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仲南
古人研究了许多做人的方法,以及修身养性的一些戒律,其中有一些流传至今,像“群处时守嘴,独处时守心”这一句,被许多人奉为真理。信了这话的,有人“成功”了,但大多数人误入歧途而又毫无做人乐趣地走过一生。有的人晚年有所醒悟了,自我囚禁了大半辈子,蹉跎人生,几声凄唳,相互聚会时已不善言语,对视而无言。
群处时守嘴,怕祸从口出,惹来麻烦;独处时守心,木偶一样,没有主张,没有见解。时间长了,形成习惯,这个人的“武功”就被废了,正常欲念就被肢解了,心理就被扭曲了。这话摧残了多少人?这话误导了多少人?真想穿越历史,问个究竟。
我们知道有人会告密,有人是以此为生的;我们知道隔墙有耳,要慎行慎言;我们知道人心叵测,口蜜腹剑。但为什么要守住嘴不说话呢?要是同学聚会时每个人都依奉这句话,都不说话,每次亲友相聚吃饭时谁都闭嘴不语,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态呢?恐怖至极。
独处时守心,大多数时候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你守的是什么心,野心、蛇蝎之心、恶毒之心,当然要守,但一颗善心、良心、好心,守它干什么呢?搞到一个个木木讷讷,心如古井,深不可测,你以为你很成熟吗?你以为你很成功吗?天真可笑,亲者极痛,仇者欣然。
你知道看着你一个人独处时,顽石一般,群聚时闭嘴无语的样子,谁最痛心?你知道的。你为什么那么无情无义呢?你怕说政务事惹别人警觉,你就说哪里的包子好吃,哪里的橙子好吃,哪里的辣椒酱纯正,哪里的酱油味道鲜美……那些告密者告什么密呢?他怎么上纲上线呢?再不,你就讲讲哪个人的画好看,哪个人的字真有味,哪里的茶真香,即便是找一个密探头目来听,他也拿不到什么有价值的材料,怕啥呢?想不通。你想干什么事呢?想害自己和亲人吗?请马上清醒。
独处在家,独处在一个地方,要放飞心灵的鸽子,要放飞理想的大雁,要看着那条古老的江,想想那渔民现在何处生存?看着夕阳西下,银月初掛,想想某部小说里那段有味的对话,想想赵本山、范厨师某个很生动的台步,有啥不可?为啥搞得自己像一个满身内债、外债的财政大臣?为什么老露出一副抑郁的样子?
群处不必守嘴,只是限于某些事少说;独处不必守心,可压制野心、恶心、毒心。如是善心、好心、良心,守它干什么呢?要心到手到,手到口到,和善必有余庆,积善必无余殃。独处不必守心,可以有反省,可以有嗟叹,可以有欢乐,可以放歌,束手束脚干什么呢?又不想当什么大官,不必用那么多绳索束缚自己。
古人有许多好东西,至今我们不能忘、不敢忘。但古人的戒律中也有不少糟粕,需要我们打扫,需要我们加深认识。不必全盘继承,也不能全部抛弃。这就是哲学的最高境界。诸君努力辨之,效之,必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