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闵捷 李唯睿
从江县加勉乡的主街道前段时间新铺上了沥青,路口立起一块牌子:主街道一律禁止停车。
就在半年前,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的加勉乡,主街道在细雨中十分泥泞,脱贫攻坚工作队的车只能停在街道上。现在加勉已经有了专门的停车场地,本地牌照的各式私家车占了大半。
贵州高速集团脱贫攻坚工作队副队长毛耀笑着说:“说明老百姓腰包都鼓了嘛!”
要想富,先修路。在贵州交通系统的对口帮扶下,加勉乡的小康征程,就由“路”开始。
“有一次我早上出发赶去县里参加下午的会,路上遇到滑坡只好绕道,结果另一条路也有滑坡……到县城都下午5点了。可想而知平时百姓出行是多么的不便。”如今,毛耀的这段经历再也不会发生了。
国庆前,由贵州交建集团组织所属三个子集团承建的加勉至宰便24.2公里二级路和加勉至加鸠19.8公里三级公路建成通车。加勉乡与外界连接的通道彻底打通。
2017年年底,加勉乡23条共124.5公里通组路和15条共40.92公里产业路建成,加勉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组组通”的乡镇。短短两年间,苗岭深处的极贫乡镇交通基础设施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路,是加勉人的“就业路”。
王元是加勉为数不多的大学生,2012年他考进贵州大学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学习,但因性格内向不善交际,毕业后一直没找到适合的工作,便选择“先回加勉看看”。刚好,路桥集团来修路了,王元的一身本领有了用武之地。“小时候从加模村到加勉要走40分钟,遇到涨水又要绕两三个小时,娃娃读书很不容易。现在桥修好了,骑摩托车10分钟就到了。”如今王元作为技术工人站在自己参建的加模大桥上,心中满是自豪。
位于加勉乡的加模大桥是省内三级公路一道靓丽的风景。(高航/摄)
王元的老乡韦金水则当上了“工头”。常年在外打工的他有经验、思路活,带着30多个老乡组成了固定的班组,“去年一年我挣了10多万,工人们多的时候一天能挣150块。”路桥集团加勉扶贫项目部经理张乙说,这样的成熟班组,他们准备带到其他项目上继续干,工人们不愁没有收入。
这些路,更是推动加勉发展的“产业路”。加模村村主任吴老和说,以前村民们散养的香猪要自己拉到宰便去卖,路上要花一整天,现在别人开车来村里收猪,方便了大家,收入也多了。
毛耀介绍,高速集团投资270万元建了3个香猪养殖场,带动148户农户加入香猪合作社,还间接带动了186户散户参与标准化养殖。为进一步推广从江香猪,高速集团还在贵阳市开设了“别玉牌”香猪体验店。2017年5月至今,香猪合作社共获得销售收入125万元,高速集团先后组织收购散养香猪1600余头,为农户增收276万余元,既解决了香猪滞销的燃眉之急,更增强了大伙儿通过香猪养殖脱贫致富的决心。
交建集团则请专家到加勉乡进行土壤和水文调查,准备尝试辣椒种植和饮用水产业。“我们在遵义虾子镇建设了全国最大的辣椒交易市场,相信能够解决市场销路问题。”贵州交建集团驻加勉乡脱贫攻坚办公室主任彭江林说。
【小故事】
麻沙河畔“组组通”
10月15日早上9点,伴随着朗朗读书声,兴仁市波阳镇杨柳小学的韦花妹精神饱满地开启了一整天的学习生活。一年前,她还是一个上课时常打盹儿的学生。
韦花妹一家住在兴仁市波阳镇流水寨组,是杨柳村最偏远的村组,由于地处麻沙河畔,坡陡谷深,交通不便。多年来,孩子们主要靠一条山崖路到杨柳井村的杨柳小学上学。
“以前凌晨4点半就要起床,招呼弟弟妹妹吃完早饭后就要出发了。”韦花妹说,因为上学的路全是上山的路,时而弯曲时而陡峭,要走上1个小时。“虽然很想听老师讲课,但真的又累又困。”
“过去,村里的孩子们读书条件很艰苦,近90名学生每天要沿着陡峭山壁,防备不时从山上滚落的崖石,打着手电筒才能走到学校上课。”流水寨组统计员李世光回忆。
2017年9月,“组组通”公路启动建设,流水寨至小麻山通组公路得以立项。2018年2月,流水寨至杨柳村小学近10公里的通组公路正式贯通。
“现在柏油路通到了我家,坐车15分钟就能到学校,”韦花妹今年已经升小学六年级,再过不久就要去镇上的初中读书,通组公路的贯通也让她放下了心里的牵挂,“以前都是我组织弟弟妹妹们上学,现在就算他们自己出门也能安全到达学校了。”韦花妹露出了灿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