始祖为迎接圣旨而修建,亭内悬挂着“芳徽克绍”的木匾,意为继承先人美德,至今保存完好。
塱头古村的小巷多以“里”命名,由东往西,现有善庆里、新园里、敦仁里等18条传统古巷,每一条街巷均由石板铺砌而成,步行尺度恰到宜人。在村中,若把祠堂、书室作为统领,由南向北的街巷排列整齐,其古村格局便如同“梳子”一般,被称为“梳式布局”。
这种梳式聚落的建筑格局,是岭南广府最主要的村落组织形式,不仅独具古村特色,而且相当实用。每条巷道的尽头,都有一道巷门,每当遭遇外村蟊贼和匪徒的骚扰,村民们便会集中起来把每一条巷道的门关上,这样一来,整个塱头古村便成为了一座易守难攻的堡垒,外敌入侵实为困难。当然,除了街巷的防御保护之外,在塱头古村,每一座建筑的木门都包裹着铁皮,门框均用坚固的花岗石镶嵌,屋内则半尺就立一根粗壮的圆木……这些细节的规划,都是古时的村民们为防御敌人而设计出的建筑形式。站在村前广场,一眼望去,村面统领的18座祠堂、书室一字排开,气势恢宏,青砖墙、碌灰筒瓦、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龙船脊……这些都是广府古建筑中常见的元素。
塱头古村水系发达,鱼塘众多,自古以来,食鱼都是村中的传统,然而,在古村,村民们却不大食鲜鱼,而是将其制作成可存放数日的“鱼酱”。在塱头古村,吃了鱼酱,就代表吃了一条完整的鱼,日子是圆圆满满的,幸福也是圆圆满满的。如今,“鱼酱”作为古村的经典佳肴,已成为村中清明祭祖、婚庆嫁娶、重阳敬老等重大节日中不可或缺的主角。
“孝悌宜敦,乡党宜睦”是古村黄氏一族的家训之一,时至今日,每逢佳节,村中都会举办敬老活动,届时全村老者齐聚一堂,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