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红
2017年,我县的小麦生产尽管经历了“一早一晚一场霜”的特殊气候条件,但由于技术人员的及时指导,采取了有效的技术措施应对气候的变化,大灾之年小麦再夺丰收,为确保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全县小麦播种面积44.5万亩,主要品种有:郑麦366、泛麦8号、矮抗58等。据农技专家测产,2017年我县小麦平均单产为445公斤,总产19.8万吨。高标准粮田示范方小麦亩产502公斤,较全县平均单产增加57公斤,增产增效显著。我们的做法概括起来就是:品种优选巧布局,注重质量打根基;示范带动推新技,科学管理依天气;专项扶持民受益,农技课堂到田地;病虫草害重治理,适时收获胜全局。
1. 气象因素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综合2017年小麦生育期间的气象因素,弊多利少,即对小麦生长发育不利的因素多,有利的因素少。从降水量分析,2017年小麦全生育期降水量为140.6毫米,接近常年同期值149.4毫米,属降水正常年份,但降水分布极不均匀,麦播前降水比较充分,秋作物收获后墒情充足,利于小麦足墒播种,小麦播后基本上达到一播全苗。11月份降水41.8毫米,12月和1月份几乎无降水,对小麦年前、年后盘根生长造成严重影响,使小麦次生根扎得浅,且数量偏少。2月份降水18.2毫米,属异常偏多,对小麦返青和幼穗分化十分有利。4月份降水22.7毫米,对小麦孕穗抽穗十分有利,保证了正常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尤其对旱地小麦生长发育十分有利。5月份降水19.3毫米,属异常偏少,对丘陵旱地小麦千粒重形成有一定影响,但同时减轻了东部中高水肥地的病害发生程度。
从积温来看,2017年小麦全生育期有效积温2273.7℃,接近常年值2125℃,10月份至12月份积温463.6℃,较常年801.4℃相比异常偏低,对小麦分蘖、次生根生长和越冬十分不利。2月份的温度属正常,但由于越冬期天气较冷,小麦返青期推迟约10天,2月22日小麦进入返青期。4月中旬的低温霜冻天气,对我县三类苗造成了明显冻害,但同时4月份的温度偏低的气候條件,延长了小麦的穗分化时间,表现为小麦群体略减,粒数略增的特征。5月底至6月中上旬的个别高温天气,使我县出现轻度干热风,但由于预防及时,没有造成明显影响。从日照时数分析,全生育期日照时数为1268.5小时,较常年同期1415.4℃偏少,主要表现为11月份日照时数95.8小时,与常年值152.8小时相比属偏少,严重影响了小麦冬前的生长发育,不利于形成壮苗越冬。2月份日照时数为106.2小时,与常年值148.9小时相比偏少42.7小时,推迟小麦返青生长。3月份日照时数为142.5小时,与常年值180.2小时相比偏少两成,对小麦春季分蘖影响较大。4、5、6月份日照时数基本正常,日照充足,高温天气较少,较有利于小麦灌浆,故2017年小麦千粒重比去年略增。总之2017年的气象条件是前期恶劣,中期利弊兼有,后期利大于弊。
2. 小麦生产中采取的主要技术应对措施
2.1 精选优选品种,合理品种布局。选用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根据我县气候特点,结合我县小麦品种利用现状、品种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县大田品种及品种展示田的考察,参考省、市、县有关专家的指导性意见,在品种选用上,针对不同地力水平、灌溉条件、种植模式等,在中高产田,选用了郑麦366、“矮抗58”、泛麦8号为主导品种,品种布局更趋合理,全县小麦良种普及率达到100%,对小麦增产提供了强有利的技术支撑。
2.2 提高播种质量,奠定丰产基础。精细整地,配方施肥,施足底肥,足墒下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是保证小麦一播全苗和壮苗越冬的基础。为此,我县在麦播技术上,重点推广了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精播半精播技术等;足墒下种面积42万亩。
2.3 依据气候特点,科学进行管理。针对气候和苗情,农技人员研究制定了具体应对措施,即早春“早”字当头,以促为主,大力促分蘖,增群体,促进苗情升级转化。具体措施:一是趁墒追肥,由于早春墒情较好,土壤解冻后,进行了及时追肥,每亩追施尿素10-15 kg。二是中耕捣土,破除板结,活土提温,促弱转壮。三是最低气温稳定在3℃以上时及时浇好返青水。拔节期根据不同苗情浇好拔节水和追施拔节肥,每亩追尿素10 kg左右,并及时喷洒了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和叶面肥,预防了纹枯病、白粉病、麦蜘蛛、麦叶蜂、各种恶性杂草,及时预防了4月中旬的晚霜冻害。
2.4 抓好以“一喷三防”为主的小麦中后期管理。小麦“一喷三防”即防病、防虫、防干热风技术,已经被广大农民所接受,其增产效果也十分显著,特别是春季由于温度回升比较慢,低温持续时间较长,致使小麦各品种拔节、抽穗扬花和开始灌浆时期均较往年推迟5-7天,小麦灌浆时间被迫缩短,更加突显“一喷三防”的重要性。为搞好2017年的“一喷三防”工作,县农技、植保部门,在不同小麦生态类型区,设立病虫测报点,及时准确掌握其发生发展动态,根据其发生情况,科学地制定了“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意见”和“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要点”,并及时向广大农民提供病虫害发生趋势和具体防治办法,据统计,2017年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71.02万亩次,防治250万亩次。由于防治及时到位,措施得力,全县小麦没有因为干热风和后期病虫危害造成损失。
2.5 以高产创建为抓手,推广示范集成技术。2017年,全县设立了2个小麦万亩高产示范方,3个千亩方,4个百亩方和6个10亩高产攻关田。为保证示范区和高产攻关田的小麦高产高效,示范区内实行统一机械化耕作和秸秆还田,统一供种,统一测土化验,统一供应配方肥料,统一病虫草害监测防治,保证了关键技术入户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