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红 崔祥斌
开展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秧苗品种的影响研究,通过对不同品种进行不同时期的灌溉管理,筛选出合理的灌溉方式及在不同灌溉下寒地水稻食味影响的研究,从而提高水稻的品质。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品种
垦稻26(主茎11叶)
垦稻12(主茎12叶)
1.2试验设计:采用单因素大区对比试验,设五种不同灌溉方式,其中处理1--水稻插秧后按常规管理返青,返青后不灌水直至有效分蘖终止,以后按常规管理进行灌溉;处理2--插秧后至有效分蘖终止按常规管理进行灌溉,以后停止灌溉直至剑叶完全抽出,以后按常规灌溉管理;处理3--所有时期按常规管理,只是孕穗至抽穗期停止灌溉;处理4--所有时期按常规管理,只是齐穗后停止灌溉;处理5--常规管理。
1.3试验管理方法:于4月中旬育苗,子盘机械播种,每盘110克芽谷,旱育中苗,每穴插4株,三次重复。本田施肥水平:按方案设计进行,施肥按当地正常施肥水平减少20%,氮:磷:钾的比例为2:1:1,氮肥按基:蘖:调:穗=4:3:1:2的比例施入,磷酸二铵100%基施,钾肥基施60%,穗肥40%,防病、虫、草同大田。
1.4 气象资料(气象资料来源于勤得利农场气象站)
勤得利农场2015年终霜期5月9日,较2014年晚17天,初霜期在9月29日,较2014年提前1天,无霜期142天,全年活动积温为 2664.4℃。6月份中旬日照时数较其他月份相对较高,7月下旬气温较高,上旬、中旬气温低。
2调查项目
2.1秧苗素质调查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垦稻12株高比垦稻26高0.3cm,茎基宽比垦稻12宽0.04cm,根數比垦稻26多2条根,百株冠干重比垦稻26多0.2g,百株根干重比垦稻26重0.3g,垦稻26第1叶鞘高比垦稻12高0.1cm。
2.2土壤背景调查
2.3物候期调查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各处理垦稻26、垦稻12浸种期、播种期、插秧期及收获期一致,无显著差异;各处理垦稻12出苗比垦稻26晚2天,各处理垦稻26返青比垦稻12早1天,分蘖比垦稻12早1天,各处理垦稻12始穗、出穗、齐穗均比垦稻26晚。处理1垦稻26、垦稻12分蘖、出穗、齐穗均比其他处理晚1-2天。
2.4病害调查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各处理均没有稻瘟病及鞘腐病发生,细菌性褐斑病、胡麻斑病及褐变穗的发生较普遍, 处理1垦稻26细菌性褐斑病、胡麻斑病及褐变穗发病率相对于其他处理较高,细菌性褐斑病发病率达2%,胡麻斑病发病率达1%,褐变穗发病率达1%;各处理垦稻12没有病害发生。
2.5产量性状调查表
从产量调查表看出,处理3垦稻26、垦稻12平均亩产相对于其他处理高,垦稻26达677.3kg/亩,垦稻12达698.0kg/亩;处理1、处理2中垦稻26相对于处理5(常规处理)平均亩产高于垦稻12,处理3、处理4、处理5垦稻12平均亩产高于垦稻26。各处理中垦稻12的平均千粒重高于垦稻26,处理1垦稻12的平均千里重最高达28.0g。其次是处理3垦稻12平均千粒重高,达27.2g。垦稻26平均千粒重最高的是处理5,达25.2g。各处理间垦稻12平均结实率高于垦稻26,处理2垦稻12平均结实率最高达96.1%,其次是处理1垦稻12平均结实率,达93.9%。垦稻26中平均结实率最高的是处理2,达92.8%,最低的是处理3。
3结论
3.1从秧苗素质调查表可以看出,垦稻12株高比垦稻26高0.3cm,茎基宽比垦稻12宽0.04cm,根数比垦稻26多2条根,百株冠干重比垦稻26多0.2g,百株根干重比垦稻26重0.3g,垦稻26第1叶鞘高比垦稻12高0.1cm。
3.2从病害调查表可以看出,各处理均没有稻瘟病及鞘腐病发生,细菌性褐斑病、胡麻斑病及褐变穗的发生较普遍, 处理1垦稻26细菌性褐斑病、胡麻斑病及褐变穗发病率相对于其他处理较高,细菌性褐斑病发病率达2%,胡麻斑病发病率达1%,褐变穗发病率达1%;各处理垦稻12没有病害发生。
3.3从产量调查表看出,处理3垦稻26、垦稻12平均亩产相对于其他处理高,垦稻26达677.3kg/亩,垦稻12达698.0kg/亩;处理1、处理2中垦稻26相对于处理5(常规处理)平均亩产高于垦稻12,处理3、处理4、处理5垦稻12平均亩产高于垦稻26。各处理中垦稻12的平均千粒重高于垦稻26,处理1垦稻12的平均千里重最高达28.0g。其次是处理3垦稻12平均千粒重高,达27.2g。垦稻26平均千粒重最高的是处理5,达25.2g。各处理间垦稻12平均结实率高于垦稻26,处理2垦稻12平均结实率最高达96.1%,其次是处理1垦稻12平均结实率,达93.9%。垦稻26中平均结实率最高的是处理2,达92.8%,最低的是处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