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梦 Lu Xiaomeng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智能化生产是社会经济发展进化的必然结果,它以机器自动化与流水线大规模生产方式为标志,完成了对作坊式个体手工制作工场的大革命,其主要标志就是自动化流水线生产替代手工作坊式生产。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其自动化生产一步一步地将手工制作挤出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基础性领域。然而尽管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使家具设计、制造越来越具机器化规模,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传统手工制作的挤压一次比一次强烈,手工制作应用越来越窄,但在社会发展的实际中,不论是机器,还是智能都是人的智慧的结晶,而家具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因而对手工制作始终无法实现彻底的革命,故研究智能化时代的家具设计对传统手工艺传承的影响,对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具有积极的作用。
智能化以其自动化流水线式的低成本生产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财富,受其影响,人们的意识活动也逐渐地按机械运动的模式运行,逐渐与机器相互依存。智能化追求的是利益,人们的生活同样需要追求利益[1],于是在人与机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逐渐形成了一种人驱使机器,机器反过来驱使人无法解套的闭环,其结果必然是人的设计思维必须满足机器需求,放弃生活中个性化的文化精神需求,其家具设计理念智能化与智能支持下无限扩张,没有边界,各种虚幻抽象的思维与意识得以充分体现,从而使设计的艺术性发生巨大的变异:炫幻、前卫和朦胧。
智能化生产的显著特征就是社会化和规模化生产,以及生产工具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由此带来的结果一是手绘式设计与手工制作被计算机设计与制造系统、准时化生产系统、柔性制造系统等计算机技术软件替代;二是计算机设计与标准化生产使高新技术与高科技新材料得以更为广泛的应用;三是由规模化产出与生产流水化效应,使整个社会生活越来越程式化。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一是一些具有传统工艺意义的家具制作工艺被驱离出生产制造环节;二是传统家具手工艺制作艺人被日益多余化而脱离手工家具制作领域;三是家具从木器时代发展到聚合化合物与金属时代,更适合规模化生产、效益最大化需求,以及人们不断变化的前卫式审美需求。这些因素基本实现了可适应机器批量规模生产、无限复制的程序化家具设计,剔除了手工艺术化工艺、特征显著和难以复制的独立个性设计[2]。与此同时对应发展的是,现代家具设计功能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大部分设计除追求新材料本身材质美以外,因手工工艺创造的艺术美已越来越少。
传统手工艺家具制作所用材料基本为全天然材料,这些材料的质量全部由天然纤维或天然成分构成,这些天然材料具良好的手工形塑性,是实现手工工艺艺术极好载体。智能化环境背景下,新合成材料层出不穷,这些新材料研发机构为机器化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产基础,因而家具设计中新材料选用范围非常广泛。不少新材料如塑料、高聚物复合材料本身没有形状限制,或本身具良好可加工面积尺寸,可以满足设计者在符合生产条件下的任何设计要求加工形成各种不同线性、几何形状变化的形态要求,且色彩自然而艳丽,各有魅力。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而且轻盈高雅(图1)。新材料基本不具有手工工艺操作的余地,却具有更广泛的形塑性[3],因此,新材料更适合现代都市生活的需求,替代天然材料成必然。
传统手工艺家具制作是运用简单的手工工具与编制工具制作的家具,其手工艺者按照制作材料与制作工艺的不同分为木匠、编织匠与漆匠[4]。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况,家具制作用材料全部为天然材料,而且几乎全部为手工匠人自带手工工具上门独立制作,其制作技艺完全来自于祖传和师徒授受,这种技艺传授方式本身即是传统手工艺的自然传承,在没有机器替代以前,传统手工艺家具设计与制作作为一种收入尚属可观的技艺性职业,既不存在能否传承问题,也不存在刻意保护,而是在经济发展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明清家具设计制作,特别是清代雕、嵌、绘、描、剔犀、堆漆等传统手工艺更是达到了巅峰(图2),因此智能化以前,传统手工艺属于自然传承,无需保护。
■图1 社会化大生产家具设计中现代材料的应用
■图2 戗金填漆梅花式香几
■图3 家具电脑绘图
由于手工制作家具生产工具落后而单一,家具制作材料几乎全部限定在初始材料的应用上,尤以木料为主,主要有红木、硬木、樟木、柏木、松木等[5]。其中红木因其生长时期很长,质量密实,是手工艺制作木质材料中的佼佼者。
除木质材料以外,竹、草、藤以及石和陶瓷等也是传统家具较为常用的材料,并以工艺、材料选用、编织形状与图案的不同而区分使用者的尊贵[6]。上述不论是木材,还是竹、草、藤等材料,因其天然而本身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和可塑性,是手工艺者设计思维形成的主要条件,因此,天然材料是支持家具手工艺制作的主要条件。
智能化与手工艺生产分处于社会形态先进与落后的两端,二者代表了两个不同的社会生产的范畴。在先进的社会生产形态中,在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支持下,智能化家具生产的规模化、批量化,以及生产的规范化与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几乎可达到机器化替代人的程度,与此相适应的是,家具设计已发展成为支持家具制造并相互依存的两个不同行业,已基本实现了计算机设计(CAD),而且设计精度更高、图纸更加标准规范的设计制图的各种计算机软件及系统越来越完善(图3)。此外现代机器人化大生产与计算机设计,可以说家具设计完全形成了无生产材料限制的形态,各种新材料可以依据设计观念与功能的需求应用于家具设计之中,基本终结了对天然材料的依赖,这应该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毫无疑问,上述智能化的发展,从社会应用商品的角度,手工艺家具设计与制作已完全失去了与之竞争的优势和任何条件,几乎完全扼杀了手工艺生存发展的空间,手工艺家具制作退出社会应用商品生产不存在任何悬念。但是从文化的角度,传统手工艺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脉络和载体之一,她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是智能化无法拥有的,而冰冷的智能化的文化切割效应,是文化传承发展绝不可接受的,这即凸显出了手工艺家具制作在传统文化传承领域更重要的意义与更大的市场,由此而使得手工艺技师代表的不仅仅只是一种技艺,而是一种文化价值。这就是说智能化的发展在将其完全挤出社会应用商品市场的同时,也为传统手工艺传承提供了支持。
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有着不同的生活节奏与习惯,同样,不同的社会财富与个人家庭财富状态亦有着不同生活观念与方式,而不论是社会经济形态,还是财富状态发生变化,都会引致生活节奏与习惯、以及生活观念发生相应的变化,特别是财富的增加会使人们的生活观念产生递进式变化。城市居民生活出现了两极化,一极是因城镇化进程而进入城市的新进入者,强调家具的功能与价格,不太在意家具的设计理念与文化价值。一极是城市原居民和已完全融入城市的乡镇居民,这部分群体以完成了积累进入到品质生活期,与前述新进入城市者追求前卫与感官刺激不同的是,这一极的群体日益趋向生活品质的改善,越来越注重于文化与生态环境对于生活品质的影响[7],而这种品质生活要求实际上已形成了对计算机家具设计与制造的反思,就是说,智能化背景下的家具设计与制造并不完全是人们所需要的。
品质生活的核心是文化,文化是抽象化的思想意识,而思想意识是智能化无法实现的,因而智能化越是发达先进,人们对极其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传统手工艺家具的文化底蕴就越是依恋,所精心手工制作的家具具有机器无可替代的艺术表现力和传统文化的张力,在机器化家具设计与制造的反衬下,手工艺家具的传统文化价值更符合人们品质生活的需求,促使其传统手工艺传承更具活力[8]。
一般社会生活形态下,文化传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文化大众化,一种是文化价值化,前者是通过社会大众传播而得以传承,后者是通过文化价值的鉴赏、收藏下而得以传承。文化大众化的特点显示的是文化功用,之所以被大众传播,就在于其功用为大众上适用,文化价值化的特点显示的是因其收藏、鉴赏而显尊贵与体面的价值,其传承因体面与尊贵的推动而生生不息,相对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展来说,后者的意义更大,传承更为持久。就家具而言,不论是手工艺制品还是智能化制品,家具首先是商品,然后才有文化艺术价值,才有对品质生活的体验。相对于机器制造的家具,手工艺制作的家具耗人工资源更多,而人工资源中又包含了极具文化意义的设计与形态表达,这种文化意义的表达非一日可成,而是手工艺者经年累月的体验与积累,绝非一般技艺可比,也是如此其家具制品方具有鉴赏与收藏价值[9],这样就使得手工艺技艺精湛者越来越精湛,一般者就被逐渐淘汰。这就是说,智能化背景下的家具设计与制造一方面将手工艺设计与制造逐出市场,另一方面,智能化制造的普遍功用性,又促成了具高超手工技艺的手工艺者更具价值,所制作的传统手工艺家具制品而成其为稀缺性资源,并进入投资领域,使其传承经久不衰。因此说智能化促使传统手工艺更加精湛而更利于传承。
社会经济的进步,智能化社会化生产,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广泛运用,使家具从设计到生产都基本实现了功能化,且成本低价格适中,使用便利快捷,迫使传统手工艺家具制作退出市场,似乎将传统手工艺传承逼进了死角。本文通过对智能化时代家具设计的与传统手工艺发展状况,以及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方式、传统手工艺者个人品牌影响、天然材料对传统手工艺传承支持等方面阐述了传统手工艺传承状态,认为智能化时代的家具设计在挤出传统手工艺的同时也在支持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促使其传统手工艺传承更具活力、促使传统手工艺更加精湛而更利于传承。
(责任编辑:张 杨)
:
[1]缪珂.互联网与智能化时代的产品设计思维和方法研究[J].包装工程,2017,(09):166-170.
[2傅炯.手工工艺和工艺美术的未来在于发展[J].装饰,2003,(04):6.
[3]常方圆,曹亚威,崔蒙蒙,等.新型材料在现代家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J].家具,2015,(03):31-37.
[4]张冬冬,曹磊.在家具设计中传统手工艺对个性化定制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6,(06):269.
[5]朱雪萍,罗建举.木材美学在室内装饰材料开发中的应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7,(02):72-74.
[6]陈祖建,何晓琴.竹编饰面家具的材料设计与分析[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06):13-15.
[7]谭嫄嫄,耿道双.生活形态下的智能家居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6,37(22):108-113.
[8]王珺,薛拥军,吴智慧.传统家具造型的创新设计研究与实践[J].包装工程,2015,36(18):62-65.
[9]付彧.手工艺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包装工程,2015,36(24):115-118+123.
[10]彭娟,李世超.智能情趣家居照明产品设计[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10):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