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连 孔卓倩 杨嘉琪
(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 佛山 528248)
宫外孕是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的异常妊娠过程[1],临床治疗分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2]。保守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相较于手术治疗更方便,恢复情况也更好,但是容易患口腔溃疡[3]。集束化护理是美国健康促进研究所提出的新型护理模式,是指将基础治疗护理措施集合形成较全面的整体护理[4]。本研究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宫外孕保守治疗,观察其预防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2例宫外孕患者,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出现腹痛、阴道流血,尿妊娠阳性,B超和血hCG确诊为宫外孕;治疗方式为保守治疗。排除标准:患者已有口腔溃疡;有其他口腔粘膜病变。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25.33±4.56)岁,宫外孕1次25人,≥2次6人;观察组患者年龄19~34岁,平均年龄(26.19±4.88)岁,宫外孕1次24人,≥2次7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进行常规口腔护理,指导患者每日进行两次口腔清洗,早晚各一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实施方法如下:(1)全面评估患者口腔卫生情况;(2)保持患者口腔清洁,指导患者早晚正确刷牙,注意动作轻柔,同时用餐后及时用清水漱口,也可根据患者口腔情况选择合适的漱口液漱口;(3)叮嘱患者合理使用药物,遵医嘱服药,勿擅自更改药物用量;(4)给患者做好健康指导,告知保持口腔清洁的重要性,及时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等,饮食注意清淡,避免不良饮食习惯;(5)每日查看患者口腔情况,观察有无红肿、出血、破溃、发炎等。
采用VAS评分法[5],一共10分。0分:无痛;1~3分:有轻微疼痛;4~6分:疼痛加剧,影响患者睡眠;7~10分:疼痛严重,患者难以忍受。由科室护士长统计此次护理结束后发生口腔溃疡患者人数。
护理前,两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比较
组别VAS评分对照组(n=31)护理前5.31±0.67护理后4.35±0.39∗观察组(n=31)护理前5.43±0.58护理后3.22±0.47∗△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护理后,对照组发生口腔溃疡人数10人,发生率为32.26%;观察组发生口腔溃疡人数3人,发生率为9.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P<0.05)。
保守治疗是有生育需求的育龄女子首选宫外孕治疗方法[6],是通过服药进行治疗,时间一般较长,容易发生口腔溃疡。正确的口腔护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口腔溃疡发生[7]。集束化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理论,旨在帮助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更为优化而全面的护理服务[8]。本研究中,集束化护理是为了预防宫外孕保守后导致口腔溃疡而实施的护理,具有针对性。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患者经过集束化护理后,疼痛程度减轻,身体质量提高。对照组患者口腔溃疡发生率(32.26%)显著高于观察组(9.68%)(P<0.05),表明集束化护理使得患者口腔溃疡发生率大大降低。为保证方案有效实施,我们成立了专门集束化护理观察组,通过评估患者口腔情况、监督帮助患者正确护理口腔卫生、确保患者服药依从性、为患者做好健康宣教等措施,同时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知识培训和考核,促进集束化护理方案的有效落实。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应用于宫外孕保守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口腔溃疡发生,减少患者医疗时间及医药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1 刘光兰,叶校根,袁磊,等.腹部B超、血清βHCG、孕酮、雌二醇分别及协同对宫外孕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31(7):799.
2 匡贵榕,杨武,陈丽.120例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和药物保守治疗的生育结局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7):733~734.
3 邱勇华,刘二秀,李丽,等.中西药结合三步序贯法用于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性治疗的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9):1051~1054.
4 李桂花,程晓瑜,董志环,等.集束化护理在新生儿输注高危药物管理中的应用.广东医学,2016,37(11):1739~1741.
5 王耘,陈钰,赵阔.枇杷清胃饮治疗化疗性口腔溃疡临床疗效观察.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1):379~381.
6 匡贵榕,杨武,陈丽.120例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和药物保守治疗的生育结局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7):733~734.
7 严莉.应用激素患者吸入生理盐水套餐预防口腔真菌感染疗效观察.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2681~2682.
8 宗小敏,王模奎.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效果.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4):26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