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作伟
为了进一步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提高水稻生产质量,我国以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基本探索出了一些防控措施。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在我县是第一大农作物,也是人们的食物来源,在生产过程当中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是否能够保障水稻的质量,是人们目前最关注的问题。
一、 绿色防控水稻检疫控制
贯彻绿色植保理念,坚持综合防治技术,根据我县水稻病虫害的有关数据以及往年资料,将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进行及时研究,从而采取防控技术,组织开展水稻绿色防控系统,降低农药的使用,科学合理采用生物农药,不断提高农作物的质量,根据相关部门的指导,以专业的绿色防控技术为主要方向,合理对水稻病虫害进行专业防治。
水稻病害以三病(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三虫(稻飞虱、三化螟、稻纵卷叶螟)为主要防控对象,水稻检疫性当中隐含的有害生物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与稻水象甲这两种。强化监测基础,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采用生物农药、制剂防治等方式进行合理预防水稻病虫害。并且应加大检疫执法对水稻质量检疫,合理控制病菌的传入以及扩散发生。从近现代农业逐渐转变为现代生态农业,推广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有效合理控制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以下结合我县水稻生产的实际对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措施进行分点探析。
二、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业措施
(一) 选择抗性品种,降低病虫数量
选择经过试验适合相应地区种植的优质抗耐病水稻品种,如近年来适宜我县种植的我省主推品种“广8优166、广8优169、五优1179、五优615和天优3618等”。选择优质抗性品种不仅能够减少病虫害,还能够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的侵蚀。减少感病品种的种植,在田间对水稻瘟病的抗性进行检测管理,提高农户对水稻病害的防治意识。为了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应当尽量减少水稻中病虫的数量,由于三化螟畏惧寒冷,只能在稻桩中越冬,因此控制三化螟可以采用翻耕、杀死、冷冻、鸟啄等方式减少三化螟的数量。
(二) 采用保健栽培,稻桩稻草及时清理,减少病虫侵染源头
在水稻品种中,早稻分为早熟、中熟、迟熟品种,中熟品种为主要品种,早熟和迟熟品种为辅。在品种分配过程当中,应当使早稻避過三化螟的危害,晚稻在寒露风前齐穂,并且避过三化螟造成的白穂。在播种期时,应当首先避开多雨天气、害虫多发期、危险生育期。在移栽阶段应当对水稻大力推广宽窄行栽培技术,合理进行密植。并且应当将稻草、稻桩及时进行处理,集中堆放、压入深泥,确保将三化螟残留虫在水稻当中彻底清除,在移栽前进行处理,从而减少病虫侵染源头。
三、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措施
(一) 生物防治方式
生物防治方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养鸭控虫技术,也称之为稻鸭共生。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还能够增加农业收入。养鸭不仅能够对田间害虫进行捉捕,降低害虫数量,鸭子还能啄食杂草,同时也增加稻田有机肥料,对田间土壤养分不断提升。早稻放鸭治疗一般在五月中旬,晚稻一般在七月末左右,多半选用小鸭重0.2kg左右,平均1hm2放置70只左右;二是天敌蜘蛛利用技术。害虫天敌要进行有效利用,不仅能够降低病虫害防治的成本,还能减少农药使用的数量,不断减少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造利于蜘蛛等天敌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利用蜘蛛等天敌对虫害进行全面杀伤,实现绿色防控的作用;三是农药防治。采用生物农药对病虫害进行治疗,应当使用稻螟赤眼蜂、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等对三化螟进行防治;对粘虫防治采用苏云金杆菌喷施;春雷霉素主要防治稻瘟病;稻曲病以及纹枯病的防治可以采用井冈霉素;在农药防治时应当选择合适的天气,尽量避开干旱、温度高的时间。
(二) 化学防治方式
在水稻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技术处理可以将病虫害源头进行杀灭,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杂交稻种子采用25%咪鲜胺乳油2000倍液侵泡12h至24h,早稻和晚稻种子采用25%咪鲜胺乳油4000倍液侵泡45h,在侵泡过后直接催芽,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选择药效期长的防治药品,三环唑可以防治稻瘟病;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可防止稻曲病与纹枯病。氯虫苯甲酰胺对粘虫、三化螟具有高效防治作用。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选用不同药物进行循环使用,从而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
(三) 物理防治方式
物理防治一般分为三种方式:一是人工或者机械捉捕。二是采用草把诱杀。主要方式是将水、醋、酒按照2:3:1的比例进行配置,然后在配好的液体中加入少量敌百虫,在田间放置被液体侵泡过的草把,平均70个/hm2,每个草把之间相隔20m,草把33.33cm,竹竿133.33cm;三是灯光诱杀害虫。田间可以联排摆放诱虫灯,进行诱杀害虫,每3hm2摆放一盏灯,高度离地面约1.3m为最佳,在夜晚将诱虫灯开启,平均三到五天将田间死虫清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