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泓睿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给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挑战,复杂的挑战导致单一型人才难以应对,复合型人才的出现迫在眉睫。本文对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价值进行简要分析,探讨如何通过教学与实践培养复合型人才来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依法治国;复合型人才;法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D90-4;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280-02
一、依法治国
(一)依法治国提出的背景
依法治国是对新中国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结果。建国后,中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曾稳步发展,但在“左”的思想指导下,中国爆发了十年文革,在这期间文化遭到破坏,法制建设极大落后。文革的爆发对新中国建国之初营造的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造成极大破坏。
中国这个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在缺乏民主和法制建设经验的情况下,若要构建和谐、民主的社会需要不断的探索。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要适应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经济带来的挑战,我们就要建立健全民主与法制,依法治国是适应中国现状的客观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仅有利于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有利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到了一起。
今天,中国共产党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习近平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法治在深刻改变中国社会的同时,也改变着中国人的信念。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正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中国人的法律信仰也逐步树立起来。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根基在于公民發自内心的拥护,法治的伟力源于公民出自真诚的信仰。
(二)依法治国总目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简明清晰,为我们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三)复合型人才提出的背景
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给我国法学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与机遇。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让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语言全球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英语几乎成为了大多数非英语国家的第一外语。在国际交往中,我们坚持和平共处,同时也要维护自己的主权和利益,尤其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法律是很有效的一种武器。在国际谈判和对外诉讼时,精通法律、能够进行英语交流的复合型人才就凸显其重要性。掌握法律英语就等于为法律人插上了有力的翅膀,可以“飞得更高、看得更远”,信心百倍的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其培养面临严峻挑战。目前,我国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其中就包括既懂法律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将现有教育体制加以变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按专业方向进行高层次的专业化教育,学生毕业后学得一技之长按专业方向“对口就业”。当今时代,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学科交叉、知识融合,综合性增强。因此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十分突出的问题。目前我国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尚存在着关于认知、人才培养模式、对法律英语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的不足。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合理路径显得尤为必要。
二、依法治国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价值分析
(一)培养价值分析
第一,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般单一型人才已经不能适应强大的工作挑战,而复合型人才则是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挑战的不二人选。面对复杂的问题,单一的知识和能力已经稍显不足,处理起来不能够得心应手。
第二,具备多重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逻辑能力较强,各种学科知识融汇贯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高于单一型人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复合型人才无疑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二)复合型人才的优势所在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了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经济运行模式也更加复杂,以往只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或其他问题,现在变成了各种问题的集合,难度提升加倍。要想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必然需要更多的人才资源,提高人才的素质,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复合型人才拥有综合的理论知识和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科和专业交叉学习的人才能够在跨行业、跨专业中发挥自身的优势,能够满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对于单一型人才来讲,复合型人才接受了更为系统更为全面的教育,知识储备更为充足。一个复合型知识储备的人才节约了人力成本,解决问题节约了时间成本,给社会提高了效率。
首先从宏观的角度看,入世以后国际形势趋于稳定,各国都致力于发展各自的经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如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对人才素质就有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人才不仅要懂专业知识,还要懂专业知识以外的政治知识、法律知识、经济知识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长久以来经济发展依靠的是自然资源,随着自然资源的一再开发,资源的储备大大降低,各国对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个时候的竞争凭借的是一国的综合国力,人才储备多自然就在资源竞争中占据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就不能只局限于单一的专业知识。
从微观的层面来分析,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国民经济、人均收入、科技水平等都有一定的差距。要想赶上发达国家发展的脚步,必然依赖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出现。复合型人才不仅在某一专业领域有突出的能力和经验,还具备其他相关方面的能力,具备综合的知识储备,专业水准较高,能力较强。经济要发展必然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复合型人才综合实力强,对不断变化的工作能够得心应手,能更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以法学、英语复合型人才为例浅析培养措施
(一)培养目标的设定
为了更好的面对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以及中国进行国际合作的战略需要,我们应该改革培养模式,创新培养方法,提高培养目标,努力培养高水准、高层次、国际化、复合型的多栖人才。复合型人才应该具备多重知识储备,多种工作技能,以一顶多,能够很快适应各个领域的工作,实现跨专业、跨行业、国际化的工作目标。
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首先应达到的目标就是个人能够独立处理综合问题,这是培养的基础目标,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初衷。其次就是让人才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转化和创新,提出自己关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独到见解。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一个质的飞跃的话,就是让之前培养的人才能够将所学技能进行独立教学,让学生变成老师,让学生去培养学生。
(二)培养阶段的细化
首先应该建立一支教育教学水平较高、学术能力较强、师资结构良好的教师队伍。教学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关键一环,基础牢固了,将来的培养才会顺利。硬件设施也要完备,教学工具、教学环境等都会对复合型人才培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前期基础工作做好以后,便是对培养计划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初期应着重于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脉络,对所要学习和面对的挑战都有初步的了解。
中期应该在学生知识深化以后添加一些实践教学环节,结合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强化对前期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后期在经过了理论培养后应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应用,用实践来检验教学成果,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并及时改正。通过几个阶段的强化来达到培养目的。
(三)具体培养措施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教材体系、话语体系为架构,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基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培养体系,立足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整合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法治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指明了方向。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培养法学、英语复合型人才为例,笔者进行了思考,并且总结了如下措施。法学、英语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的问题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非常高,理论知识要扎实深厚,同时实践经验要丰富。因此需要我们制定好有针对性的培养措施,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教学。
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执政方针和依法治国的总体方略,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要深入研究和解决好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的问题,强调法学、英语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英语等相关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第二,在具备科学完备的培养方案以后,要转变之前陈旧的培养观念,立足于新时代,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采用科学的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技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第三,注重知识、能力、素质三重要素的协同推进,强化理论课程,进行拓展训练与实际操作。法学、英语复合型人才面对的是复杂的专业问题,因此他们既需要具备理性同时也需要感性,需要智商情商双高。
第四,在实践经验尚不丰富的前提下,可以尝试进行试点班培养的教学方式。选拔一批优秀的人才组成小组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进行全新教学方式探索,总结经验与不足。根据试点班所获得的经验制定后期具体且恰当的培养方案以及培养计划。
第四,在培养的各个环节当中,充分調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让他们自己分析事情该如何解决并拿出恰当的解决方案,尽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可以参与教学的环境。
第五,在教学环节中加强对英语能力的训练。在目前国际化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懂一门外语并熟练的进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技能。进行双语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为接轨全球法律服务市场做好准备。
第六,增设其他人文学科的培养,既要注重知识学习、增强自身素质又要提升情商,全面发展。
最后,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法学、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将来都是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复杂现象,只学习理论知识难以解决实践当中出现的错综复杂的问题。学校应同社会组织建立合作教学关系,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以此来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有针对性的一系列培养措施,培养一批具备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更好的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抓住发展的机遇,迎接发展带来的挑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能力需要长期的培养与训练才可以获得。要努力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优化复合型人才结构,不断汇聚人才力量,以助推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何自力;沈亚平.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12.
[2]汤凤莲.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
[3]刑彦明.政法文化育人的价值与内涵研究[J].职业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