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炜 黄娜 郭志旺 常会民
亚低温治疗对脑的保护作用已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早期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降低大脑氧耗,改善脑灌注压,减轻继发性脑损伤[1-2]。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myelin basic protein,MBP)含量也已被许多实验证明是反映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程度较敏感的一项特异性指标[3-4]。但目前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MBP的影响临床研究较少。本文通过采用双盲对照试验方法研究武警广东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4例急性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旨在探讨血清MBP含量的检测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意义。
64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4例;年龄34~77岁,平均53.4岁;外囊型出血22例,内囊型出血20例,小脑出血6例,脑干出血6例,丘脑出血10例;出血量(按多田公式):>80 mL者 5例,61~80 mL者 10例,41~60 mL者27例,30~40 mL者 22例;GCS评分<6分者26例,6~8分者38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治疗组各32例,2组年龄、性别、GCS评分、出血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亚低温治疗组于入院或术后6 h内入重症监护病房行亚低温治疗。采用半导体降温毯降温,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用微量泵持续泵入肌松冬眠合剂,生理盐水200 mL+万可松28 mg+氯丙嗪100 mg+异丙嗪100 mg,泵入速度20~40 mL/h,使肛温在3~6 h降至33~35℃。持续颅内压监护和心电监护,根据血压、心率及肌张力调节剂量和速度,降温时间 2~7 d,平均(70.8±15.7) h,采用自然复温法复温,即先停用降温毯,再停用肌松冬眠合剂,最后逐渐撤除呼吸机。对照治疗组单独使用降温毯控制体温在36.3~37.2℃,其余治疗方法相同。
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起病3 h)及治疗期间第1、3、7、10天清晨抽静脉血测血清MBP含量,采用MBP-ELISA双抗夹心法进行定量检测,试剂盒为华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重组DNA研究室产品,成人正常值<3 ng/L。
所得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各项指标测定结果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第7天开始,亚低温组患者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信息见表1。2组患者血清MB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治疗7 d后2组血清MBP含量均出现下降,但亚低温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信息见表 2。
亚低温(33~35℃)的脑保护作用得到国内外实验的广泛支持,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较为充分,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方面已取得较好的效果[5]。近年来人们对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大量研究表明,亚低温能显著减轻脑出血后脑组织的形态学和功能性损害,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6-7]。
表1 2组患者GCS评分变化(分)
表2 2组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含量变化(ng/L)
MBP是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少突细胞和周围神经系统雪旺细胞合成的一种强碱性膜蛋白,含有多种碱性氨基酸,其含量占髓鞘蛋白的30%,是构成髓鞘结构的主要蛋白质之一[8-9]。MBP是维持神经元髓鞘结构功能稳定的重要物质基础,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可通过与髓鞘膜带负电荷的磷脂在髓鞘浆膜面的相互作用,促使少突胶质细胞质面融合而成多层膜结构的主要致密线维持鞘的紧密性,而且在髓鞘形成过程中具有启动作用[10]。正常情况下,由于血脑屏障的特殊作用,血液中的MBP含量极低[11-12]。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由于脑组织出现实质性损害,引起神经细胞脱髓鞘改变;同时脑组织受损后,继发性脑水肿造成脑缺血缺氧,血管扩张和有害因子的释放,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通透性增加,MBP被大量释放入血液中,使得血清中MBP含量增高[13]。由于其具有神经组织的特异性,血清MBP的测定是标志中枢神经系统有无实质性损害较特异的指标之一[14]。国内亦有学者认为其含量的高低与神经系统受损害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15]。组织损伤越重,病情越重,MBP的含量越高。随着病情的好转,病灶面积的缩小,神经组织的修复,血清MBP含量可下降[16]。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24 h内即可出现血清MBP的明显增高,而病程中血清MBP含量由高到低的变化提示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逐步恢复,所以可认为血清MBP是一种能较敏感反映脑出血后脑损伤程度的标记物,并可依据其水平估计患者预后,客观评测颅脑损伤演变过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治疗提供帮助。
早期使用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后,血清MBP含量较常规治疗组下降得更迅速。这是因为全身亚低温处理后能有效地降低脑组织的耗氧量,维持正常的脑血流量和细胞能量代谢,减轻乳酸堆集,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组织水肿,达到减轻脑损伤后脑及神经细胞的进一步继发损害,增强了苷腺酸环化酶的活性,减轻了细胞损伤,从而减少了MBP的释放[17-19]。另外减轻脑组织继发性水肿,纠正脑缺血缺氧,增强脑血流量,保护血脑屏障,降低细胞通透性,进一步减少了血液中MBP释放[20]。通过以上机制来减轻脑出血患者颅内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综上,笔者认为亚低温治疗能减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疾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严密检测血清中MBP变化,对进行高血压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了解临床病情及治疗效果,判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1] Dietrich WD,Atkins CM,Bramlett HM.Protection in animal models of brain and spinal cord injury with mild to moderate hypothermia[J].J Neurotrauma,2009,26(3):301-312.
[2] 张赛,只达石.亚低温脑保护的研究进展 [J].中国综合临床,2003,19(4):289-291.
[3] Lamers KJ,Vos P,Verbeek MM,et al.Protein S-100B,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myelin basic protein(MBP) and glial fibrillary acid ic protein(GFAP)in cerebrospinal fluid(CSF)and blood of neurological patients[J].Brain Res Bull,2003,61(3):261-264.
[4] Berger RP,Bazaco MC,Wagner AK,et al.Trajectory analysis of serum biomarker concentrations facilitates outcome prediction after pediatric traumatic and hypoxemic brain injury[J].Dev Neurosci,2010,32(5-6):396-405.
[5] 孙世中,张赛,刘振林,等.亚低温治疗丘脑出血的临床疗效[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4):236-237.
[6] 李增惠,水涛,张赛,等.亚低温脑保护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2,2(3):147-149.
[7] 赵军苍,刘晓红,苏钰清,等.全身及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脑出血所致脑水肿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6):1733-1735.
[8] 李听松,蒋莉.神经系统相关蛋白质标志物和脑损伤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7):688-690.
[9] 王杨,温明哲,马延斌,等.创伤性脑损伤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4,43(9):158-161.
[10] 宋翠荣,刘皓.髓鞘碱性蛋白的临床应用[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7,13(1):115-117.
[11] Sahuquilb J,Poca MA.Diffuse amonal injury after head trauma[J].Adv Tech Stand Neurosurg,2002,27:23-86.
[12] Petersson KH,Pinar H,Stopa EG,et al.White matter injury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in ovine fetuses[J].Pediatr Res,2002,51(6):768-776.
[13] 赖立辉,陈俊杰,周莉,等.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放射免疫测定[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1,(4):341-343.
[14] 李桂苓,刘远德.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实验诊断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1):139-142.
[15] 王宇田,赵建农,王海枫,等.髓鞘碱性蛋白与颅脑损伤预后的关系[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6):361.
[16] 卢红,张留莎,张萍,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髓鞘碱性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及临床意义[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6,23(6):612.
[17] Lazzaro MA,Prabhakaran S.Induced hypothermia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2008,17(8):1161-1174.
[18] Duz B,Oztas E,Erginay T,et al.The effect of moderate hypothermia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on pericyte migration:an ultrastructural study[J].Cryobiology,2007,55(3):279-284.
[19] Mori K,Miyazaki M,Iwase H,et al.Temporal profile of changes in brain tissue extracellular space and extracellularion concentrations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and effect of mild cerebral hypothermia[J].J Neurotrauma,2002,19(10):1261-1270.
[20] Harris OA,Colford MJ Jr,Good MC,et al.The role of hypothermia in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brain injury:a metaanalysis[J].Arch Neurol,2002,59(7):1077-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