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法
一、基本情况
河南康龙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养殖、种植、饲料加工、农产品销售、科研等为一体的生态循环型和科技创新型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1年以来,该集团为提高生猪养殖效率、节约资源、解决养殖污染的问题,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质,使畜禽废物得到资源化利用。通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现代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养猪模式,是现代养猪业的发展和粪污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百亩田、千头猪”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模式特点
1.“百亩田、千头猪”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模式(简称康龙模式)依托集团万亩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以50—100亩农田为单元建一条饲养1000头生猪育肥生产线,千头线年养猪两茬,年出栏2000头。根据农作物土地消纳畜禽粪便的能力,除去空栏期每条千头线所产生的粪污用于林果地可解决50—80亩地用肥,用于单纯粮食作物可解决100亩地用肥,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养殖粪污污染,同时也符合农业百亩田3%的设施用地政策,突破了土地和环保的瓶颈。
2.在建设过程中,猪舍顶采用塑料大棚结构,春夏秋季节采用自然通风,冬季采用日光增温,降低能耗;猪舍下挖1.4米,冬暖夏凉,四季温差较小,适宜猪群生长;舍内采用水泥漏缝地板,并安装自动上料系统及饮水系统,最大限度减少饲养员的劳动强度。积粪发酵池采用防渗漏处理,用塑料棚封闭,利用太阳能增温,自然发酵,发酵一定时间后,就近向周边的农作物灌溉。
三、康龙模式优势
试验研究表明该模式有以下优势:
1.建设成本低。每条千头线固定资产投资约50万,造价是同等规模猪场的三分之一,落地性强,易于复制推广。
2.生产环境优,猪只生长速度快。因千头线猪舍位于大田中间,百亩单元千头线和集约化养殖场相比,就像乡村的空气质量明显好于城市空气质量一样,千头线的空气流通好、质量优。同时,采用入地面下沉式大棚结构,温度稳定,生猪生长快,与集约化场相比,可提前10天左右出栏,每头猪可节约饲料成本50元左右。
3.易于恢复地貌。千头线地下建筑简单,土方就近堆放,改变用途时,易于恢复原貌。
4.产出率高。百亩的单纯种植粮食作物年产值约17万元,效益2—3万元。百亩田千头猪种养循环单元产值约400万元,效益40万元左右,是单纯种粮产值的20倍以上,效益的15倍以上。
5.农牧结合紧密,粪污得到资源化利用。粪污通过水泡粪、发酵池和大田三个发酵阶段,可用于农作物底肥和追肥,多余粪污采用休耕轮作方式进行土壤改良,每条千头线每饲养一批猪可改良土壤20亩。每年可饲养2批生猪,每年可改良土壤40亩,这样每条千头线每两年半时间可改良土壤100亩,真正实现零排放。据实验,用粪污改良土壤,有机质含量由18.5mg/kg提升到39.3mg/kg;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消除土壤板结,增强土壤的蓄水、蓄肥和供肥能力。尤其对丘陵岗地、盐碱地、复垦地以及肥沃土壤因长期使用化肥造成的板结地进行改良,地力水平可提升1—2个等级,产量提高10%—30%。通过检测土壤环境明显改善,且对地下水没有污染,落地性强,便于推广应用。
四、康龙模式被主要媒体宣传报道
康龙模式得到了农业部及各级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2016年9月份农业部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猪暨粪污综合利用现场会上,确定此模式为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资源化发展模式。2017年1月4日,中央电视台新聞联播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上讲话“留住乡村绿水青山”为标题对“康龙模式”进行报道,时长3分钟,为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释放了政策信号。同年6月28日央视7套《科技苑》栏目以“在河南有人把猪养在大田里”为题对康龙模式进行详细报道。新华社、河南卫视新闻联播、河南电视台新闻频道等多家电视新闻媒体先后多次到公司进行采访报道,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省内外地方政府和企业前来参观学习。
五、康龙模式前景展望
通过几年的不断创新和反复试验,康龙模式已成熟落地,目前已建成千头线50条。依托康龙实业集团原有的基础设施,结合现在物联网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智慧农业技术等技术,综合猪舍、温室大棚、沼液施肥、农产品追溯等方面,实现智能化控制果园、蔬菜、农田的灌溉与施肥等。康龙模式是一项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措施,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