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风沙区典型区域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及防治策略

2018-05-10 07:16王永胜许永利王久生邢丰才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5期
关键词:师市绿洲水土保持

王永胜,许永利,王久生,胡 影,邢丰才,李 宁,冯 阳

(1.北京地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084;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第一师水土保持监测分站,新疆 阿拉尔 843300;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水土保持监测总站,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公报,我国土壤侵蚀总面积294.91万km2,其中风力侵蚀面积165.59万km2,占土壤侵蚀面积的56.15%[1]。北方风沙区是我国风力侵蚀的主要分布区域,位于我国西、北部,包括大兴安岭以西、阴山-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以北的广大地区,总面积约239万km2,涉及新疆、甘肃、内蒙古和河北4省(区)共145个县(市、区、旗)。该区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区和绿洲粮棉生产基地,同时也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和风能开发基地,区内沙漠、沙地和戈壁集中分布,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大风及沙尘暴频发,水土流失主要以风力侵蚀为主,局部地区水蚀风蚀并存,土地荒漠化严重[2]。强烈的风力侵蚀不仅直接导致土地荒漠化,而且引起土壤粗化、土壤养分降低、土地生产力下降、沙尘灾害等[3-5],直接威胁农田、草场、道路、水利设施,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以下简称“师市”)地处天山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部,辖区内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水蚀风蚀交错分布。北部山地山麓地带水蚀风蚀交错分布,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主要以风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形式及危害具有典型性。研究该区域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策略,提出措施布局思路,可为区域水土保持规划提供基础支撑,同时也可为北方风沙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1 水土流失形式及危害

1.1 水土流失形式

师市地跨山地、平原、沙漠,又处在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四大河流交汇处,在自然因子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下,水土流失形式多样。

1.1.1 风力侵蚀

风力侵蚀是师市分布范围最广,危害最为严重的侵蚀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各灌区绿洲荒漠交错地带、绿洲内部河漫滩地及古河道、干河床,在塔里木灌区南岸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危害十分严重。风力侵蚀不仅造成土地沙化、侵蚀劣地、土地生产力下降,危害交通、通信和水利设施,而且通过吹蚀和磨蚀作用,沙割、沙打、沙埋种苗,或对农作物幼苗产生机械性损害。同时,频繁的扬沙、浮尘及沙尘暴灾害,污染大气环境,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降低工农业设施及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

1.1.2 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是师市重要的侵蚀形式,部分农牧团场地处山地及山前冲洪积扇,山区暴雨及冰雪融水常形成坡面侵蚀、山洪侵蚀及河岸冲刷等。

坡面侵蚀是师市山地水力侵蚀的形式之一。在天山南坡低山丘陵区,山体破碎,植被稀疏,夏季多阵发型暴雨。在暴雨作用下,坡面侵蚀严重,大量泥沙进入河道,被上游冰雪融水携带出山,成为本区河流泥沙的主要源地。

山洪侵蚀多发生在春末夏初,表现为冰雪融水或暴雨形成的山洪对山区沟道或山前平原河流堤岸的冲淘,以及对河床的冲刷、淤积。

河岸侵蚀主要发生在山前冲积扇及绿洲内部较大的纵向河流和平原区游荡性河流两岸,如塔里木河、库玛拉克河、托什干河、喀拉玉尔滚河及阿克苏河,由于河岸土质疏松,稳定性差,两岸防护措施少且陈旧,因此汛期河水常掏蚀堤岸。

1.1.3 人为侵蚀

人为侵蚀主要是大规模生产建设活动引发的侵蚀,如矿产资源开发,公路、铁路及水利、水电、风电、光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及农业开发等对地表的干扰或地表结皮、盐壳等被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及农业生产活动中对水土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的土壤次生盐渍化。

1.2 水土流失危害

1.2.1 破坏土地资源,降低土地生产力,影响农业生产安全

土地资源是师市发展壮大,提高戍边卫国综合实力,维护南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历史使命的重要基础和保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和励精图治,昔日的莽莽荒原如今已被改造成万顷良田,2015年农业产值占兵团农业总产值的23.9%,占阿克苏地区的76.7%,居全兵团第一位;果品产量占兵团的33.6%,棉花产量占兵团的23.6%,分列兵团第一、第二位。然而,严重的水土流失,特别是多种类型的交错侵蚀,不仅破坏土地资源,降低土地生产力,而且影响农业高产稳产。

受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风蚀遍布师市各团场,风力侵蚀面积占师市水土流失面积的89.0%,且中度及以上侵蚀占83.0%,70%以上的团场处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和塔里木河、阿克苏河、喀什噶尔河古河道,境内流动或半流动沙丘广布,大风和沙尘暴频繁,风力侵蚀十严重。在风力作用下,沙丘快速移动,流沙侵扰绿洲,埋压耕地、灌排渠道和道路,破坏土地资源和水利基础设施。如塔南二干渠东段,多处地段流沙入渠,淤积渠道,影响正常输水。本区盛行东北风,年均大风日数在12天以上,主要集中在4—6月,大风吹蚀农田,使得土层变薄、养分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而风沙流常造成农作物和果品减产或绝收,尤其是春季播种时期,风蚀严重的区域需要多次重播补种,大风和沙尘暴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水力侵蚀也是师市水土流失危害较严重的侵蚀类型之一,虽然面积仅占水土流失面积的11.0%,但破坏力强,影响较大。尤其是地处山麓冲洪积扇的团场,受河流冲刷和暴雨、山洪侵袭影响,水土流失多表现为土层剥蚀加剧、侵蚀沟发育、河岸坍塌、河床游离,以致耕地不断被蚕食并危及农业生产安全。如四团托什干河沿岸,因冲刷侵蚀造成河岸扩张、岸边农田退缩、大面积耕地流失,对比2009年和2015年遥感影像可以发现,该段河床形态变化很大,局部地段侵蚀纵深达120 m,年侵蚀速率达20 m。

土壤盐渍化是师市最普遍的一种化学侵蚀类型。受成土母质、温度和人为因素影响,除乌什谷地的四团外,师市大部分地区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如沙井子灌区和五团灌区山前洪积带成土母质含盐量高、地下水埋深浅、矿化度高,大部分土地遭受盐渍化危害;而塔里木灌区冲积带因河水顶托、上游泄洪或排水不畅,在强烈的蒸腾作用下,部分耕地次生盐渍化严重,致使土地生产力下降,作物产出率降低,甚至被迫弃耕。

1.2.2 山洪泥石流灾害频发,危害工矿、交通和水利设施,影响人居安全

师市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山区季节性暴雨及冰雪融水引发的山洪灾害较多,加之浅山地带地表植被稀疏,滞流蓄水能力差,暴雨常引发来势迅猛的洪水并冲毁工矿、交通、通信和水利设施,冲蚀草场,吞噬农田,危及人居安全。特别是山麓地带的团场遭受洪水灾害威胁尤为严重,如沙井子灌区的一、二团和乌什谷地的四团、喀拉玉尔滚山下的五团,都处于山洪多发地区,加之区内现有的防洪工程体系不完善,防洪标准低、抗洪能力差,每年汛期都面临很大的防洪压力。据不完全统计,2000—2015年,因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2亿元,其中,四团几乎每年都遭遇一次较大的洪水灾害,2003年达4次之多。2013年6月17日的山洪造成600多户1 200余人受灾,3 300 hm2农作物受淹,最大水深达2 m左右。受此影响,西大桥水库引水渠洪水越堤入渠,造成5座渡槽、1座跨度50 m的排水涵洞损毁,引水渠左、右岸450 m硬质衬砌渠道边坡和300 m渠堤损毁,胜利渠也多处垮堤,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亿元。

1.2.3 泥沙淤积库渠,降低水利设施效益,影响防洪安全

师市农业以高效节水型灌溉农业为主,是我国节水灌溉示范推广、农业机械化推广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保障水利基础设施正常运行十分关键。师市中低山区植被条件差,地表多为松散第四纪沉积物,在风蚀、水蚀作用下,大量泥沙输入河道,进入库渠,造成下游水利工程淤废或功能降低,灌溉设施损毁或使用寿命缩短。渠道淤积现象更为普遍,一方面河水携带大量泥沙淤积下游渠道;另一方面,部分干支渠穿越沙漠,缺少庇护措施,在风力作用下,流沙移动进入渠道。渠道淤积不仅影响闸泵设施正常运行,而且加重了清淤任务。据不完全统计,师市各团场干渠年淤积量达216万m3,支渠年淤积量近500万m3,每年清淤任务十分繁重。另外,由于河水含沙量高,库渠泥沙淤积严重,也加大了水利设施运行维护费用。如沙井子水库,库容0.86亿m3,每年仅清淤投入就高达70多万元。

1.2.4 恶化绿洲生态,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水土资源是生态系统良性演替的基本要素和物质基础,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互为因果。师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条件,使得大部分区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水、旱、风灾害频繁。生态用水不足和农业灌溉方式的改变,使得部分区域的绿洲农田防护林出现衰败和退化,加之部分地区早期营造的防护林进入过熟期,绿洲农田防护能力下降,加剧了绿洲边缘生态环境的恶化。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往往也是贫困、落后的地区,如水土流失较严重的边境团场四团目前还是国家级贫困地区,全师目前仍有贫困人口6 865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 152人。生态恶化和贫困的交互作用,严重影响着团场职工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按照《兵团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一线、一带、两环”的水土流失防治战略空间格局的总体要求,综合分析师市水土流失防治现状和趋势,提出师市“一廊、两源、三河、四区、五库(湖)”的水土保持总体措施布局。

“一廊”,做好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沙漠绿洲交错带风蚀防治生态体系构建,建设塔南绿洲边缘“百里画廊”景观,提高防风固沙功能。

“两源”,做好四团、五团天山重要河源区天然植被封育保护,推进草原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减牧增草,实施退牧还草、兴修牧区水利、兴建牧民居住点等生态建设工程,提升保水固土、涵养水源功能。

“三河”,做好塔里木河、阿克苏河和喀拉玉尔滚河沿岸及山麓地带水蚀综合防治的生态与工程措施建设,重点加强塔里木河阿拉尔市段“一河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修复,打造两岸特色景观带,塔里木河一师其他段采取保护修复和治理,兼顾景观,提升防洪减灾和生态涵养功能。

“四区”,做好沙井子灌区、六团灌区、塔北灌区和塔南灌区绿洲内部农田、城镇风蚀防治农田林网体系建设和流动沙丘控制工程建设,加强城市、城镇骨干交通沿线,灌溉干、支渠两侧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构筑灌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提升防风减灾、维护人居环境功能。

“五库(湖)”,以保护塔里木河和荒漠胡杨为重点,做好胜利水库(塔里木湖)、上游水库(叶尔羌湖)、多浪水库(多浪湖)、新井子水库(千鸟湖)和五团水库(流沙湖)周边湿地修复和保护工作,提升生态修复和水质维护功能。

同时,实施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管控,建立健全综合监管体系,加强跟踪监测、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强化生产建设活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加强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与预警,提高水土保持信息化水平,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水土保持公共服务能力。

3 水土流失防治策略

3.1 沙漠绿洲过渡带水土流失防治策略

师市南缘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分布有宽度3~20 km的沙漠绿洲过渡带,西起三团,东至十四团,长约200 km,沙地和天然荒漠林交错分布。该区是师市风力侵蚀集中分布区域,也是绿洲风沙危害的主要源地,大部分区域是和田河和塔里木河游荡形成的古河道,以流动、半流动沙丘和低洼盐碱地为主。西部三团处于喀什噶尔河下游冲积平原,绿洲南缘毗邻塔克拉玛干沙漠,风蚀危害较严重,在绿洲南侧分布有宽2~12 km、长32 km的沙漠绿洲过渡带,主要植被类型为覆盖度较低的荒漠河岸林,植物以抗旱性较强的胡杨、柽柳为主,面积为130 km2,其余大部分为流沙和盐碱地等未利用土地。在东部塔里木灌区南缘也分布着宽3~20 km、长85 km、面积约864 km2的沙漠绿洲过渡带。在西部十二团境内分布有宽3 km左右的盐碱地,间有低矮的流动、半流动沙丘;东部十一团以西,除外缘2~3.5 km范围内分布有高大的流动沙丘外,其他都为沙丘及丘间低地。过渡带水库周边和距河道较近地下水条件较好的地方点状或片状分布着天然胡杨乔木林和旱生、盐生灌草植被,面积约127 km2,占过渡带面积的26.3%;从林草植被覆盖度看,覆盖度30%以下的面积占63.3%,覆盖度30%~50%的林草地占27.4%,覆盖度50%以上的林草地仅占9.3%,尤其过渡带东南部,有大面积胡杨林枯死,形成“睡胡杨”生态遗迹景观。塔南二干渠横穿该沙漠绿洲过渡带,可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优越水源供给条件。

加强绿洲农田外围过渡带的保护和治理。本着生态修复、生态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发展理念,坚持节水、低耗、生态、经济、可持续的原则,按照极端干旱荒漠区植被恢复和建设的模式,构筑绿洲防护体系。在塔南二干渠以南沙漠绿洲过渡带,采取机械沙障降低风速、固定流沙,使其在生态植被建设前期起到保护作用,并充分利用浅层地下水或排渠碱水人工栽植耐盐碱植物,采取“低覆盖度行带式”配置格局,做到低成本、低耗水的生态治理,对于天然荒漠植被及盐碱壳等,采取封育保护措施促进自然修复。通过以上措施体系,在沙漠绿洲过渡带形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三道防线”(生态经济防风带、生态固沙带和生态修复保护带),可起到有效降低风速、固定流沙和生态修复的效果,构建起绿洲外围生态防线,维护绿洲安全,同时也起到保护塔南二干渠、阿拉尔—和田沙漠公路等渠道和道路的作用。利用沙区光热资源和风能资源优势,开展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苦咸水淡化试验示范,探索“以光发电、以电治水、以水改土”的治沙、治水、改土生态新模式。沙漠绿洲过渡带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见图1。

第一道防线为生态经济防风带。在塔南二干渠沿线,建成以乔木林带为屏障,林带内套种牧草、药材的生态经济防风带,同时配套节水灌溉设施。乔木树种选择胡杨、新疆杨、榆树、桑树、小×胡(小叶杨和胡杨的杂交种,下同)等抗逆性强的树种,带内套种苜蓿、甘草等豆科植物,一方面提供牧草、药材,产生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选择的豆科植物具有固氮、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也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

第二道防线为生态固沙带。在生态经济防风带外围建设乔灌木相结合的生态固沙带,并配套节水灌溉设施。为降低水资源消耗,同时起到控制风蚀的效果,采取2行一带的“低覆盖度行带式”固沙造林模式,一带乔木一带灌木混合交替,乔木树种可选择胡杨、新疆杨、榆树、桑树、小×胡、梭梭等,灌木树种可选择柽柳、沙棘、沙拐枣、文冠果等。为防止营建初期造林树种受到风沙危害,在造林带建设初期,同时布设机械沙障,用以保护植被。

第三道防线为最外围的生态修复保护带。主要对最外围天然荒漠植被、古墓遗迹、沙(盐)壳等区域实施封育保护措施,利用农闲时节灌溉余水和洪水,促进植被恢复,达到生态修复效果。

3.2 绿洲内部水土流失防治策略

绿洲是师市人口和城镇建设集中区,是师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活动中心,是师市棉、粮和经济作物主产区,也是兵团在南疆发展壮大和自治区推进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经过60多年的屯垦戍边和艰苦创业,围绕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垦荒造田,扩大耕地,挖渠修库,植树造林,按照“大条田、小格田”统一布局,配套干、支、斗、农渠,营造农田防护林和护路、护渠林,初步建立起了绿洲内部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减少了风沙灾害,改变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渺无人烟的荒凉景观,改善了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了垦区内部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受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影响,绿洲内部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依然较重,绿洲外围边缘区农田防护体系不健全,塔南二干渠沿线流沙肆虐,农田、道路、渠道缺少有效的庇护,风蚀沙化严重,威胁农田、水利设施和交通、通信设施安全,影响绿洲边缘团场城镇及连队居民区的生活环境质量;在塔北灌区绿洲内部尚存在片状或带状沙地,沙丘活化,风沙侵扰周边农田作物,灾害频繁,影响居民正常生活;沙井子灌区处于洪积扇中下部,土壤质地黏重,含盐量高,次生盐渍化问题尤为严重;近年来,随着师市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加速,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固定资产投入逐年增加,生产建设项目引发的水土流失问题也日趋严重。

图1 沙漠绿洲过渡带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

绿洲内部水土流失防治应结合师市中心城建设和现代新型工业,特色农、林、牧产业基地建设发展战略,从维护绿洲生态安全和综合农业生产安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维护和保障水源地安全角度出发,加强绿洲内部沙害治理,完善农田防护林网,对绿洲内部的片、带状沙地,采取工程固沙措施全面固定流沙;丘间低地或农田边缘,利用浅层地下水或农田灌溉排渠咸水恢复植被,并结合绿洲景观优化,发展沙产业,构建集特色种植、养殖、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生态产业园;根据兵团高标准建设防护林要求,配套节水灌溉措施,完善农田、城镇、村庄、道路、渠系防护林体系;在绿洲边角条件较差的农田实施退耕还林,发展经济林,减少农业用水;加强生产建设活动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提高生产建设项目的准入条件,对重点开发的市区及工业园区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强化水土资源的平衡利用和耕作表土资源的剥离利用。

3.3 河流沿线水土流失防治策略

师市地处阿克苏河、和田河和叶尔羌河与塔里木河干流交汇处,境内有大小河流15条、总长176.40 km,除几条较大的干、支流常年有水外,多为季节性河流。境内地势平坦,坡降小,土壤沙质疏松,河岸稳定性差,沿河两岸水蚀危害较为严重。尤其是汛期洪水冲刷淤积或漫溢,造成河道游离摇摆、岸坡淘蚀坍塌,加之河岸防护工程标准低、数量少,防护体系不健全,夏秋洪水期仍严重威胁沿河两岸农田和城乡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河流沿线水土流失防治应加强河流沿岸生态保护与工程防护,促进防洪安全。结合河道防洪工程和绿洲河岸景观建设,加强河道内外护堤、护岸林建设,减缓洪水对岸坡冲蚀,丰富河道景观;在河道弯曲易冲易蚀地段和对农田、居民区构成严重威胁的河段,建设生态防护堤坝,防止河岸侧蚀,保护河流沿线农田、道路和水利设施。

3.4 山前山麓带水土流失防治策略

山前山麓带是山洪侵蚀危害比较严重的区域,天山南麓低山区多光秃裸露山体,植被稀疏,涵蓄水源能力差,下伏基岩极易风化形成松散的堆积物,并且山洪冲沟分布密集,受季节性暴雨及冰雪融水的影响,极易发生山洪灾害,并且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对下游绿洲生产生活安全和交通、水利设施造成极大危害。虽然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为减轻山洪危害,在团场上游修建了防洪堤,但防洪堤多为土堤,建设标准偏低,防洪功能不强,并且存在溃堤事件,尤其是南疆铁路及吐和高速公路贯通后,铁路和公路均在沿线来水上方设置了“之”字形导流堤和过洪涵洞,洪水经汇流后,流程缩短,流量加大,给下游防洪堤造成了较大防洪压力,对下游团场构成严重威胁。

山前山麓带应加强山前洪积扇地带防洪体系建设,通过疏、导、蓄、淤等综合措施,缓洪淤地,促进山前植被恢复,提升防洪减灾功能。首先应加固和延长防洪堤坝,将山洪输导至下游天然荒漠区,给天然荒漠植被补充生态需水;其次,在防洪堤坝上游迎水面修建小型蓄水沉沙池,一方面缓冲洪水对防洪堤的冲刷,另一方面可对洪水携带的泥沙进行沉淤,为护堤生态林建设提供土壤条件和水分条件,当蓄水沉沙池中具有一定厚度土层后,通过人工栽植、播种和自然落种等方式,营建以红柳、梭梭、沙棘等抗逆性强的灌木树种组成的护堤生态林,构筑山前绿色防线。

3.5 重要水源地水土流失防治策略

师市共有胜利水库等5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均为平原注入式水库,除五团水库处在山前戈壁外,其他4个水源地都紧临沙漠或与沙漠相距不远。水源地周边以农田和盐碱地、裸地为主,林草面积相对较少,护堤、护坝林及防护体系不完善,防护能力不强。受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塔里木河、多浪河、喀拉玉尔滚河冲洪积作用及区域气候的影响,水源地周边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特别是风力侵蚀和河岸洪水冲刷,对入库径流泥沙含量、库区泥沙淤积及水体质量有严重影响。

重要水源地水土流失防治应加强水源地周边及上游地区现有植被的封育保护,划分水源地保护区,利用水库清淤泥土客土水库周边盐碱地,在水源地库滨带开展水土保持生态造林,减少入库泥沙和库区水土流失。对水源地周边分布的连队实施生态清洁工程,控制水源地周边农田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在水库坝外毗邻农田地区修建截排渠,减少面源污染对水源地产生危害,维护水质安全。

3.6 中高山河源区水土流失防治策略

中高山河源区林草植被覆盖程度相对较高,人口相对稀少,多属于山区牧场,是师市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畜牧业快速发展给区域草场承载力带来了较大压力,易造成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

该区水土流失防治策略是重点保护山区草场、林地和高山草甸植被,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轮牧、休牧制度,控制载畜量,增加优质草种的人工撒播,提升草地质量,增加草地覆盖度,缓解天然牧场载畜压力,控制草地退化和水土流失,提高生态维护和水源涵养能力。

4 结 语

北方风沙区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区和绿洲粮棉生产基地,同时也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和风能开发基地。通过塔里木河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建设等形成的北方防沙带,在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等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天山北坡地区是我国面向中亚、西亚地区对外开放的陆路交通枢纽和重要门户,也是国家重点开发区。区内甘肃、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节点和核心地区。

该区气候干旱多风、降水集中且分布不均,地形复杂多变,土壤易风化侵蚀,植被稀疏矮小,为水土流失发生提供了天然基础条件,加之水土资源利用不合理、超载放牧及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影响,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的发生发展。

本研究以塔里木盆地北缘师市为例,在综合分析其水土流失现状和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保持总体布局和具体防治策略,可为区域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公报[J].中国水土保持, 2013(10):2-3.

[2] 王白春,许林军,朱莉莉,等. 北方风沙区水土保持三级区划分成果浅析[J].中国水土保持, 2015(12):28-31.

[3] 史培军,王一谋. 我国沙尘暴灾害及其研究进展与展望[J].自然灾害学报, 2000, 9(3):71-77.

[4] 张国平,张增祥, 刘纪远. 中国土壤风力侵蚀空间格局及驱动因子分析[J].地理学报, 2001, 56(2):146-158.

[5] 朱震达,王涛.从若干典型地区的研究对近十余年来中国土地沙漠化演变趋势的分析[J].地理学报, 1990(4):430-440.

猜你喜欢
师市绿洲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七师胡杨河市召开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座谈会
绿洲里的老先生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第八师石河子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初探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沙漠绿洲
湖北省总工会考察团在五师双河市调研
撒哈拉沙漠要变成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