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萍, 许 雯, 秦尤文, 李 莉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080)
对1例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为10%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进行分析。
患者,女性,66岁。因胸闷、气促1个月,发现贫血2周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 ℃,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7/11 kPa,神清,贫血貌,心肺无殊,胸骨轻度压痛,肝脾肋下未及明显肿大。
白细胞计数53.44×109/L,红细胞计数1.81×1012/L,血红蛋白58 g/L,血小板计数12×109/L。血浆纤维蛋白原1.54 g/L,其余凝血常规项目正常。乳酸脱氢酶653 U/L,碱性磷酸酶23 U/L,其余项目正常。尿、粪常规均正常。
1.3.1 形态学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原始细胞6%,早幼粒细胞2%,中幼粒细胞39%,晚幼粒细胞13%,杆状核细胞6%,分叶核细胞12%,嗜酸性细胞3%,嗜碱性细胞2%,淋巴细胞14%,单核细胞3%。骨髓涂片检查: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细胞系统增生极度活跃,比例明显增高,占89%,其中原始细胞占10%,其余阶段细胞均极度增生,嗜酸性细胞多见,嗜碱性细胞可见,红细胞系统增生受抑制,巨核细胞数量减少,血小板明显少见,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为4分/100N,骨髓涂片提示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可能性大的骨髓象。见图1。
1.3.2 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 CD45/侧向散射(side scatter,SS)散点图中细胞分布情况:CD45/SS散点图中见部分CD45异常表达细胞群。B区域为淋巴细胞群,约占0.7%。C区域为单核细胞群,约占0.2%。D区域为粒细胞群,约占88.1%。E区域中细胞群CD45弱表达,SS较低,约占6.0%,见图2。CD11b+41.3%,CD117+51.4%,CD13+51.2%,CD33+93.5%,CD34+60.2%,CD56+86.8%,HLA-DR+72.7%,CD34+CD33+65.8%,CD34+CD13+38.8%,CD34+DR+58.6%,CD34+CD117+57.4%,CD34+CD56+58.9%。
1.3.3 染色体 R显带核型分析未见分裂相。BCR-ABL融合基因定量检测:BCR-ABL融合基因拷贝数低于检测限,内参拷贝数为418 480.4,BCR-ABL融合基因/内参低于检测限。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其余基因均为阴性。见图3。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最终确诊为AML(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经治疗后好转出院。
图2 CD45/SS散点图
图3 荧光原位杂交示骨髓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
回顾分析本病例,法美英(French-American-British,FAB)形态学诊断标准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上,首先强调的重点在于原始细胞的比例,原始细胞占所有有核细胞的比例必须>30%才能诊断为急性白血病,而本病例的原始细胞比例只占10%,所以从FAB的诊断思路首先会考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但本病例骨髓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尤其粒细胞系统增生极度活跃,各阶段粒细胞均增生,细胞分化较好,病态造血不是很明显,嗜酸性细胞多见,嗜碱性细胞可见,红细胞系统增生减少,未见明显病态造血现象,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明显减低,这些表现不符合MDS的形态学特征,反而细胞分布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nous leukemia,CML)特点[1],与典型CML不太符合的是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均减少,当时考虑可能是原始细胞比例增高,疾病进展至加速期所至(我们在工作中碰到过首诊即表现为CML进展到加速期的病例),所以骨髓形态学报告提示CML加速期可能性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分型诊断标准把AML分为4个大类:(1)伴有重现性遗传学异常AML;(2)伴有多系病态造血AML;(3)治疗相关性AML和MDS被确认为独特的AML亚群;(4)不做分类的AML。本病例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约有6.0%的细胞疑为原幼细胞,有CD34+、CD117+、CD13+等髓系相关抗原表达;分子生物学结果显示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按WHO分型诊断标准,本病例最终确诊为伴有重现性遗传学异常的AML。AML1/ETO融合基因与形态学AML(FAB分型)有一定的关联性。有研究表明,在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的AML中,AML-M2占90%以上,其他依次分别是AML-M4、AML-M1,也可以是AML-M5等[2],AML-M2中的大多数病例多为AML-M2b,形态学上多表现为异常的中幼粒细胞比例增高,而本例病例却不具备此形态学特点。不同的疾病可以有相似的形态学改变,但在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且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病例中,与CML有相似形态学改变的病例未见报道,这也正是本病例骨髓形态学的特殊之处。
目前,国内检验界就全面采用WHO对于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类方法,还是依然使用FAB分型,或者二者混用,仍存在一定的分歧。本病例就是1例典型的采用WHO的MICM分类方法确诊的具有重现性遗传学表现的急性白血病,与其采用FAB形态学诊断存在一定的出入。MICM是基于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综合诊断体系,可以反映疾病的生物学特征、发病机制。目前,随着靶向治疗的不断开展,AML的治疗越来越个性化,MICM除了提供明确诊断外,更是把预后分层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病例的原始细胞只占10%,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原始细胞会>30%,达到FAB分型诊断急性白血病的标准,但可能会延误治疗。若以WHO的MICM分类方法,检测到有重现遗传学表现的患者,即使原始细胞不到20%,也可以诊断为急性白血病,这样就可以做到及早明确诊断,尽早干预,以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这一病例还提示临床医师,血液肿瘤的最终诊断是综合诊断,鉴于我国国情,血液病相关的医学实验室很多是条块分割的,每个实验室可能只看到检查结果的一个点或一条线,所以最好等全部信息汇总后再作综合诊断。
[1]张之南,沈悌.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 3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34-135.
[2] 蒋俊煌,林素霞,严俊,等. AML1/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生物学特征及预后分析[J]. 白血病·淋巴瘤,2015,24(5):29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