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存
(唐钢重机装备有限公司,河北唐山 063306)
型钢轧辊制造方法不断进步,由铸造平辊开槽到将轧槽直接铸出,使轧辊性能得到大幅提高,带槽铸造轧辊使得整个轧槽的冷硬层和硬度趋向一致,因而,其耐磨性比相同材料的平辊开槽轧辊提高2~3倍。由于铸造带槽轧辊的耐磨性大幅度提高,明显地提高了钢材的表面质量和产量,取得了十分可喜的经济效益。随着国家大型建设工程日益增加,大型钢产品需求也不断增长,轧制大型钢钢材的生产线需要大规格、大吨位、高性能轧辊,但对于大型钢使用的轧辊,由于其轧槽深,常规铸造方法生产带槽轧辊,使用时表现出硬度落差大,使用寿命低。
目前国内外制造型钢轧辊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常法铸造平辊开槽法,另一种是将轧槽直接铸造出来,俗称带槽铸造法。
轧辊属于厚壁铸件,浇注温度高,金属量大,热量高,冷却速度慢。当金属液注入到轧辊冷型后,受散热和热传导影响,从辊身表面到中心冷却速度逐渐减慢,不同的冷却速度将获得不同的组织,致使其组织和性能沿断面均发生较大变化,使得轧辊表面硬度高组织细密,沿辊身断面形成硬度落差。
轧辊硬度落差是指辊身硬度从辊面至中心每10 mm硬度下降的数值。一般以每10 mm硬度下降数值为硬度落差单位。
常法铸造平辊开槽法生产的型钢轧辊,由于轧槽是在铸造后用机加工方法制作,由于辊身存在硬度落差,使得轧辊槽顶与槽底硬度不均匀性较大,如图1所示。故适合制作轧槽不深的中小型钢轧辊。
图1 常法平面开槽法轧辊的硬度落差
对于大型钢轧辊,由于其轧槽深,一般用带槽铸造法制作。其轧槽是直接铸出,其制作冷型有带外冷铁式、活环式和带槽冷型三种。可根据轧辊材质、直径、辊身长度等选用不同的制作工艺。
由于轧槽是铸造时近形铸出,使轧槽内表面与冷型(或冷铁、冷环)直接接触,提高了轧槽内冷却速度,使轧槽内组织得到细化,从而降低了轧槽内硬度落差,使轧槽内硬度不均匀度得到有效控制,如图2所示。型的蓄热系数成正比。λ-铸型热导率;C-铸型热容量;γ-铸型材料的比重。各种铸型的热物理参数见表1.
图2 带槽铸造法轧辊的辊身硬度落差
可以看出,常法平面开槽轧辊的硬度落差比铸造带槽轧辊高出1.3倍。
铸造轧辊多采用铸型,铸型的蓄热能力决定着轧辊在其内的冷却速度,同样材质金属液浇注到轧辊铸型内,金属液的冷却速度决定了轧辊的组织,冷却速度慢形成耐磨性差的灰口组织,达到一定冷却速度时形成耐磨性好的白口组织,铸型冷却速度对激冷厚度影响如图3所示。铸型的冷却速度与铸
表1 各种铸型的热物理参数
由表1可看出,各种铸型蓄热系数相差较大,金属型蓄热系数是各种铸型中最大的,也是冷却速度最大的,采用金属型为轧辊获得耐磨性组织提供了保障。金属型冷却速度快,使轧辊表层形成耐磨性优良激冷层。
由于受金属型激冷作用的影响,常法铸造平辊开槽法生产的轧辊,辊身激冷层在加工轧槽时大部分被去除,使辊身轧槽内激冷层厚度不均匀,造成轧槽内靠近表层硬度高,轧槽底部硬度低,槽内形成硬度落差使轧辊耐磨性降低。因此,平辊开槽方法制造的轧辊主要应用在开槽不深的中小型钢轧机上。
带槽铸造法生产的轧辊,由于轧槽是铸造时近形铸出,使轧槽内激冷层厚度较为均匀,加工后轧槽表层与槽底硬度接近,槽内硬度落差很小从而轧辊耐磨性比平辊开槽法制造的轧辊提高1.5倍。因此,带槽铸造方法制造的轧辊广泛应用在大中型钢轧机上。
图3 金属型冷却速度对激冷层厚度的影响
提高型钢轧辊耐磨性,可以采用提高模型冷却速度的方法,国内有资料介绍采用石墨模型可以增加轧辊冷却速度,但这一制造方法受制造成本高等影响基本没有推广使用。作者提出如下建议:
1)对于带槽铸造型钢轧辊制造方法,如何增加镶嵌金属内环的冷却速度很关键,作者尝试了在镶嵌金属内环中增加循环水冷却,以提高内环的冷却效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对于平辊开槽法制造型钢轧辊,可采用轧辊开槽后进行热处理,可达到减少轧辊硬度落差,增加轧辊耐磨性目的。
参考文献:
[1] 文铁铮,郭玉珍.轧辊制造技术新论[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2] 李济玉.带槽轧辊的制造方法对其使用寿命的影响[J].铸造技术,2004(3):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