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丽芬,王明义,郭小芳
热性惊厥(FS)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热性惊厥的定义尚未完全统一,目前我国多数学者采用的定义是:初次惊厥发作在6个月~5岁,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疾病的初期,体温在38℃以上时突然出现惊厥,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既往没有无热惊厥史[1]。有研究发现[2],热性惊厥多为良性结局,部分热性惊厥持续状态或复杂性热性惊厥等具有复发或继发癫痫高风险的患儿,应加强长期临床个案管理,适时适宜药物治疗,减少患儿神经系统不良预后。在热性惊厥诊断中,脑电图是一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辅助检查。现结合本院在热性惊厥诊治和管理中,运用脑电图的相关情况,对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以及脑电图变化进行分析,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病例均来自本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儿科接诊热性惊厥患儿,所有患儿均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制定的“儿童热性惊厥诊断与管理的专家共识(2016)”(简称共识)进行确诊。且均排除因中枢神经感染以及其他因素造成的惊厥的器质性疾病与代谢性疾病。随机选取10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其中女38例,男62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年龄(3.56±1.32)岁;体温为38~40℃。
1.2 方法 针对3岁以下无法配合检查的患儿,给予药物催眠后再安排检查[3]。各病例在惊厥发病后1周内进行1次脑电图检查,脑电图异常患儿均在惊厥发作后2周进行复查。运用日本光电数字化脑电图仪来为患者提供检查。运用国际10/20系统法完成电极安装,在确定电极固定稳定后,将医用网状头套套好,向家长进行相关记录项目以及注意事项的监测交代,获取脑电信号之后,与系统连接后对脑电信号进行回放,并对背景图形以及抽搐发作间期等变化进行分析。每例患儿家长均需对患儿发作时间、次数、持续时间、发作时体温等相关信息进行及时的记录,以便进行综合判断。脑电图主要根据《临床脑电图学》中相关标准进行分析[4]。
2.1 脑电图检测结果及异常表现 100例患儿在发生惊厥后1周时间内,实施脑电图检测,其中77例显示正常,23例为异常,异常率为23.00%。18例异常患儿脑电图表现为非常显著的慢波增加,尤其是枕部更为明显,主要为广泛性慢波异常;5例患儿脑电图表现为癫痫样放电,呈现为棘波、尖波、尖慢波发放。脑电图异常患儿均在惊厥发作后2周进行复查,其中7例显示为异常,2例程度有明显减轻,5例为广泛性慢波异常;16例显示为正常。
2.2 各因素与脑电图的关系 脑电图异常与年龄、体温、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家族史、出生史均相关,见表1。
表1 热性惊厥患儿各相关因素与脑电图分析[n(%)]Table1 Analysis of related factors and electroencephalogram in children with febrile convulsion[n(%)]
小儿惊厥多发生在婴幼儿阶段,且在发病的同时伴随有高热现象,为此临床多称之为小儿热性惊厥。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是导致小儿发热最主要的因素,同时也是致使小儿发生热性惊厥主要的诱因。通常情况下,热性惊厥发生在热性疾病初期,体温骤然升高时,大多在39℃以上,并且此发热症状多是由于其原本的疾病而导致的,但绝不包括颅内感染和各种颅脑疾病引起的急性惊厥。通常单纯性热性惊厥往往有着较好的预后,并不会给患儿未来的生长发育带来较大影响,并且伴随着脑部的发育成熟,这种惊厥症状也将随之逐渐消失。但若患儿的年龄达到了5岁及以上,仍然持续表现出明显的热性惊厥,或伴随有体温在38℃以内发作,发作的持续时间超过了15分钟,一次病程中多次发作,发作形式为局灶性或不对称性,同时在2周之后仍然表现有明显的脑电图异常表现,表明其发展为癫痫的风险明显增加,必须对其引起高度的重视,加强临床个案管理。
3.1 小儿热性惊厥临床特点 热性惊厥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与未成熟脑,发热,遗传易感性相关,研究表明小儿未成熟脑表现为髓鞘形成的过程中过多神经元消亡,突触间联系不完善可能容易引起惊厥;目前随着精准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患儿常有热性惊厥家族史,对若干大家系连锁分析提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同外显率的可能性,病理基因位点在19 p和8 q13-21。热性惊厥发作时,大部分患儿表现意识突然丧失,出现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同时伴随有发绀,凝视,大小便失禁、口吐白沫等,小部分患儿为局灶性发作。发作时间不等,时间长者可达到数分钟,短者只有数秒,或者表现为明显的反复发作。如患儿病程中反复发作且发作持续时间长,会导致惊厥性脑损伤,引起小儿脑功能出现不可逆的严重损害,尤其是全身发作的惊厥持续状态,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更有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表现,惊厥持续状态时神经元持续放电,脑的代谢率、耗氧量和葡萄糖摄取率成倍增加,同时,经NMDA受体介导,兴奋性氨基酸过度释放,对神经元产生兴奋毒性损害,反复发作造成神经元的不可逆性损伤和死亡。即使积极及时抢救,仍有较高病死率,同时可引起神经系统不良预后,如智力低下,瘫痪和更严重癫痫发作等神经后遗症。目前国内外大多数权威指南推荐,儿童惊厥发作>10分钟,如为全身性发作超5分钟,即应考虑进入癫痫持续状态的监护处理流程,要及时采用止惊治疗,减轻损伤。
3.2 热性惊厥脑电图分析 有研究表示,患儿在出现惊厥症状时,可在脑电图检查的过程中发生异常症状,脑电图的变化与惊厥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其异常率往往与患儿的年龄、性别和发病次数等各方面因素直接相关[5]。根据相关报道表示,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预后通常良好,其中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6]。本研究100例患儿中,23例表现为脑电图异常,异常率为23.00%。根据本研究统计结果来看,男孩发生率为62%,女孩发生率为38%,该结果与其他研究报道[7]结果一致。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男孩的大脑发育成熟度以及因制约的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度相对而言较女孩落后。热性惊厥的发病与年龄也表现出明显的依赖特征,发病年龄在6个月~3岁之间的占80%。本研究热性惊厥患儿中,3岁以下的发病率为80%,仅20%的患儿年龄超过了3岁,这与其他报道结果非常相近。大部分的研究者认为该年龄段的婴幼儿,其无论是生化方面还是解剖生理方面都非常的不成熟,脑的抑制系统以及兴奋系统都长时间处在一个不稳定的状态下。3岁以下的婴幼儿脑发育的不成熟,其相较于大脑发育较为完善的学龄儿童,其发病风险会明显增加。除此之外,在6个月~3岁这个年龄段是消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的高发阶段。本研究100例患儿中,23例表现为脑电图异常,异常率为23%,其中>3岁患儿的异常率最高。3岁以内及超过3岁的热性惊厥患儿的比较结果来看,3岁以内热性惊厥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19.23%,超过3岁热性惊厥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为75%,该结果表明,尽管低年龄儿童热性惊厥发病率较高,但脑电图检测异常率却多为年龄段较大的儿童。根据分析脑电图与各项因素的分析结果来看,脑电图异常与年龄、体温、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家族史、出生史均有关。通过对比了解到,发热体温低患儿其脑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高热患儿,且两者具有明显差异,导致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低热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稳定性相对来说更弱,也可能是由于低热组大脑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潜在的病灶,日后可能会发展为癫痫,简单来说,热性惊厥是一种与发热相关的短暂自限性发作,其与癫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为此低热即发生惊厥且出现脑电图异常表现的患儿,那么必须加强对其惊厥复发的预防措施。在高热的条件下,兴奋的泛化会导致惊厥反应,而这种惊厥并不会给脑损伤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为此,高热组脑电图发生改变相对来说也更低。
有研究者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热性惊厥反复发作使得幼年大鼠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脑损伤。根据本研究结果来看,反复发作患儿脑电图的异常率高于首次发作患儿异常率,并且发作持续时间达到15分钟以上的患儿异常率高于在15分钟以内的患儿,这就表明惊厥反复发作以及持续时间较长的患儿,其出现脑损伤的可能性表现为显著增加,故其脑电图发生异常的概率也相对更高,也更加容易转归为癫痫。导致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由于热性惊厥反复发作可能会导致海马结构发生异常变化以及神经元丧失,反应性神经胶质细胞增生,从而致使大脑局部出现损害进而表现出异常。并且伴随着惊厥持续时间的增加,其脑组织的耗氧量也因此随之增加,这就使得脑组织缺血性损伤较为明显,这也使得惊厥病情反复,并因此形成恶性循环,非常容易将来出现局灶性癫痫。除此之外,本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有家族史、出生史异常的患儿异常率更高,这表明热性惊厥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并且出生史也会对热性惊厥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良的围产期史是脑损伤的高危因素。此外,根据脑电图异常表现为来看,大部分患儿早期均表现为非常明显的爆发式高波幅慢波活动,且在中期逐渐进入到慢波表现,特点主要为广泛性与局限性。而到了后期则主要呈现为尖慢波与尖波活动[8]。本次研究结果与该研究成果一致,结果表明非正常脑电图的产生同患儿的体温、年龄、热性惊厥类型以及家族遗传病史等均有非常密切的关联,因热性惊厥所引起的脑损伤的程度与年龄呈现为负相关性,年龄越小,其脑损伤的程度就越高。
3.3 热性惊厥脑电图检查的必要性 针对热性惊厥进行脑电图检查最主要的目的是两个,一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二是更好预测发生再次热性惊厥及发展为癫痫的高危因素。针对表现出脑电图异常的患儿,医生应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使其充分认识疾病,并积极配合医生实施预防性治疗,避免病情反复发作用,致使脑损伤持续发展。针对体温恢复正常后1~2周仍然表现为脑电图异常的情况,其预后效果往往相对较差,特别是针对有家族病史的患儿或者在惊厥之前即表现为脑部器质性病变的患儿,同时还有极少数患儿出现体温升高即表现出明显的抽搐,其出现癫痫的可能性会相对增加。
综上所述,热性惊厥的预后通常良好,不会给患儿的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但针对部分特殊情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而通过脑电图检查能够有效掌握患儿的脑部功能情况,便于临床给予干预,以及加强长期临床个案管理。
参考文献
[1] 崔爱莲.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12):140-141.
[2] 商胜楠,刘长云,张永峰,等.小儿惊厥常见原因及视频脑电图特点临床分析[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7,39(1):56-59.
[3] 白利洁,许丽霞,李静波,等.小儿热性惊厥的脑电图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4):133-134.
[4] 李腾飞,陶维娜,席音.50例热性惊厥儿童脑电图临床回顾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0):92-93.
[5] 谭竹梅.热性惊厥患儿的脑电图检测分析[J/OL].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6):809-810.
[6] 张开宇,李建.动态脑电图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75-76,79.
[7] 程静水.小儿热性惊厥120例动态脑电图结构探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19,46.
[8] 吕晓敏.124例小儿热性惊厥的脑电图分析[J].北方药学,2014,11(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