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2018-05-07 06:52张红娜闫伟王晓慧
科技创新导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电子人才培养实践

张红娜 闫伟 王晓慧

摘 要:电子专业的人才在各个工作领域的需求越来越多,本文通过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验教学为依托、以专业竞赛为契机、以校企结合为途径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为社会培养出理论过硬、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电子 人才培养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1(a)-0236-02

Abstract: The demand of Electronic professional talent are more and more in multi-ple fields. In order to develop theory quality, strong practical ability of high-quality talent for social,University cultivate based on the theory and experimental of teaching,in professional competition as an opportunity,according to the method based on combination between colleges which is explain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Electronic; Talent training; Practice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专业人才在各个工作领域的需求越来越多,为社会培养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人才,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但是目前多数高校对于电子专业人才的培养偏理论、少实践,往往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2]。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电子专业人才。

1 以理论教学为前提,打下夯实基础

理论教学是学习专业的基础。对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来说,掌握好模拟和数字电路的分析能力,控制和通信系统的信号分析能力十分重要。而以往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过多地强调考试的重要性,往往容易忽略工科专业的特点。理论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多以实际电路为例子,学生听起来更有兴趣、更容易掌握知识。

2 以实验教学为依托,提高动手能力

电子专业的实验教学是大多数学生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多数高校的实验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1)实验内容脱离教科书,或是只局限于部分章节,没有融会贯通。因此高校在选择实验设备以及设定实验教学大纲的时候应该紧扣课堂教学的内容,并且注重章节之间、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

(2)目前的实验教学验证性实验过多,设计性实验较少。验证性的实验虽然能够巩固理论知识,但是过多的验证性实验会让学生产生依赖性。设计性实验对于学生的知识面以及知识储备要求更高,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并且积极地面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应该以平时所学的理论教学内容为基础,多增设一些设计性实验。

3 以专业竞赛为契机,培养综合能力

电子竞赛已成为培养电子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推进器[3]。

3.1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

参加电子竞赛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选择设计方案,绘制电路原理图,选择电子元器件、购买芯片,安装、调试,书写设计报告,制定设备性能指标和使用说明书等,把无形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有形的电子产品。把无形的理论知识转变成有形的电子产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整体提升,因此通过参加电子竞赛,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锻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3.2 提高青年教师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

电子竞赛促进青年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题目类型多样,要求指导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在指导学生时从容不迫。青年教师在参与竞赛指导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吸收最新的科技信息,运用研究经验,形成学术观念,逐渐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竞赛也极大地锻炼青年教师的组织能力,要有规划性,既要考虑自己的时间,也要考虑学生上课和考试的时间,做好详细的安排。

3.3 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能力

通过参加电子竞赛,使学生强化了动手能力,学生能在随后的学习中掌握实际工程从方案到样品的设计过程,这对于求职时是十分有利的。吸收参赛学生进行项目研发、让学生更大程度上开阔了眼界,提前进入就业后的實训期,提升了就业能力,拓展了就业空间[4]。

4 以校企结合为途径,适应社会需求

为了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校企联合是有效途径之一。具体表现如下所述。

4.1 校企结合能够及时跟进理论与实际课程的改革

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直接反映出社会对于工程型人才的需求,校企结合弥补了重理论的高校和求实践的社会中间地带的空缺。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归根结底是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然而在高校的教学中,一些课程的开设可有可无、实际用处不大,校企联合作为信息的反馈渠道能够推进理论课程的改革,使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

4.2 校企结合可以促进教师工程技术能力的提升

目前很多高校存在这样的现象,高学历的要求导致很多青年教师并没有工程实践的经历,直接从一所高校跨越到另一所高校,直接完成了研究生到教师的转换。校企结合可以促进青年教师深入企业,与学生一起提高实际动手能力,这对于高校的未来发展非常有益。

4.3 校企结合可以拓展学生实践平台

目前高校工程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实习,然而实习的时间往往在大学四年级,大四的学生面临考研以及就业的压力,半年的实习期对于他们来说真正能学到的东西并不多,能够得到锻炼的机会也不太多。校企联合加长了学生实践的期限,大二或者大三就深入企业进行实践,这种方式无疑是在学生掌握了专业基础课之后再进行实际能力的强化训练,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实践平台。

综上所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企业需求的、综合能力较强的电子类应用型人才需要注重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为学生打下牢固的基础理论知识;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参加专业竞赛,提高综合能力;以校企结合为途径,为学生拓展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1] 王超,迟耀丹.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谈高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147-148.

[2] 牧仁.民族院校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237-239.

[3] 陈孟元,郎朗.电气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生竞赛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

[4] 王秀清.电子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改革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507-508.

猜你喜欢
电子人才培养实践
浅析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