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秀
俗语道“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肥效的大小,决定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而我省自50年代开始施用化学肥料,打破了原来那种单靠投入有机肥,维持作物营养物质在农业内部循环的状态,耕地土壤的肥力性状不断得到改善,使产出水平逐渐从低产向中产阶段、高产阶段逐渐发展,但当前,在农业生产上施肥结构还很不合理,普遍存在着施肥不科学、肥料投入不足、投肥结构及比例失调等肥料误区,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优质高产,有的还片面追求产量效益,忽略了产品质量效应。目前,国内国外对农产品的需求愈来愈高,如何合理施肥从而获得最大农产品效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众所周知,合理施肥必须重视施肥技术,包括肥料种类,肥料结构,施肥时期,数量和方法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从而获得大的经济效益,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以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做到“用地和养地相结合”。
化学肥料主要有养分含量高,肥效发挥快,浓度大,溶解度高,而有机肥恰恰相反,他们相互弥补,实行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培肥地力的方针,二者取长补短,缓急相济,就能迅速提高地力,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潜力。
还应注意的是,有机肥腐熟后,才能施到作物或蔬菜上,切不可将生粪施入田地,一是可能放出大量的热或有毒的气体危害植株的生长。二是将病虫害带入土壤,引起植株的再次感染,使农业经济产量下降。
二适时施肥,品种多样。
1、按作物种类及其养分习性来施肥。一般禾谷类作物需氮、钾较多,在生育期内供给充分的氮肥是禾谷作物增产施肥的关键;豆类整个生育期需要较多的氮素营养,但通过根瘤固氮可满足一部分。因此豆类在肥料分配上以磷肥为主,马铃薯、叶菜类同其他作物比较,需钾、氮较多,因此在肥料分配和使用上,要把含钾丰富的有机肥、工业钾肥等优先分配给茎和蔬菜上,并在生育期内追施适量氮肥。
2、按气候条件施肥。温度高低、雨量大小、光照强度不一等于施肥关系十分密切。这些因子不仅影响植株对养分的吸收和同化,同时也影响土壤中营养物质的转化、微生物活动大小等状况。如风大、干旱、少雨的情况下,为保墒、保温、保苗,在施肥方法上采用種肥、追肥等。
3、按作物营养时期进行施肥。在作物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合理施肥,以相同的肥料就可以获得较好的产量。如玉米出苗后一星期、小麦三叶期,此段时期因种子内的磷被消耗完,根系小,吸收土壤磷的能力弱,所以土壤缺磷,作物得不到磷的补充,引起生长缓慢严重时影响产量。生产时将磷肥做种肥,就是补充临界期的营养。而作物蔬菜还有一个对施肥反应最为明显的时期,叫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它一般出现在作物生长的旺盛时期或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如氮素最大效率期在小麦拔节期、玉米大喇叭口期、棉花的花铃期、水稻的分蘖期,但要注意,施肥必须提前几天。
4、依据土壤类型和作物的特征,科学的分配化肥,并采用有效的施肥方法。如氨态氮肥应注意防止氮的挥发损失,以深施为好;硝态氮肥应注意养分的渗淋,不宜用于水田,速效磷肥要尽量集中使用,以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
5、测土配方施肥,注重品种多样化 。我国在8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种菜、种作物以前首先对土壤进行化验,看看土壤中缺少什么,就重施什么,土壤中不缺的可少施或不施,但也不能补的过急、过多,那样不仅会造成肥料浪费,还极易出现肥害。论文参考。(如果没有测土条件的,可根据以上几条科学施肥),所以说土壤检测出来后,一定要合理的进行配方,不要认准那种肥料好用,就一味的用下去,植株吸收不了,在土壤中集结,引起植株的减产,萎焉,注重各种肥料的搭配,节约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农业经济产量。
三、注意肥料的混合。
在使用肥料过程中,为了节省施肥劳力,同时给植株几种养分,提高肥效,常将几种肥料混合施用。但不是所有的肥料都可任意混合,有时会产生肥效降低等不良后果。
1、有机肥和化肥,有些有机肥料与化肥混合,会降低肥效。如腐熟的有机肥料与碱性肥料混合,会引起氨的挥发损失。未腐熟的猪牛粪和新鲜秸秆等与硝态氮混合,引起反硝化作用,造成植株脱氮。
2、化肥之间不能混合的肥料,他们之间混合后会引起养分损失。如速效磷肥和含钙肥料,会使磷肥发生退化作用。难溶性磷肥(骨粉、磷矿粉等)与碱性肥料混合,施入土壤后,土壤中的酸被中和,磷肥难以发挥作用。铵态氮肥(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与碱性肥料(石灰、草木灰)混合时,引起氮的损失。
3可以临时混合的肥料。他们混合后短期内不会产生不良影晌,但时间过长就会引起物理性质变坏。如尿素和氯化钾混合后,放置太久,就会吸湿结块,不好使用。论文参考。过磷酸钙和硝态氮混合时间长后,易引起氮素损失,不便使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