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红玛瑙的前世今生(上)

2018-05-07 01:58:54宋广华bySongGuanhua
宝藏 2018年4期
关键词:红玛瑙玉佩石器

文/宋广华 by Song Guanhua

一、北红玛瑙的前世

说起北红玛瑙的前世,那可大有来历。据史料记载,古称赤玉或赤琼的玛瑙就可能是当今的北红玛瑙,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通过查找古籍资料和现今出土的玛瑙文物进行对比,又经过笔者认真细致地分析和推理,完全可以得出这一结论。

肃慎,中国古代东北民族,是现代满族的祖先,亦作“息慎”“稷慎”,夏、商时期生活在黑水和松花江流域一带。肃慎、秽貊、东胡被称为古代东北三大民族。《大戴礼记》《竹书纪年》《山海经》《史记》都有关于肃慎的记载。

传说舜、禹时代,已与中原有了联系。舜时,肃慎氏朝,贡弓矢;禹定九州,周边各族“各职来贡”的,东北即有肃慎。周武王时,肃慎人就开始入贡。成王时,肃慎氏来朝,成王命大臣荣伯作“贿息慎之命”。康王时,肃慎复至。

夏代,古息慎人学习中原农业文化并入贡,贡品中就包括北方特有的玛瑙。可能是因为肃息慎人在黑龙江一带生活,有机会在江边、河滩捡到色彩艳丽、晶莹剔透的水冲玛瑙,于是或私自留下佩戴于身,视为宝物;或献之于部落首领,以示忠诚。

据《左传》鲁昭公九年载,周景王曾说:“及武王克商,……肃慎、燕、亳,吾北土也。”说明肃慎人的居住地在这时已正式归入周朝版图。周宣王时曾于秽貊族集聚的地区封韩侯,修筑城池。系统记载肃慎民族历史的古代文献主要有《肃慎国记》《魏略》和《晋书》,此三种文献均称“肃慎氏”,有兴趣的也可以去黑龙江省博物馆了解一下。

玛瑙玉珠项链局部 西周 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出土

周朝以火德尚赤,所以那个时期的贵族都喜欢红玛瑙,多数是红色透明、起荧光的,少见缠丝纹类玛瑙。而黑龙江、嫩江流域所产玛瑙少见缠丝纹体,多为红色纯净、高透、高荧光。所以当时大量的红色玛瑙可能就是由肃慎人进贡而来的。

西周时期的玛瑙为贵族王室使用,有很多饰品均为北红料所制作。因为硬度高、透明度好、色彩艳丽这几个主要特点是其他玛瑙所不具备的,所以北红料很容易区分。由于当时的生产条件不可能开山挖矿,因此人们就只能在黑龙江边或是嫩江等江河流域,捡拾北红玛瑙的水冲籽料进行加工。(笔者放学时常去黑龙江边游泳,不时就捡些特别透明、漂亮的玛瑙回家欣赏,没想到渐渐地“上了瘾”,从此走上了捡石、赏石之路,不觉竟然几十年过去了。)

玛瑙在西周以前的称谓,多数人认为是文献中提到的“琼”。《说文解字》中有“瓊,赤玉也”,“瓊”通“琼”,就是指红玛瑙,出土资料也可印证。

东汉时,东北地区盛产赤玉。《说文·玉部》:“医无闾之珣玗琪,《周书》所谓夷玉也。”段玉裁注:“珣玗琪合三字为玉名……盖医无闾、珣玗琪皆东夷语。”南朝范晔《后汉书·东夷列传》中所载,扶(同“夫”)余国及其东侧毗邻的挹娄(古肃慎之国)均出产赤玉。珣玗琪是指什么?多数专家认为这是阿尔泰语,就是当时少数民族对玛瑙的称呼。地质名人章鸿钊也认为珣玗琪及《后汉书》中的“赤玉”均是“玛瑙”的别称。

玉佩局部 西周 山西曲沃赵北村晋侯墓地92号墓出土

玉佩局部 西周中期 山西运城绛县倗伯夫人毕姬夫人墓出土

玉佩局部 西周 河南三门峡虢国遗址出土

二、作为辅证的出土文物和遗址

西周时期的人,已经广泛将玛瑙作为饰物,这不仅有文字记载,而且有出土实物作为证据。现在我们能看见的西周玛瑙,主要是一些平头平口的珠、管。常被玩家挂在嘴边的“西玛”指的就是西周时期的这种玛瑙珠子。西周玛瑙以红色为主,出土的西周玛瑙到现在依然光彩照人,鲜红、水亮,常被一些爱显摆的玩家穿成手串,美滋滋地逢人就炫耀。西周玛瑙非常稀罕,主要出土于西周贵族墓葬,陕西宝鸡竹园沟就有出土。山西运城绛县倗伯夫人毕姬夫人墓、陕西韩城芮国梁带村遗址、山西曲沃赵北村晋侯墓地、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等处也都有发现。串饰主要分项饰、腰饰、腕饰,多有玉璜、盾形佩、凤鸟纹梯形牌以及各种圆雕的小动物:蝉、鸟、龟等精致小雕件,再附加松石珠管、玛瑙珠管、红色玛瑙竹节管、黄色萤石等一些珠子用夸张的手法组串而成。通过这些文物和现今的北红玛瑙雕件对比,可以看见两者的材质十分相似。西周玛瑙的透度、荧光、硬度、色彩通过对比发现只有北红玛瑙最符合,如果用北红玛瑙仿西周玛瑙的雕件,那就有点真假难辨的感觉了。

夏家店下层文化距今4200~3000年,这一时期相当于中原的夏代,1960年中科院考古所在赤峰市夏家店乡挖掘出土了玛瑙珠饰和玛瑙玦、玛瑙环。在各地发现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玉器中,玛瑙制品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特别是各地出土的串珠和玉玦,所用材质多为玛瑙。夏家店下层文化集中分布的辽西地区,是中国玛瑙的主要产地之一,玛瑙在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得到的广泛开发与利用,构成了夏家店下层文化玉器遗存的基本特点之一。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大甸子遗址,是目前唯一一处保存完好且经过有计划大面积发掘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墓地。经过1974年、1976年至1977年、1983年3次发掘,共出土了松石珠332枚、玛瑙珠213枚、玉珠36枚。

商代肃慎人、东胡等族朝贡商王就有玛瑙制品,1976年5月开始考古挖掘的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西北、殷墟宗庙宫殿区附近的妇好墓,就出土了由23粒玛瑙珠穿成的高透度红玛瑙串饰实物。

1956~1957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1647号墓出土了西周玛瑙珠、绿松石珠、玉珠、玉蚕组合腕饰,1780号墓出土了西周玛瑙珠、玉佩组合项饰,1820号墓出土了西周晚期玛瑙珠、玉管组合胸佩,还出土了战国玛瑙串饰。1956年,辽宁省西丰县西岔沟出土了西汉玛瑙珠饰。

闻名中外的满城汉墓,位于河北保定满城县城西南1.5公里的陵山上。1968年5月,解放军某部在此施工时偶然发现。据考古发掘,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与其妻子窦绾之墓就出土了鲜为人知的红玛瑙珠串,其中刘胜“玉衣”内的红玛瑙珠串由48粒近圆形珠串成的珠链,红润均匀,品质优良。而贵为王后的窦绾“玉衣”内的红玛瑙珠串相比之下品质就逊色多了,不仅颗粒小,而且呈橄榄形,并与其他珠子串在一起,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红玛瑙是身份、地位和权势的象征。

玉佩局部 西周 陕西韩城梁带村芮国墓遗址出土

玛瑙串珠 西周早期 陕西宝鸡竹园沟出土

玉佩局部 西周 河南三门峡虢国遗址出土

1982年夏,在哈尔滨市西南25公里处发现了阎家岗旧石器时代遗址,经碳14测定,遗址的年代为距今2万多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出土的石器中就有玛瑙制品。

景星遗址位于龙江县景星镇南6公里处,发现了目前齐齐哈尔最早的人类遗迹,距今2~3万年。这是1982年由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一队发现的,先后采集石器250件,多半以燧石、玛瑙、石英等原料打制而成。

昂昂溪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7000多年,已被确定为中国北方草原渔猎文化、新石器文化的突出代表,有“北方的半坡氏族村落”的美誉。昂昂溪古文化遗址发掘和采集的文物约有3000件,主要是石器、骨器、陶器和精美的玉器等,种类繁多,器形复杂,是中国北方细石器文化、渔猎文化的代表,被命名为“昂昂溪文化”。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昂昂溪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了用玛瑙做原料的石器,现齐齐哈尔博物馆存放的两枚不到3cm的玛瑙小石器,小巧玲珑,精美结实,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查海遗址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乡查海村,村西5里有当地人称为“泉水沟”的坡地。遗址于1982年文物普查时被发现。1986~1994年,先后进行了7次发掘,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玉器等遗物,还有大量的玛瑙刮削器、玛瑙镞、玛瑙玦等玛瑙制品。查海遗址位于红山文化分布区内,时间比红山文化早一个阶段。“有最早的龙纹陶片、最早的玉器,是红山文化的根系。”玉器、房址、陶器、龙纹反映了社会生产,社会关系的进步性,这已是中华文明的起步阶段。“中国文明起源,北方先迈了一步,查海七八千年的玉器就是证明”,所以,把以查海遗址为代表的遗存称作 “查海文化”。查海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玉文化和龙文化,又称“玉•龙文化”,是目前我国北方地区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聚落遗址之一。距今已有7600年,加树轮校正超过8000年,被考古学界称为“中华第一村”。

1988年5月发掘的金代齐国王(完颜晏)墓位于哈尔滨市阿城区巨源乡城子村松花江南岸。为男女合葬竖穴土坑石椁木棺墓,棺盖正中置一阳文篆书“太尉开府仪同三司事齐国王”银质铭牌。棺内男性为老年,胡须尚存,腰佩玉柄短刀,双手各握一金块;女性为中年,腰佩饰件,项戴玛瑙金丝链。二人头后置一楷书“太尉仪同三司事齐国王”木牌。该墓出土文物丰富、精美,保存完好,其中的15根玛瑙管项链,据推测,很有可能是由一个大块的玛瑙原石制作而成,管与管之间赤金缠绕,这在当时就可以看出是十分的名贵。

玉佩局部 西周 陕西韩城梁带村芮国墓遗址出土

玉佩局部 西周 山西曲沃赵北村晋侯墓63号墓出土

玉佩 西周 陕西韩城梁带村芮国墓遗址出土

老卡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呼玛县三卡乡老卡村西北,于1989年5月~7月由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黑龙江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共采集标本53件,石料以硅质岩、流纹岩为主,还有少量蛋白石和玛瑙,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据推测老卡遗址时代大体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估计其年代比大兴屯遗址和黑龙江省十八站遗址略早。但因没有原生地层和共生物,确切时代应以发掘材料为准。

2002年9月考古专家在黑龙江省尼尔基水库淹没区文物古迹保护挖掘现场,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型古人类“石器加工厂”遗址。这处古人类遗址被称为神泉石器时代2号遗址,位于黑龙江讷河市学田乡神泉屯东北约400米处。出土了原始人类使用的各种石器,种类和数量异常丰富。其中,一枚玛瑙石锥,小巧精致,工艺高超,在旧石器时代出土文物中堪称极品。属旧石器时代末期,时间大约在1万~1.2万年前。这说明嫩江流域曾是早期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这将为古人类学研究提供丰富宝贵的资料。

2014年8月,黑龙江省考古工作者,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碧水镇北山洞,洞内一条探沟由上至下共揭露出东汉鲜卑时期至旧石器时期文化层共计8层,清理出土陶片、玛瑙珠、水晶料等,还有不同形制的大量石器。包括新石器时期的陶片,人工打制的石器,玛瑙质的箭镞,玉质的石核,白色玉石管饰,磨制的玉件残片等。其中,有一件直径仅有0.3厘米的小料珠,其间有极细的小孔。这种精美的小料珠极为珍贵和罕见。

现在内蒙古地区的石器也逐渐被人了解,尤其是玛瑙、玉质地的石器。赤峰的红山文化遗址中就有不少这样的石器。哈克文化遗址还发现了刃口成锯齿状,锋利无比的玛瑙石镞。辽金时期也有北红制品出土,看实物可以去内蒙古博物馆参观,可以看到那个时期的镶金吊坠等北红玛瑙的真实情况。

清朝兴起于东北,在没有入关以前的玛瑙配饰来源于哪里呢?当然还是产于黑龙江流域的水冲玛瑙了,也就是现在的北红玛瑙。东北境内,除辽宁朝阳近几年才发现的战国红玛瑙外,只有黑龙江省黑龙江流域和嫩江流域地区出产玛瑙。所以,我们根据考古发现和古籍记载,认定古代史籍记载的最早的赤玉应该是指产自黑龙江地区的红玛瑙,北红玛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和利用最早的玛瑙之一。

猜你喜欢
红玛瑙玉佩石器
陈述古墨钟破奇案
彰显丝路文化与爱情的绣花玉佩荷包
收藏界(2018年3期)2018-10-10 05:33:58
冰盒电池
揭开玛瑙新宠——北红玛瑙神秘的面纱
宝藏(2017年7期)2017-08-09 08:15:17
对战国红玛瑙贯彻《观赏石鉴评》国家标准的思考
宝藏(2017年4期)2017-05-17 03:34:55
南红玛瑙的市场分析
宝藏(2017年4期)2017-05-17 03:34:31
刘红伟 战国红玛瑙欣赏
宝藏(2017年3期)2017-05-09 03:22:06
石器部落
石器部落
石器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