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峰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禹门口泵站更新改造工程(一级站扩建部分)位于山西省河津市龙门村附近黄河干流上的原禹门口一级站北侧,紧临站址,距离河津市区约15 km。一级水源泵站为该工程的一部分。
一级水源泵站站址位于黄河东岸,站址处岩坡陡峻,山势险要,该处黄河河流流向为S15°E,河水宽约150~200 m。地表高程为380~435 m。水源泵站站址与原一级泵站相邻,其北侧为龙虎公路,南侧与黄河相依,地形呈东高西低之势。
站址区涉及的地层为古生界奥陶系与新生界第四系。
1)古生界奥陶系
下统亮甲山组岩性为厚层状浅白、灰白色含燧石白云质灰岩,岩性致密、坚硬,细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局部夹有燧石层与燧石结核,并含有方解石脉,小溶洞、溶孔发育,孔径0.8~4.0 cm,其中有方解石半充填,岩石局部破碎。层厚大于40 m。主要分布于泵站的基础部位。
中统下马家沟组下部岩性为绿灰,黄灰色泥灰岩及角砾状泥灰岩,薄层状,岩性较软,含方解石脉,节理裂隙发育,为易风化的溶洞发育层。底部为贾旺页岩,岩层易风化破碎,地形上呈缓坡,层厚约15 m。
2)新生界第四系
全新统洪冲积层岩性为灰白、浅红色中细粒砂层,其结构松散,主要由长石、石英及云母组成,分选性与磨圆度均较好。层厚1.5~8.0 m,位于黄河河床。
全新统坡积层岩性主要为浅黄色低液限粉土,局部夹有灰岩碎块,碎块径5~40 cm,约占30%。层厚5~8 m,位于黄河岸坡上。
3)人工堆积层岩性主要为块石与卵石混合土及砼,块石与卵石岩性主要为灰岩与白云岩。
站址地基的小沟内发育有F3正断层,断层产物为断层角砾,主要成份为白云质灰岩小碎石,泥钙质微胶结,断裂带宽1.3~4.5 m,偶见擦痕,断面不详,断距约6 m,断层产状为N65°W/SW∠72~74°。站址临黄河河岸边一侧还发育有F4断层,其性质不明,产状为 N46°W/NE∠71°,断层带宽度为 2~3 m。
站址区岩层产状为N15°E/NW∠15°~23°,发育有两组节理裂隙,产状分别为:①N15°E/SE∠75°;②N60~88°E/NW∠73°~82°。第②组节理相对较为发育,裂隙宽度一般为1~2 cm,最宽约10 cm,方解石、泥质充填或半充填,部分无充填。
场地基岩面高程为385.8~410.0 m,西南侧与黄河相依,高程较低,强风化带厚度为3~5 m。站址厂房设计开挖高程为365.8 m,地基持力层为亮甲山组厚层坚硬的含燧石白云质灰岩。岩体中发育的两组节理裂隙呈网格状分布,将岩体切割成块体状,第①组节理裂隙走向与河谷走向近于平行,沿该组节理面岸边基岩较易发生坍塌。站址西南部发育有F3与F4断层,该两断层的走向与黄河河岸近于平行,对站址的稳定性影响较小;由于F4断层从站址的基础下通过,需要对断层破碎带根据基坑开挖的情况采取加固处理措施。
站址基础开挖边坡高度多为14.2~35.5 m,最大为60 m,地基的地层岩性为亮甲山组厚层坚硬的含燧石白云质灰岩,岩层产状为N15°E/NW∠15°~23°。基坑开挖后将产生临空面,站址东、南侧岩体倾向基坑,形成顺向边坡,因而基坑东、南侧岩体存在高边坡稳定性问题。由于亮甲山组白云质灰岩岩体质量较好,岩体间基本无软弱夹层存在,故产生顺层滑动的可能性不大;而基坑东侧在高程396 m以上存在下马家沟组泥灰岩,岩石质软,岩体质量较差,风化强烈,基坑开挖后在有水体浸入的情况下,会有沿着与亮甲山组接触面产生滑动的可能性。故建议全部清除边坡以上的覆盖层,并对岩质高边坡增设马道,对边坡进行支护处理,并做好地面的排水处理,对基坑东部下马家沟组泥灰岩建议采用土钉墙等方法进行锚固。建议基坑临时开挖边坡:覆盖层为1∶0.75~1∶1.0,弱风化基岩为 1 ∶0.5~1 ∶0.75,新鲜基岩为 1 ∶0.3~1 ∶0.5。
站址东面与南面高陡边坡存在有岩体质量较差的泥灰岩,容易发生掉块与滑塌等情况,建议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挂铅丝网等针对性处理措施。
站址地基岩体质量较好,为了减少基坑的开挖深度,降低基坑的边坡高度,并能避让F4断层带,建议设计适当提高建基面。
站址区碳酸岩岩体喀斯特发育,在岩体裂隙与断层带的相互切割影响下,岩体渗透性较为强烈,在水位的升高的情况下,黄河河水对基础产生的扬压力将会增大,基坑开挖后会产生沿裂隙与溶隙进入的涌水。此外,基坑靠黄河一侧距F4断层很近,局部仅0.5 m,开挖过程中如不慎打通断层带则会有通过断层带产生的涌水。断层带中产生的涌水量一般较大。
1)溶隙涌水量计算
将基坑假设为大口井,采用井壁、井底同时进水非完整井计算公式:
式中:Q为基坑的涌水量(m3/d);K1为坑壁含水层的平均渗透系数(m/d);K2为坑底含水层的平均渗透系数(m/d);r为假想半径(m);R为影响半径(m),取 5 m;R′为R 与 r之和;s为水位降深(m),取15.2 m(黄河水位按381 m考虑);h0为静止水位至坑底深度(m),取15.2 m(黄河水位按381 m考虑)。
假想半径r按下式计算:
式中:η为与L/B相关的系数,取1.18;B为基坑的宽度(m),可取26.2 m;L为基坑的长度(m),可取28.2 m。
经计算,假想半径r为16.05 m。
基岩渗透系数根据一级站站址钻孔抽水试验资料,溶隙渗透系数值为1.046~16.47 m/d,计算时取平均值K1=K2=4.1m/d,基坑溶隙涌水量估算参数取值及结果见表1。
表1 站址基坑溶隙涌水量计算成果表
2)断层涌水量计算
F4断层位于基坑黄河一侧,断层带物质组成与F3断层相近,其渗透系数参考F3断层现场抽水试验结果,取K=642 m/d,F4断层带宽度约2 m,可将该断层视为一渗渠,采用公式(3)、公式(4)进行单位长度基坑涌水量估算。
式中:q 为基坑单位长度涌水量,(m3/d);k 为渗透系数(m/d);l为断层带至黄河围堰距离(m);H1为黄河一侧基坑底以上含水层厚度(m);H2为山体一侧基坑底以上含水层厚度(m);h0为基坑内水深即动水位水深(m);S1为黄河一侧的水位差,其值为S1=H1-h0(m);S2为山体一侧的水位差,其值为S2=H2-h0(m);R′为影响半径R与断层带宽之半C的和(m);S为降深(m);R为山体一侧影响半径(m);qr1为黄河河流方面相应引用流量,根据α1、β1由图1查得,其中:α1=l/(l+C)=0.83,β1=l/T=0.5;T为基坑底至基岩的距离(m),根据地质剖面图,取10 m;C为断层宽之半(m),取1.0 m。
图1 qr值曲线图
qr2为山体方面相应引用流量,根据α2、β2值求得,其中α2=R/(R+C)=1,β2=R/T=385.1;因β2>3,qr2=qr′/[(β2-3)qr′+1],qr′可根据图 2 由 qr′=f(α0)查得,值为 0.22。其中 α0=T/[T+(C/3)]。
图2 qr′值曲线图
涌水量估算参数取值及结果见表3。
表3 站址基坑断层单位长度涌水量估算成果表
经估算,基坑溶隙涌水量为15020 m3/d;断层单位长度涌水量为21220 m3/d。
厂房基础持力层为奥陶系厚层坚硬含燧石白云质灰岩。站址西南部发育F3与F4断层,两断层的走向与河岸近于平行,对站址的稳定性影响较小;由于F4断层从站址基础下通过,故需对断层破碎带采取加固处理措施;由于断层带涌水量很大,建议施工前对F4断层采用灌浆等方法进行封堵,同时建议做好排水和防止突水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