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琴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南昌 330006)
经外周插管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静脉内留置,但其留置期间并发症及影响因素引起了护理人员的广泛关注。PICC自我管理是指PICC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对导管的维护、带管运动、导管维护信息获取、依从性等的管理,提高患者导管管理的信心,预防和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达到导管的治疗目的,维护患者及导管的安全[1]。目前,我国PICC置管患者对导管接受程度较高,其自我管理在内容和形式上,基本满足了PICC患者带管期间的自我管理需求[2]。患者重视携管期间的自我管理,但缺乏系统规范的自我管理实施与评价体系,同时患者缺乏对异常情况的观察,维护依从性差,异常情况处理大部分依赖置管医院;文化程度可直接影响患者对PICC维护的信息获取;对带管运动不明确;经济状况和医学知识,均会对规范维护或及时更换贴膜和接头,定期到医院进行导管维护产生影响[3]。本文以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患者PICC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为研究工具,讨论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留置时间、留置原因、文化程度)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关系。
采用方便抽样,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留置PICC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留置PICC时间1个月~1年的患者;2)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3)愿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PICC留置期间脱管的患者;2)患者病情不允许的情况,如病情危重处于监护状态,言语和理解功能障碍,精神方面的疾病等。
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患者文化程度、年龄及性别,PICC留置原因、留置时间。
2)以自我管理能力量表(CPPSM)评估PICC置管肿瘤患者对PICC导管的自我管理能力。该量表包括7个维度36个条目:带管日常生活(8个条目);带管运动(4个条目);日常导管的观察(7个条目);维护依从性(5个条目);导管管理信心(5个条目);异常情况的处理(4个条目);信息获取(3个条目)。本量表属患者自评量表,采用likert计分法,每个条目的备选答案为“完全没有做到、偶尔做到、少数做到、较多做到、完全做到”,分别赋1~5分。被试者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等级,每个维度的条目得分之和为维度得分,各维度得分之和为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得分范围为35~180分,总分>144分为PICC自我管理能力较好,108~144分为中等,<108分为较差,得分越高,PICC自我管理能力越好。该量表的内容效度为0.922,量表的总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4,重测信度为0.933,显示该量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描述性统计包括CPPSM各维度与条目采用t检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调查前统一指导语,保证研究对象能够正确理解题目含义,答题中避免诱导研究对象;要求研究对象独立完成问卷,并及时解答研究对象提出的疑问;回收问卷时当场核对问卷完整度,若有缺项及时要求研究对象填全;录入数据时再次核对数据,以保证数据准确可靠。
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研究对象有权拒绝参加或中途退出本次研究,拒绝参加或中途退出不会影响其治疗或其他医疗活动。调查资料仅用于本次研究分析,匿名处理。
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20份,有效回收率100%。PICC患者CPPSM得分为(152.57±11.52)分。其中,PICC自我管理能力较好者90例(75.0%),中等水平者25例(20.0%),较差者5例(5%)。各维度及条目得分情况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PICC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处于较好水平。
序号维度条目得分维度得分1日常导管观察4.12±0.3428.78±3.252维护依从性4.38±0.4223.18±1.743导管管理信心4.53±0.6722.50±2.264异常情况处理4.34±0.7418.25±2.035信息获取4.09±0.2111.68±1.66带管运动4.48±0.5116.70±1.737带管日常生活4.27±0.4933.65±2.89
以PICC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得分为因变量,将一般资料(年龄、留置时间、性别、文化程度、留置原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由表2所见,影响自我管理能力主要因素为年龄和文化程度。
表2 PICC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自变量赋值的方式
-:空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肿瘤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总体均分为(152.34±12.63)分,处于较高水平的患者(即得分>144分)占75%,处于中等水平的患者(即得分为108~144分)占25%。本次测量结果表明大部分留置导管的患者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关注更多,自我管理行为执行的更好。原因分析:1)随着PICC置管的广泛应用,患者获取疾病相关信息的途径增多,能够认识到良好PICC置管自我管理行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2)医院通过加强患者PICC自我管理行为的培训,提高了PICC患者对导管维护质量,并通过各种有效的健康教育手段提高患者对PICC自我管理能力;3)本调查中大部分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在7~9个月,随着导管留置时间的延长,患者可学习到一定的自我护理技能,随着维护次数的增加,医护人员反复宣教、反复强化导管相关知识及护理技能提高患者的认同感[4];4)本次调查对象全部来自三级甲等医院,患者大部分居住在该城市,城市拥有良好的医疗卫生条件及患者更容易获取相关的健康教育资源。
通过对各维度得分比较导管维护依从性、运动管理及异常情况处理三方面低于邾萍[5]研究得分。分析原因可能是留置初期患者心理上比较重视,且其研究对象为留置时间为1个月内的患者。提示我国地区间医疗水平及PICC发展不平衡有关。特别是对于并发症的识别较差,患者亦缺少PICC并发症的相关知识[6]。大部分患者对PICC导管的认识来源于护士的宣教、患者咨询以及健康教育手册。与邾萍[5]相同维度得分比较,患者导管管理信心不足、日常导管观察和信息获取能力欠佳,可能是因为本组患者年龄较大(51.64±10.97),受疾病、视力、记忆力等功能影响,老年患者信息获取与理解能力较低下。因此在PICC导管置入初期,护士不仅要重视导管的维护,还应重视患者的带管生活。
3.2.1 文化程度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PICC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受多方面影响,其中文化程度为其主要影响因素。调查中发现,小学及以下水平的患者得分最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最高。文化程度越高的患者获取信息能力越强,能高效利用身边的资源,学习能力和理解的能力较强,能够深刻认识到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发现自身问题异常时能及时、积极地采取措施,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身体负担,有利于疾病的治愈[7]。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对事物的理解水平也相对较低,对出现导管相关并发症难以接受,无法积极地接受自身出现的并发症,不能寻求有效的资源来解决问题。提示临床护理人员应重视文化程度较低患者的健康教育,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实施预防措施的意义等,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并参加导管自我管理技能培训,以达到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目的。唐玉梅等[8]亦认为,护理人员应重视文化程度低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和教育,可提高PICC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3.2.2 年龄
患者年龄越大,自我管理能力越差,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学习理解能力下降、身体功能变差,影响其自我管理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年龄影响自我管理能力在其他病种患者中也得到验证[9]。研究结果提示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拟定不同的方式、频次、措施,指导PICC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在对PICC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指导时,应了解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在判断其自我管理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目标,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PICC导管对PICC患者静脉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0]。PICC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年龄、文化程度有关,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获取信息能力
相对较弱,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也总体偏弱;年龄较大和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对于导管维护依从性、异常情况处理、带管运动及带管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水平较好,但对于并发症的识别较欠缺。因此,在PICC的维护中应重视年龄、文化程度的差异,做好因人施教增强患者并发症的识别力。
参考文献:
[1] 胡茶花,杨水秀,袁海珍.两种不同导管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9):94-95.
[2] 董惠娟,商丽艳.PICC置管患者携管期间自我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9):65-67.
[3] 邢冬婕,单丽霞,邢凤梅.PICC患者自我管理研究现状[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9):1900-1902.
[4] 张明.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自我护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5] 邾萍.肿瘤患者PICC留置初期自我管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2):1509-1513.
[6] 李柳,李育红.化疗间歇期患者PICC并发症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当代护士,2016(2):1-3.
[7] 马丽珍.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医管理杂志,2016,24(4):99-100.
[8] 唐玉梅,李翰卿,高玲玲.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2):17-20.
[9] 郭玲玲,胡雁,费锦萍,等.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5):436-438.
[10] 孙红,王蕾,关昕,等.全国部分三级甲等医院静脉治疗护理现状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232-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