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继涛
湾区经济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也是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群和经济带的显著标志。
在我国具备大湾区发展条件的区域,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集聚,科技创新能力较强,通过大湾区规划建设,将建立起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新平台、新政策,从而激发科技创新转化的潜力,提升高科技产业实力,为我国在国际竞争力中赢得更多红利提供有力的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也即将出台,但我国仅有一个大湾区还是远远不够。建议尽快启动第二个大湾区规划,在环杭州湾的基础上,将长江口湾区纳入进来,并一并规划成长三角大湾区,区域将涵盖上海、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嘉兴、绍兴、南通、舟山等9个城市,推动长三角迈向更高发展阶段。同时,适时启动开展环渤海湾大湾区的论证研究。
湾区经济是高端要素集聚、发展质量最高的经济形态,世界三大知名湾区莫不如此。我国湾区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发展时机日趋成熟,带来的投资机会不可估量。应尽快将大湾区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助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湾区通常是指由一个或若干个相连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放眼纽约湾、旧金山湾、东京湾等当今国际一流湾区,港通天下、高度开放、贸易自由、科技创新力强、产业体系发达、宜居宜业等是其共同特征,积累不少值得我国学习借鉴的经验。
一是以构建联通高效的集疏运体系为基础,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因海湾、河湾天然阻隔,没开发的湾区交通不便,货物流程、人员商务交流不畅。美日等国家的湾区经济在加速发展时期,都是把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投入放在重要位置,构建高效集疏运体系和信息设施,实现人流、物流、商务流的便捷流动。例如,美国旧金山湾区的金门大桥、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纽约湾区的布鲁克林大桥、韦拉扎诺海峡大桥,以及东京湾区的濑户大桥和京门大桥等地标,都是湾区实现一体化发展的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大大提升了湾区的集疏运效率。
二是以集聚高能创新要素和打造产业集群高地为核心,引领全球经济发展。湾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高质量发展,其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高能创新要素集聚和发达,拥有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中介、专业的产业资本集聚群,科技创新层出不穷;科技、金融与产业化的市场机制完善,市场规则透明;政府支持力度大,创新创业文化浓厚,高科技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发达。例如,美国旧金山湾区是全球高科技创新强、产业化程度高、创新创业最具活力的地区,日本东京湾的高端制造业非常发达,都与他们的高能创新要素集聚和发达高度相关。
三是以建设自贸港为载体推动服务业创新,构建全球开放新规则。湾区经济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高度开放,建设自由贸易港。东京湾区的横滨港早在1859年就成为自由贸易港,大力发展自由贸易,解决了日本原材料短缺问题,对东京湾的高端制造业、国际贸易、金融业发展并成为国际知名大湾区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纽约港也在不断创新自由贸易港区的政策制度,包括实施了推迟缴纳进口关税、无关税出口等多项举措,促进纽约湾区金融、航运、贸易发展,并成为国际金融规则的引领者。
四是实施以人为本的理念吸引人才集聚,不断增强发展的新活力。湾区一般都气候湿润,适合居住,政府加强城市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引导,打造宜居宜业湾区,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人口集聚,发展人气和活力不断增长。例如,东京大湾区包括东京都、埼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等“一都三县”,面积1.3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3.5%;常住人口为3800万人,GDP总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是日本经济最具活力地区。纽约湾区的面积达2.15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340万,以美国千分之二的国土面积聚集了美国百分之七的人口,经济总量约占美国的8%,也是美国金融业最发达的地区。
五是以完善管理体制和强化业界共治为抓手,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湾区由于地跨多个行政区,需要加强各行政区政府、政企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加大跨行政区发展的协调力度。例如,旧金山湾区设立有旧金山湾区政府联合会,1961年由旧金山湾区9县101市镇的政府共同设立,旨在研究解决湾区的地区性问题,成员为政府和非营利机构,关注和规划地区性的住房、交通、经济发展、教育、环境等问题,并于1970年推出了“旧金山湾区1970~1990地区规划”,湾区的各城市建设要依照该规划执行。、
对我国而言,发展湾区经济对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一是发展大湾区经济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区域一体化,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载体。大湾区是高端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消费经济的承载区,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先行区,是区域发展深度一体化的高级阶段,对我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效应。二是发展大湾区经济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在我国具备大湾区发展条件的区域,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集聚,科技创新能力较强,通过大湾区规划建设,将建立起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新平台、新政策,从而激发科技创新转化的潜力,提升高科技产业实力,为我国在国际竞争力中赢得更多红利提供有力的支撑。三是发展大湾区经济是推进“一带一路”和对外开放高地建设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构建了由特区、沿海到沿江、沿边开放的格局。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充分发挥部分湾区深水港口资源丰富、背靠制造业发达的腹地经济、紧邻国际航线等优势,通过大力发展自由贸易港经济,将引领新一轮对外改革开放新潮流,有利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
目前,我国发展大湾区经济的时机已经成熟。
一是我国湾区港口岸线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的基础条件。纵观全球经济发展进程,最发达的区域往往集中于湾区周边。我国海岸线、海湾、河湾等资源非常丰富。同时,因大江大河入海口的泥沙淤积,形成了环渤海湾、长三角(长江口+环杭州湾)、粤港澳等天然大湾区。这些湾区港口资源丰富,例如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均排名全球前列,国际航运、贸易和金融较为发达;港珠澳大桥等一大批大湾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建成或投资建设速度加快,为大湾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我国沿海地区产业较为发达,夯实了发展的经济基础。我国沿海湾区临港工业、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大湾区前列。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11市的GDP之和为100594亿元,折合15976亿美元,经济体量远远超过了旧金山、纽约湾区,成为仅次于东京湾的世界第二大湾区。具有大湾区发展潜力的长三角大湾区(含上海、杭州、宁波等9市)、环渤海大湾区(大连、青岛、天津等16市)2017年的区域GDP之和分别为98800亿元和81475亿元,也超过了旧金山湾区。
三是沿海部分湾区已积极探索,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湾区经济在国内并不是新鲜事物,部分省市已经进行探索实践。2003年浙江省出台的《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首次明确了环杭州湾的区域范围,并要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区、改革开放与新型工业化先行区、科技创新先导区、生态建设示范区。浙江“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湾区经济,统筹推进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瓯江口等湾区保护和开发,协同推进湾区基础设施互联、沿湾产业提升、湾区新城建设。福建“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要发展特色鲜明的湾区经济,重点建设环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等六大特色湾区海洋经济密集区。
叶继涛
上海弘鲲商务咨询公司董事长曾任职于上海市科学研究所、上海市发展战略研究所、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总监)、中咨华盖投资管理(上海)公司(董事)。在上海发改委工作期间,参与和承担了《上海基础设施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起草及实施效果评估工作;起草了上海城投公司特许经营实施方案、上海市特许经营推进方案,上海PPP政策方案等报告,提交市政府决策讨论。2015年加入中国投资咨询公司后,撰写《PPP项目成功的秘诀》《上海PPP实践探索及启示建议》等研究报告和文章。
四是国家战略支持和加强规划引导,开启湾区经济新时代。2015年3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首次提出要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与此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研究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标志着大湾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将进入加速发展期,预示着我国大湾区经济时代即将来临。
发展大湾区经济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在总结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经验的基础上,在规划、资金、协调体制、对外开放等方面给予大湾区更大的支持力度。
一是要加强大湾区建设的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也即将出台,但我国仅有一个大湾区还是远远不够。在我国沿海的其他湾区中,环杭州湾经过10多年发展,已具备大湾区经济的发展基础,但发展层级亟待提升,环渤海湾的概念也在酝酿中。为此,建议尽快启动第二个大湾区规划,在环杭州湾的基础上,将长江口湾区纳入进来,一并规划成长三角大湾区,区域将涵盖上海、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嘉兴、绍兴、南通、舟山等9个城市,推动长三角深度一体化并迈向更高发展阶段。同时,适时启动开展环渤海湾大湾区的论证研究。
二是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快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大湾区+自由贸易港的发展模式,将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一环。目前,香港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匹配,未来要规划建设长三角大湾区,也需要建设相应的自由贸易港。为此,建议在总结自贸试验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在上海、舟山等地加快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在金融、投资、贸易、航运等领域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
三是健全推进协调体制,建立业界参与治理的机制。不管是国内的粤港澳大湾区,还是国际上的旧金山湾、纽约湾、东京湾等大湾区,均横跨多个行政区,需要有相应的推进协调机制。长三角目前成立了区域合作办公室,由安徽、浙江、江苏和上海抽调的人员组建而成,主要任务是把长三角建设成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成为在全球有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未来可参考旧金山湾区的协调体制,成立大湾区发展委员会,下设合作办公室,成员由区域内的行政首长,科技、产业、建设等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区域内大企业负责人、科技界和教育界知名人士组成,形成政府引导、业界参与共治的湾区治理机制。
四是建立环保协同治理机制,加大区域环境保护力度。建议在流域河流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水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加强区域合作协作机制。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区域环保信息共享,加大环保执法的协调协作力度。
五是设立大湾区基金,加大基础设施和科创中心建设力度。建议由湾区内的各省市政府共同出资,设立大湾区发展基金,成立管理委员会,由湾区内的科技、产业、政府的人员组成,实现业界共治。基金重点投向区域内的高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打造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六是建立区域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保障居民异地就业。未来的社会是信用社会,大湾区应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建议建立大湾区的区域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加强在公用事业、司法、行政执法、商务诚信等公共信用信息的共享力度,为居民异地居住、异地就业等方面,提供便捷的信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