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紫童
【摘要】民间工艺包括手工陶艺、根雕、木雕、木作家具、蜡染等……这些都是曾经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工艺,大多由于民间艺人年事已高,接班人难觅而面临失传。那么保护抢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保持中华文化多样性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这项工作面临着经费短缺、机制缺失等各种问题,但是最让人忧心的还是“人才”问题。如今,有兴趣学习民族传统技术艺术的人是越来越少,能熟练掌握传承民族技艺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有的民族传统技艺已无继承人。在人口较少的民族中,这种后继乏人的问题更加突出。
【关键词】民间技艺;创新;民族
【中圖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286-02
我们国家有28个人口较少民族的79个项目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19个民族的27个项目命名了35位代表性传承人。比如达斡尔族乌钦、鄂伦春族摩苏昆说唱艺术、桦树皮制作技艺,以及蕴含狩猎农耕文化的萨满服饰等,都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但我国东北地区萨满传承人仅存74岁高龄的关扣尼先生,这意味着承载着北方原始文化的萨满文化将濒于失传;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这三个东北地区人口较少民族的民歌、刺绣、剪纸等老艺人相继离世,现仅剩不到20人。
大家都知道民族工艺人才是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从事此类行业人员匮乏,民族工艺人才成为社会奇缺的保护性人才,是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目前,以培养社会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职业学校,成为承担民族工艺类人才培养的优良场所,在此类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学校与民族工艺人才培养
(一)民族工艺人才的现状
由于民族工艺面临传承乏力等诸多问题。在工业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民间仍保留着许多传统手工技艺,创造出了无比璀璨的民间工艺品,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但是,民族文化尤其是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工艺技艺逐渐消失的局面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转。民族传统工艺流程极其复杂,一件成品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并且多以家庭作坊式工艺制作,并不外传。如广西苗族饰品制作工匠一般都是子承父业,手艺极少外传。苗族银匠在造型设计上善于从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从而使本民族饰品达到臻于完善的境界。优秀民间工艺属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往往能穿越时空,凝结成大众生活的一道风景。然而,属于这些结晶之一的“新塍花烛”,目前正在从人们的视野里逐渐淡化和消失。其原因从表面上看是“找不到质地优良的重磅蜡”,从深层次看,人们的工作节奏加快、商家的追逐利益最大化、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不屑与茫然等因素,都会使人无暇关心和顾及民间工艺的绵延与传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民间工艺的逐渐萎缩,后继乏人。
(二)学校在工艺技艺传承中的作用
学校在工艺技艺传承中的具特殊作用,而我们作为民族技艺企业更倾向选择中职学校,因为中等职业学校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根本点是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的差异。中职校培养对象一般是初中毕业生,此类学生正处于掌握技能、发展动手能力的最佳年龄阶段,记忆力好,并具有较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而民族技艺应该从中等职校开始普及,再者中职学生多数来自农村,掌握一技之长、取得一项谋生本领是学生及其家长的首要目标,也是中职学校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因此,应在中职学生中普及民族工艺技艺知识,使其中的部分有民族工艺学习兴趣的学生掌握某种工艺技能,从而达到传承民族工艺、取得谋生手段的双重培养目标。此外,中职学生有相对于高职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的优势,又有肯吃苦精神和不怕“低就”的择业心态,传承民族工艺技艺,培养民族工艺人才成为开设有民族工艺类专业的中职学校历史性的责任;而高职院校应该设立传统民族工艺类的专业科目,作为中职升高职的文化提升,进一步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具有创新力的新一代民族工艺传承人。
二、学校培养民族工艺人才的实践
(一)学校与地方产业紧密结合
学校与地方产业紧密结合,适时开设民族工艺品制作新专业。例如广西,随着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港澳游客及周边省份游客。钦州坭兴陶,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古称越陶,学名紫泥陶,自唐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四川荣昌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有“中国一绝”之称。2008年6月,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当地仍然作坊式生产为主,没有大型的龙头企业,并且面临着作品缺乏创新难以迎合市场需求的尴尬局面。还有就是广西的木作家具也就是红木家具,大家都知道东兴这个地方,是中国大型红木家具集散地之一,其东南临北部湾,西南与越南国隔河相望,西北靠广西十万大山,山水相依,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改革开放后繁忙的边境贸易更加让东兴这座边陲小城名扬海内外。正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东兴的边境贸易很早就发展起来,越南本地和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各种各样工业原材料通过越南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其中红木材料,因我国家具市场需求量较大,此时的东兴作为我国南疆第一口岸,无论是海上运输还是陆地运输都极为便利,所以通过东兴口岸进口红木木材相对容易,东兴红木家具市场也就是在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迅速发展起来的。但东兴红木行业与仙游、东阳、大涌、新会、大城等地相比,最大的差异在于产品的工艺水平低。这主要是因为东兴的红木家具全部由越南进口,自己不能掌控设计、生产环节,只能被迫做“二道贩子”。以上企业出现的种种问题,关键都在于人才匮乏,人才的培养问题。企业没有好的人才就没有好的产品就会被市场淘汰而企业没有好的前景就不能吸引人才也就无法培养传承技艺人的接班人。
(二)职业学校确立民族技艺类专业
我认为学校需要制定规范,推进职业院校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通过深入开展调研,确定职业学校民族技艺类专业。应该以现代学徒制为核心,为学生量身定做人才培养方案。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融入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可以基于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是通过与企业合作,以订单培养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产品外协加工、员工技能培训等服务项目,形成校企交融格局。通过校外的生产性实习和校内的教学实施,以项目为驱动、以技能为核心,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在专业教学环节需要通过五个步骤展开教学实施。第一步:在校学习基础知识和接受熟练工基础技能指导,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手工操作技能。第二步: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基本技能,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學,尽快适应由学生到学徒的角色转变。第三步: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方法能力,培养学徒选择和应用和知识的能力及实践能力。学习成型设备操作技能。第四步:专业能力提升培养,通过在操作中共同完成复杂程序中的分工协作,培养学徒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五步:生产性实践,以企业为主,校企共同对学生(学徒)进行指导和管理。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的不间断循环式学习,学生在企业与学校间、师傅与工友间学到了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厂单一学习环境中都无法学到的完整的理实一体知识,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能力和工艺技艺水平。
(三)学校编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
还应该编制、开发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它能够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时效性,开辟新的育人环境,展现学校特色教育。
学校根据民族工艺类专业特点,组织抽调具有民族民俗文化背景、工艺美术类专业背景的研究生教师团队,有计划地对规划建设的课程和教材内容的范围进行初步论证,并组织专业教师深入靖西壮族、三江侗族等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调查,赴企业调研,现场考察,听取企业专家、熟练工意见。需要开制定专业的《广西民族工艺制作流程》等相关教材。并制订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实施新课程教学试点。
(四)组建稳定优秀的专家型教师队伍
组建一支稳定优秀的专家型教师队伍。一支稳定、专业的教师团队是民族工艺类专业发展的基石。可以通过选拔高校优秀毕业生,从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员,对学校现有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及转专业培训,学校要培养一批理论扎实、实践丰富、踏实进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院校结合行业需求和地区特点培养人才。并可以聘请民间技艺传承人,加强职业院校民族特色学科建设,引导院校将人才培养与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促进健全“产教协作机制”,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对接。
学校需要鼓励创新,指导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在传承基础上与时俱进。积极引导民族职业院校师生深入民族地区,深入挖掘、梳理传统民族文化要素,界定传承内容,研究传承方式,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科学地融入时代元素,但一定要在熟悉传统理解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为脱离了传统的创新是不具备传承性的,那么我们通过不断创新,并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来促使民族技艺教学和人才培养内容与时俱进。
(五)创建校内实训基地
创建一流的校内实训基地。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标志就是实践教学,“它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灵魂,是职业教育赖以生存的根基”。先进的实训设备为学生在第一时间掌握前沿知识和先进技能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家具设计的木艺工作室,陶瓷的工作坊、蜡染的染坊等,必须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六)选定有长期合作关系的校外实训基地
选定有长期合作关系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模式是依托工厂、企业“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方式实施的一种实训模式。校外实训基地有利于校企之间建立更紧密合作关系,有利于学生对企业对产品对市场的深度了解,有利于学生的择业与就业,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三、职业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仍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招生面临窘境。民族工艺品制作工艺复杂,周期较长,就业面较窄。再加上人们传统观念上对民族工艺人才、民间艺人等社会阶层认可度较低,从事该行业的人才社会地位不高。受个人认知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该专业面临着曲高和寡的尴尬境地,生源严重不足。二是学生浅尝辄止。中职学生群体普遍缺乏学习自觉性和对个人行为习惯的自律性,学习的随意性很大。而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所要教授的知识与技能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消化过程,同时需要较高的文化底蕴、较深的理解能力和悟性。多数中职生难以潜心研究,消化吸收并有所创新。三是专业师资匮乏。优秀的民族工艺品制作大师是支撑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不可或缺的资源,但由于体制问题困扰,目前政府层面还有没相关的民族工艺大师引进机制等配套制度,无法保障制作大师的各项权益,导致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师资虽有从专业院系毕业的优秀教师,但工艺制作大师级人才依然十分匮乏。中职学校应该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为民族工艺才人培养创造更好的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以掌握技能为基本目的的中职学校在民族手工技艺传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校企合作能够进一步深化改革,落到实处;人才培养提高的同时,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让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传承人卷》(作者:冯骥才).
[2]《中等职业学校精细化管理实践探索》(作者:张志增王保顺翼彦军).
[3]论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力研究》(作者:刘东菊、汤国明、陈晓曦、袁明伟、张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