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育慧 高育民
一、内蒙古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
作为内蒙古的主导产业,畜牧行业在内蒙古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比重,其中后旗作为我国最大的‘黄牛大旗,其存栏已经接近100万,然而,不断扩大的畜牧面积,也随之带来了众多挑战和难题,其中疫病防控方面的工作,一直是受到内蒙古畜牧行业,乃至是社会人群高度关注的话题,其主要问题可具体体現在以下几点:
(一)对疫苗缺乏理解,对疫病防控方面存在认知误区
虽然随着国家大力推动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畜牧重点区域都施行了强制防疫工作,并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防疫工作中,多数养殖人员都对防疫疫苗没有明确的认知,认为只要对动物接种疫苗,就可以一劳永逸,认为疫病防控工作是一项“一针定天下”的举措,始终抱着“手中有苗、心中不慌”的心态,认为疫苗接种就是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法,这种本身就违反了传染病防控基本原则的思想,十分不利于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二)缺乏对新发疫病的快速应答机制
虽然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展强制防疫工作后,动物患病的几率有所降低,但是对新发疫病及时及应答的机制,仍存在较大的缺陷,特别是以畜牧为主导产业的内蒙古,一旦新发疫病大肆蔓延,直接就会为畜牧养殖户造成巨额经济损失。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动物养殖行业(包括畜牧业和家禽养殖行业)已经发现了30多种新发动物疫病,如蓝耳病、牛鼻气管炎、泛亚系O型口蹄疫等等,这些疾病自发生起,普遍都是由点到面,有局部到全国、由小到大的快速蔓延形式为我国畜牧行业造成巨大冲击,而多数动物养殖基地、农户都没有根据“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时发现并扑灭,仅使用疫苗作为主要控制疫情的措施。
(三)防疫观淡薄,法治宣传缺乏力度
虽然国家将《动物防疫法》进行了重新修订并颁布,并且内蒙古各级营业部门已经根据国家的要求,进行了法治宣传工作,但是受到自然环境、经费问题的约束,部分深山地区,交通不便的乡镇仍旧为法治宣传的盲区,加上电视新闻、广播等多媒体宣传力度不足的现象,使很多群众,甚至是防疫人员对《动物防疫法》或是其同类兽医法律法规缺乏了解,对动物传染病带来的危害和损失没有明确认知,缺乏动物防疫的积极观念,为当地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二、解决内蒙动物疫病防控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科学认知、使用疫苗。
我国现存疫苗中的绝大部分疫苗,例如ND、HPAI、CSF疫苗都无法提供消除性免疫,即无法将病畜体内已经存在的病原体彻底根除,同时也无法阻止强病毒原体在畜群呼吸道、消化道进行复制和感染,可以说,我国现有疫苗仅仅能对健康的牲畜提供临床保护,即使牲畜不会发生临床症状和死亡的现象。同时,将同种类的疫苗用于不同种类的动物身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可见,疫苗防控并非是“一针定天下”的举措。
站在内蒙古当前畜牧业发展情况来看,参照OIE/FAO策略以及国际通用标准,畜牧也完整的疫病防控措施需要包括如下几项:(1)养殖场生物安全;(2)疫情期间及时限制动物、相关产品的流通;(3)对感染疫病动物扑杀、销毁,隔离疫点并进行封锁消毒。(4)对疫苗谨慎使用,总体来说,即将疫苗的使用和制定的疫病根除计划有效结合,科学认识疫苗,并合理对其使用。
(二)建立新发疫病早期报警系统
内蒙古动物养殖行业在控制疫病方面,应将扑灭新发疫情列入为核心内容,建立系统化的新发疫病早期报警机制,一旦发现可疑疫情或是病变现象,立即做出快速反应,将疫情上报,并做出对应决策,确保在疫情局限于小范围扩散时期将其快速扑灭。此外,当养殖基地出现新发传染病期间,应先将其他事物搁置,将新发传染病的扑灭工作放在绝对优先的位置,当新发疫病处于开始爆发阶段,需要迅速搞清楚疫病的传播路线、传播载体,并立即开展向前、向后双向追踪,即疫源和散布方向的追踪,进而对新发疫病有效控制,及时扑灭。
(三)加大《动物防疫法》宣传力度,强化群众防疫意识
为了确保法律、法规可以宣传到内蒙古每一个角落,就必须加大《动物防疫法》以及《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从而有效强化内蒙古社会群众、防疫人员的防疫意识。首先,相关部门需要向基层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领导大力宣传,使其深刻认知动物防疫工作隶属于政府行为,以获得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并将法规通过政府宣传力量进行大面积扩散。其次,向检疫工作关联性部门宣传法律法规,以获得各阶层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再次,积极向从事动物贩卖、运输的商贩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提高依法经营意识和防疫意识,时刻注意防控疫病的传播,最终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传播,使内蒙古动物防疫工作具备及时性、有效性,从而有效推动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