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娱
唤起场域的灵性,结构与环境正在相互作用,以建筑将当地文化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地建筑师”普雷多克把他的作品描述为“植根于土地而翱翔于天空”,以地形学为基础,使环境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这是普雷多克(Antoine Predock)设计的基本方法,也是他成就成都麓湖A4美术馆的建筑符号和语言。
A4美术馆坐落于成都天府新区的麓湖生态城艺展中心,总面积3500平方米,包含了由DesignARC设计的三层独立展厅,独立的儿童艺术馆、公共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展演厅、驻留工作室、艺术品商店、艺术咖啡等功能空间,临湖而建的艺展中心与周围红砂岩地貌融为一体,成为天府新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2017年4月15,自新馆开馆展“创造空间”启幕后,连同已呈现的常设展馆——麓湖生态艺术馆、2018年开放的儿童馆、水上剧场……麓湖“一城多馆”的艺术格局正全面形成。
普雷多克被美国时代周刊曾评为“新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80多岁依然痴迷滑雪、摩托、潜水……,将“移动与探险”的体验通过作品分享给了建筑的参与者。他的建筑随着日夜、方位、阴晴、动线的变化,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他希望,当我们深入艺展中心被草坪覆盖着的内部空间,会随着移动的脚步,不断发出“别有洞天”的惊叹,这种情绪的变化构建了作品的精神体验。
历时八年设计建成的麓湖·艺展中心,被普雷多克称为“疯狂巨石爆裂的瞬间”。
原始坡地地形,耸立的高塔与呼应着湖湾的弧线形主体,共同构建了一座掩映在湖边泥土里的覆土建筑。立面的红砂岩与绿色植被,使它充分融入四川当地的环境之中,混凝土、钢结构和玻璃幕墙的运用彰显了建筑的现代风格。为了充分表达建筑与环境的相生共融,艺展中心的外立面大量采用红砂石混凝土凿毛效果,每一片凿毛墙体均由泉州的石雕师傅手工敲打,建筑的巨大张力也隐藏在细小的一锤一凿之间。
普雷多克还说“建筑是对一个地区时间与回忆的凝固。每一栋建筑都在表达着建筑师对地块的历史背景及自然背景的微妙情感。”
初至成都,普雷多克就开始对周边的居民、文化、日常生活、传统习俗进行大量调研,海量的信息被吸收筛选。最终,他为艺展中心提炼出这些设计元素:起伏的山丘、紫红色的砂岩、微澜的湖水以及耸立的羌寨碉楼。这些元素化为一颗颗种子,继承并延续着最原始、直观而丰富的川蜀本土文化,留下属于这片土地的独特回忆。除了出众的建筑外观,艺展中心更是一座服务于城市文化艺术、时尚创意展示的城市活性博物馆。内部规划有生态美术馆、水上音乐厅、艺术会所、访客接待中心的多重功能。
麓湖·A4美术馆(前身A4当代艺术中心)于2008年3月由成都万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创办。2016年8月迁入麓湖生态城艺展中心,正式注册为民办非营利美术馆。2017年以一场名为“创造空间”的展览正式开启新馆。
创始馆长孙莉女士已经带领美术馆走过了8个年头。8年间,A4 举办了37场专业的当代艺术学术展览;500余场人文类讲座、沙龙、工作坊;共与国内外257位知名艺术家,30余位专业策展人合作。她坦言“成都并非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所以我们更需要让这座城市与世界产生对话,让更多的成都观众和市民能够了解到艺术发展的最新的状态,而不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对一个城市的发展来讲,文化和艺术对软实力的建设相当重要。国际上很多文化特别活跃的大城市,美术馆起到很大的作用。美术馆的工作不仅仅是一个构建新的审美方式,提供多元化的思考和观看方式的地方,从一个角度和侧面来看,更是反映了这个城市在文化和艺术领域的思考。”
艺术中心建立之初,A4就一直强调与所在城市与社区的联系沟通,而且也不断做着许多艺术实践。成都是一座具备独特性格和历史文脉的城市,A4美术馆不断强调所在城市与社区的关联,即:城市更新与艺术馆的介入。
身处成都这样一个有着广泛生活探索乐趣的城市,生活现场与艺术展馆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成都的城市属性以及观众的特质是我们非常看重的,不可能脱离开我们所在的城市的地缘关系孤立地去工作,我也希望美术馆不是一个单独只做展览的地方,它更应该变成一种纽带和连接,使不同文化与社会背景的观众都能够有机会切入到美术馆的项目中来。”孙莉说。
A4美术馆策展人李杰谈到未來美术馆的发展方向,“国际国内当代艺术的新媒介发展研究是A4美术馆在学术方向上的重点,无论是2014年A4美术馆与Grame合作的‘声场与视域国际声音装置展,还是之后大量的新媒体实验项目与演出,A4都致力于推动新媒介艺术领域的发展。当然这不仅针对新技术、新趋势,更重要的打破人们的思维惯性,激发新的视觉与生命经验。国内该领域已发展20余年,呈现出不少优秀艺术家,比如与A4合作过的陈晓云、陈劭雄、缪晓春、徐震、张小涛……以及在国际崭露头角的新生代艺术家aaajiao(徐文恺)、白小墨、陈飞、郭锐文、王令杰、郝经芳、黄然、李琨、苗晶、孙逊、吴珏辉等等。A4新馆将持续推出国际展览、个人实验项目以及新媒介艺术家个案研究项目,给成都当代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公众如何去使用和利用美术馆,美术馆如何给公众提供艺术领域的专业意见,这是未来一个最重要的方向,包括如何去构建一种除了展览之外的美术馆公共教育体系。针对目前城市的特点,以及美术馆自身的特殊性,我们未来也会通过儿童馆在艺术教育上开展系统的、针对性的艺术项目,使孩子们深入参与到美术馆的工作,进而通过孩子的介入,让家庭参与到美术馆。”
未来,人们以此为中心开展活动,自然、建筑、人,将由此构成了新的生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