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军
4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右)与到访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华盛顿白宫出席联合记者会
4月23日是中国海军建军69周年。这一天除了媒体都在等着中国首艘国产航母的“海试”外,還有就是关注刚到访美国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如何说服特朗普不要退出“伊核协议”。一天过后,航母并没有“海试”,而“马、特会”也没有明确结果。这让我想起了我曾在2009年第44期《三联生活周刊》上写过的一篇专栏——《伊朗“核弹”与中国军舰》。进而我有了一个感慨:8年多后与军事相关的两大“看点”终于浮出了水面。
简单说,8年多前我在专栏里认为,伊朗核问题和中国军舰是未来与军事相关的两大“看点”,而且美国认为前者是“近忧”,后者是“远虑”。
先说8年多后的“近忧”。在这8年多里,奥巴马政府在尝试了网络攻击、威胁打击和制裁等手段未奏效后,终于在2015年7月,在美、英、法、俄、中、德六国的参与下,通过联合国安理会与伊朗政府达成了“伊核协议”。但在2017年特朗普接任总统后,由于叙利亚内战的战场形势对伊朗越来越有利,特朗普在“容忍”了一年多后开始威胁要在今年5月12日前更改或退出“伊核协议”。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期间美、英、法三国分别于2017年4月7日和今年4月14日以叙军使用“化武”为由,向叙发射了59枚和105枚巡航导弹。而这两次打击不仅没有改变叙战场的态势,也丝毫未触及伊朗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事实上,就在24日马克龙向特朗普建议扩大“伊核协议”范围的同时,叙政府军还在俄空军和伊朗支持的武装协助下继续在战场上扩大战果。也就是说,这个“近忧”到底是通过外交手段还是军事手段解决,至今仍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再说8年多后的“远虑”。8年多后的4月23日,虽然中国海军的首艘国产航母没有进行被众多媒体、民众期待的“海试”,但从迹象上看似乎进行了“海试”前检查航母稳性的“倾斜试验”。而“倾斜试验”后需要承建方签署修改的稳性和不沉性文件才能开始进行“海试”。其实我认为,国产航母早一天晚一天的“海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首艘国产航母是在军方采用了改革后的新装备发展领导管理体制和中国最高领导人强调了“全面建设世界一流海军”的背景下准备向外界展示其“处女航”。而在8年多前的2009年11月,在“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发布的年度报告中对中国海军发展的那些“远虑”,自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废除了奥巴马政府包含有将60%舰艇转移至亚太地区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后,至今也没拿出一个非常明确的应对方案。
最后我想说的是,8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虽然当年我在专栏里提到的“近忧”与“远虑”仍留有很多悬念,但在2015年的5月和7月发生的两个标志性事件倒是值得注意。前者是中国政府推出的《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十年行动纲领,后者是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了有为期十年“审核期”的“伊核协议”。3年后的2018年4月25日,《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称:美司法部正在调查中国华为公司是否违反了美国的制裁禁令与伊朗进行了贸易。在看到这则消息时我在想,8年多过后特朗普政府能将针对《中国制造2025》的贸易战与“伊核协议”捆绑在一起解决“近忧”,那么当中国首艘国产航母“海试”并入列海军后,又会拿什么样的捆绑之策解决“远虑”呢?是要拉着北约国家一起在南海不断进行“自由航行”呢?还是将台湾问题引向一个“危险的边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