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农经》特约记者 牛沐萱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二者如何兼得,这是一份新时代中国农业必须交付的答卷。
亲土种植对不少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提出,要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倡导亲土种植新理念。为此,他建议国家设立“亲土种植日”。
万连步指出,亲土种植就是采取对土壤亲和、友好的方式来开展种植作业,以作物优质高产和耕地质量提升为目标。每年3月春分节气是春耕春播的季节,同时,相关农业政策、重点推广技术、重点农业项目等都已确定,正是需要宣贯落实科学种植理念的时间。因此,他建议把每年3月21日(春分日前后)设为全国“亲土种植日”,通过开展丰富的技术研讨和宣传推广活动,普及亲土种植理念,保护耕地质量,提升作物品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对于为何要倡导亲土种植理念,万连步表示,2017年12月5日,世界土壤日当天,世界亲土种植联盟在联合国总部宣布成立。亲土种植是联合国倡导的新理念,可以兼顾土壤保护和农业生产,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这也正契合《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和要求。
万连步强调,推行亲土种植,一要倡导减肥(药)增效,通过高效环保肥料和农药、科学施肥以及生物技术的使用,减少对耕地土壤的破坏;二要鼓励使用土壤改良产品和技术,对已经出现酸化、盐渍化、有机质含量下降、受污染等情况的土壤进行修复治理;三是顺应土地集约化趋势,倡导科学种植管理,推广信息化、机械化种植及其他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实现作物增产和品质提升。
去年12月21日,农业农村部在化肥农药利用率发布新闻通气会上公布:我国化肥使用量已实现零增长,提前3年实现到2020年化肥用量零增长目标。这一消息让一直致力于减肥增效工程实施的金正大备受鼓舞。
金正大依托全系肥料产品和减肥增效解决方案推广一系列新理念与新技术,从减肥增效、改土养地、科学高效种植等方面打出组合拳,全面开启亲土种植新时代。
施肥太随意、肥效有就行、用量看心情的“任性”种植法忽视了施肥科学性,不仅浪费资源、难以确保作物质量,更为土壤环境埋下了隐患。
于是,农业农村部于2015年2月印发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0年,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化肥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方案》发布以来,肥料行业聚集力量调转船头,攻克化肥减量增效的大课题,目前已经初步取得成效。我国化肥使用总量从2000年的4146万吨(折纯)增加到2013年的5912万吨,年均增长2.8%。此后增幅逐年下降,2016年化肥使用量6000万吨左右,接近零增长,一些地方甚至出现负增长。
根据农业农村部在化肥农药利用率发布新闻通气会上公布的信息,2017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比2015年提高2.6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化肥使用量已实现零增长,提前3年实现目标。
业内人士称,这一目标的实现是肥料行业共同努力的成果。尽管从表面上来看,化肥零增长的政策为肥企发展带来了不小压力,但一些超前谋划和布局的肥企及时适应和调整,无论是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肥效,还是提供农技服务帮助用户科学施肥,都为推动减肥增效付出了诸多努力。譬如,金正大初期就瞄准了缓控释等新技术,致力于推动化肥增效减施。
不过,化肥使用零增长还只是我国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战略中的一个“小目标”。目前,《方案》提出的肥料利用率提高到40%等其他目标还未实现。据农业农村部信息显示,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9千克,远高于每亩8千克的世界平均水平,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在今年中国化工报社组织的肥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中,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我国化肥农药施用量依旧过大,有效利用率偏低,使用结构还有许多不合理之处,新型高效肥料占比仍然较低,土壤修复的难题也尚未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向绿色农业种植方向迈进,当前必须要做的就是提高化肥利用率。这一方面需要进行土壤修复,从提高耕地质量这一基础层面提高化肥吸收和利用率;另一方面,要通过创新增效技术,实现各类肥种肥效的提升,才能确保化肥减量而作物不减产、不降质。
耕地质量是影响化肥利用率的重要因素,推动化肥减量增效,必须解决土壤环境问题。
在农业发达国家,土壤修复和改良相关的政策和产品起步较早,发展也更为成熟。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就针对土壤修复和耕地质量问题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实践经验较为丰富。
在我国,土壤修复的任务尤为紧迫。2017年11月发布的《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报告》显示: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其中,优等地面积为397.38万公顷,仅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2.94%;高等地面积为3584.6万公顷,占比26.53%;中等地面积为7138.52万公顷,占比52.84%;低等地面积为2389.25万公顷,占比17.69%。
针对土壤环境遭受污染、耕地质量不断下降的现状,近些年,我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与土壤修复休戚相关的政策。如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和农业农村部印发的《方案》;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7年12月工信部公示的《肥料分级及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这些政策释放出的土壤防治信号越来越强。
金正大农化服务人员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
2017年12月11日,以“全面开启亲土种植新时代”为主题的金正大集团2018年度营销战略峰会在泰国曼谷召开。金正大CEO白瑛表示,要在“土壤改良、减肥增效、全程营养、品质提升、综合管理”5个发展领域开展全方位的产品与服务创新,推动亲土种植的“中国方案”落地。
据了解,金正大通过亲土种植方式推动实现减肥增效和生态农业的目标,具体到实施行动方面,可以其“产品+服务”的招牌形式来体现:产品即富朗系列亲土肥料,服务即提供一系列活动和技术支持。
此前,国务院参事刘志仁在参加肥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时曾提出,治理农业污染最难的是土壤,土壤的污染是隐性的,不易消除,因此建议化肥行业研发一种新型化肥,既能提高粮食产量,也能改良土壤。如今,这一建议已经在金正大亲土系肥料上得以实现。
据金正大研发人员介绍,富朗系列产品通过调节作物根际土壤pH值、补充土壤有机质并促进团粒结构形成、丰富根系微生物、诱导作物抗性、提高肥料利用率等改善土壤问题,重塑土壤生态平衡,与传统肥料相比,除了提供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养分外,还具有改土养地的功能,使根系更强壮,作物更多吸收营养成分,增强抵抗力。
除了富朗肥料产品外,金正大还通过一系列服务活动来推动亲土理念,包括旗下富朗品牌每年计划投入1000万元“亿亩良田守护计划”公益基金,实践中国土壤健康公益体系;在全国土壤典型区域每年计划召开1000场土壤健康农民培训会,开展技术知识普及;联合国内外科研和推广单位在全国每年计划建设1000块土壤生态示范田。
提高肥效一直是肥企共同努力的方向,在化肥使用零增长、土壤生态修复等发展趋势的驱动下,肥料增效技术的发展更加迅速。今年3月在京召开的FMB会议上传出消息,德国或将出台政策,要求普通尿素未经增效处理不得直接施入耕地。今年4月1日,6项肥料行业标准正式实施,包括含腐植酸尿素、腐植酸复合肥、含海藻酸尿素、海藻酸类肥料、水溶性磷酸一铵和肥料级磷酸二氢钾6个高效增值肥料产品。对此,业内专家纷纷表示,增效肥料将是未来全球共同的发展趋势。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秘书长李光表示,在肥料产品的增效和更新换代方面,金正大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这是实现减肥增效和生态农业的重要路径。在2017年11月13日德国波恩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及12月5日美国纽约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土壤日主题会议中,万连步代表中国企业介绍了耕地保护和减肥增效的实践,并向全球推广“25+10>50”减肥增效方案。在公司近年的示范种植中,使用25千克新型稳定性肥料加上10千克控释肥料,总计35千克肥料,无论是作物产量还是品质,都优于50千克等养分含量的传统肥料效果,是“减肥增效”工程的最佳展示。这一“减肥30%”方案目前在玉米、小麦上取得了非常稳定的效果。
为了将肥料增效科研成果尽快具象到可输出的产品和技术形式上,2017年12月18日,金正大在山东临沭总部正式发布了其源自德国康朴公司的新一代肥料增效技术,覆盖了包括氮肥、磷肥和复合肥在内的一揽子增效方案,并与其他肥料企业共同探讨未来的发展与合作。
金正大农科院陈海宁博士介绍,在稳定性肥料技术方面,德国康朴的DMPP增效技术用于尿素及含铵态氮肥料,NBPT增效技术用于尿素,有效提高氮肥利用率;在缓控释肥料方面主打IBDU技术和世界领先的包膜技术、双增双控技术等;还有增效尿素、增效二胺、聚磷酸盐、亚磷酸盐、增效水溶肥、共聚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等全系列增效产品和技术方案。去年7月完成对德国康朴的收购之后,金正大在德国、泰国、以色列、中国等地开展大量农学试验,仅在中国,一年半时间便完成了5000余个田间试验。大量试验结果表明,康朴增效技术能够明显提高肥效,促使作物更健康成长,并能够活化土壤,促进种植生态绿色循环。目前,使用了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和生物刺激素等技术产品已经面世;2018年6月始还将在全球同步推出新型增效复合肥、增效硝基肥、双增双控缓控释肥等肥料业务。
金正大集团副总裁、德国康朴公司董事长翟际栋透露,在中国,德国康朴肥料增效技术将从三个层面进行落地。一是面向上游生产企业输出技术、品牌和服务,协助合作伙伴改进生产工艺、升级产品线和装置,提高产能利用水平,推动产业进步,进一步提升我国肥料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二是面向农资经销商,为其提供满足农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助力营销转型;三是面向高端种植户,让其体验德国技术带来的丰收喜悦。
目前,金正大围绕“土、肥、水”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和产品套餐化、功能化、专用化的要求,聚焦“土壤改良、全程营养、减肥增效、品质提升”4个功能,全面升级产品。除了富朗和康朴系列产品及技术外,金正大还拥有沃夫特智膜星和诺贝丰两大产品体系。智膜星依托最先进的缓控释肥技术,通过双增双控、精准控释,推动“25+10>50”减肥增效方案;诺贝丰源自以色列的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推动优质的水溶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努力实现新增1.5亿亩高效农业种植面积的目标。
围绕提升耕地质量,万连步进一步提出,应当构建起耕地质量保护的法律保障,从建立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的支持制度、督察制度和奖惩制度入手,积累规范性做法和操作经验,逐步构建起耕地质量保护的法律保障体系。同时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调动优势企业参与积极性。针对从事土壤调理剂生产企业数量迅猛增长,土壤修复产品技术单一、同质化严重、效果不佳等问题,应积极探索有关土壤修复的先进技术、产品及推广机制。统筹安排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改良等专项资金,设立重大专项研发基金和成果转化基金,优先支持一批重大研究课题,鼓励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