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彦伟
人这辈子一共会死三次。
第一次是你的心脏停止跳动,那么从生物的角度来说,你死了;
第二次是在葬礼上,认识你的人都来祭奠,那么你在社会上的地位就死了;
第三次是在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后,那你就真的死了。
有一个朋友是专业影评人,前几天他写了一篇关于2017年全年十大优秀电影大评选的订阅号,号召大家在留言区推荐不同的影片。这位朋友对于电影的认知非常专业,留言区的发言相当踊跃,可是没有任何一个人提及《寻梦环游记》这部在前不久刚上映的电影。
是这部豆瓣9.1评分的电影不够优秀吗?当然不是,只是只挑选十部最优秀电影的话,这部影片远远没有让那么多人记忆犹新,又或者说,远远没有让年轻人记忆犹新。
我在评论区里写到:“可能对于专业影评人《寻梦环游记》并不是那么深刻,但是于我它的震撼力量远远超越它本身的故事和力量。之前听说这部影片是因为看哭了评审专家才得以在内地播放,看到你的评选里没有它忽然就明白了那些评审大概都是不惑之年的老专家了。这不是一部给孩童看的动画片,这是一部教每一个人面对死亡的引导童话,巨大的悲痛和失去之后,这部影片会是最佳的治愈剂。还有一个喜欢它的原因,影片立意的三句话我更觉得是来源于中国的古老智慧,只是我们暂时缺少将古老智慧画面化的天才导演”作者简单粗暴的回复了我一个字“赞”。电影只是电影,但真正面对死亡时,又有几个人有自己的死亡引导童话呢?
我们生活在一个特别幸福的历史时期,我们有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我们有着无数的圣人先哲为我们的人生智慧开疆扩土,我们从小学习各类知识和技能,我们将仁义礼智信融入到最深的血脉中。可是,我们学习了那么多书本知识,我们结交了那么多不同的人,唯独没有人告诉我们死亡该如何面对、如何引导。大概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死亡永远是灰暗的、阴森的、恐怖的。但是生与死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一直相伴相存,我们接受了哥哥却如此决然地忽视弟弟,这种冲突的落差才让我们提及死亡时如此痛苦。
就像上边的这部电影,感动了评审专家,却无法撼动年轻人的核心信念,大概,没有经历过就没有感知力,可经历过的人又无法返回来告诉我们“死亡”是如何的恐惧或者喜悦。
我把所有红色的衣服都藏了起来,以前并不懂这些习俗是为了什么,如今才知道它是要我们记住,在一种仪式感里记住那个远离的人,记住那所有温暖的时光。
一年前的更早些时日,老米的身体已经到了与日俱下的地步,医院里已经催促了好几次,在这种情况下我见到了缓和医疗的宁教授,我忐忑地拿出了老米的病例及近期的检查结果,宁教授认真地看了之后建议我要去告诉老米真实的情况,让老米自己去迎接接下来的路。我震惊而懵傻地听着,这个建议在当时似乎很是不近人情,这怎么可能?如此残酷的事实要如何告诉自己最爱的人?病历本上宁教授一粒药也没有开,一个检查也没有建议做,好像老米的病例从来没有出现过,这在一年零四个月带老米的求医过程中是没有发生过的。
病房里,老米依然坚强的与病魔做着斗争,从最初的每日两只吗啡到后来的每日八只吗啡,疼痛从来没有放过这个善良的人。但是老米坚信他可以好起来,哪怕是十年、五年、一年,都是希望。老米说想去天安门看看太阳,那个十一月的天无比阴霾而寒冷,老米的愿望终究落空。老米的主治大夫说这就是现代医学的无奈之处,药物可以延续生命却让人毫无尊严,无法进食无法安睡,甚至,连走到屋外看一看都不能达成,这种比囚禁更不如的生活你们确定要让病人一直继续吗?我无法回答医生,转过头,嗓子里的泪涌到脸颊。我也想问,面对一个刚刚50岁的善良父亲,一个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十岁幼子的男人,一个即使受尽放化疗折磨整天与疼痛为伍依然求生愿望强烈的病人,你如何告诉他放弃?老米一生贫困,19年的乡村教师生涯耗光了他所有的青春却没有为他留下一分积蓄、一份保障,在老无所养、病无所依的情况下老米一直在北京的各个建筑工地上奋战,他想把最好的、最值得的都给他爱的人,你如何让他去迎接接下来的死亡?
所有的阔达和智慧不过是书本上的字,当你面对一个真切的、深爱你的亲人求生的眼神,能选择的只有隐瞒,哪怕自己背负着良心的折磨。我曾设想过,如果老米是一个垂暮的老者,大概我们会比较自在地谈论死亡这件事,我也会带着深深的祝福去比对治疗和放弃的结果,虽然也会不舍也会心痛但是终归会选择对他最好的。而老米的情形却截然不同,在苦苦思索了四十多个日夜后,在看着老米一波又一波的挣扎后,老米带着遗憾和不甘离开了。
我用尽了我彼时彼景所有的力量去救治老米,我耗尽了我彼时彼刻所有的心力去照顾老米,但是我终究没能找到一种方式引导老米去走向那个死亡的童话,如果我找到了,老米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痛苦和不甘。
少年时期初尝愁滋味,文人说“伤心,就只是伤在心里”。等到长大,及至老米,我才越发体会伤心与悲痛是深植在心里的根,是无法逾越的沟壑,是千人万人的欢聚都无法改写的荒原,是万水千山都没能带来的春天。
很久,我都找不到一个理由去解释这件事,为什么一个你原本可以触摸到、可以看到、可以言笑的活生生的人,就此消失了。我去尝试了各种理论,请教了各种老师,但是心里的痛还是会在午夜时分如疯长的藤萝,枝枝蔓蔓又丝丝,每一寸牵扯都是肝肠寸断。
就像那幅众人拔萝卜的漫画,小狗、小猪、小羊和小猫,众人齐心协力都拔不出来的萝卜,在来了一只小老鼠后忽然就拔出来了。是的,之前所有的探索和努力都是有效的,之前所有给我关注和亲近的朋友老师都是成功的,只是那只小老鼠代表的时机一直没有出现。而这只小老鼠无疑就是那部电影——《寻梦环游记》。你去搜这部电影的简介,会说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勇于冲破家族阻力追求音乐梦想的故事,可是你真的去看了,你带着探究的心去感悟了,你就会发现,远远不是。死亡不过是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当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忘掉你,你才会真的消失。而有多少人记得你,谈论你,感激你,绝不取决于你的财富或者美貌,而是你对家人、朋友或者陌生人,付出的爱有多少,就像影片里那个“歌星”,因为他的歌声带给了千千万万人希望和慰藉,所以在他死后很多年依然被人们所牢记。而记住这个离开的人,那么这个人其实便一直生活在我们周围,以另一种方式守护着我们。
多么美的一个死亡引导童话,又是多么真实的一个多维空间解读,我们总说“时空”,可这个人离开了不过是空间的消失,那么在时间上,在你曾经的记忆里,他一直都留在那里,要知道时间要先于空间而存在,所以才称之为“时空”吧。那么如此,生死这对孪生兄弟才是真正的和谐相处吧。
很感谢,这些想法已经不再是臆想,临终关怀、缓和医疗、信仰引导,各种的各种,已经在研讨如何让病人有尊严地走下去,虽然各自理念有所差别,但终究是对于一个禁锢的信念的破局。如果早一点明白这些,我大概会按照当初宁教授的建议去告知老米,我大概会更好地陪伴他走接下来的路。在失去至亲面前,所有的安慰都会徒劳无功,但如果能给离去的人一个重生的机会,那悲痛终究会成为力量。
去记住,记住那所有给你温暖与爱意的人,那些离去的人在你的记住里重生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