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山
(辽宁江海水利工程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田水利设施的有效灌溉面积已达10亿亩,灌溉用水占到农业用水的90%以上[1- 2]。农田水利工程的有效果供给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影响农田水利设施的因素包括:体制机制、施工设计、设施管理等客观原因,也包括农民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与主观意识形态等主观原因[3- 4]。
农田水利工程的效果评价是衡量工程是否合理的主要手段之一[5- 9],但是农田水利工程的供给效果不仅表现在设施所带来的物质实力,还应该体现和反映农户的个体意愿,以农户意愿建立发展起来的农田水利设施才能达到良好的供给效果。农户个体收入差异直接体现在复杂多变的个体需求行为上,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同质性假设,通过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所表现出的行为偏好和需求偏好,注重农户个体的需求表达及个体参与的主观能动性,研究农田水利工程供给效果的影响机理,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及配套设施的均衡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从农户个体收入差异出发,建立了供给效果、供给水平、农户需求、村庄和农户特征的结构分析模型,探究了农户收入水平对农田水利工程供给效果的影响机理,为评价和改善农田水利工程的供给效果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措施。
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从建国之初的政府组织性供给方式,逐渐经历了农村集体经营、农民义工、农民积累工为主以及现在的多元化供给格局多个阶段。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并逐渐由中央政府投资向地方政府投资转变,如见图1所示。目前,我国已建成水库约9万座,各类机电井500多万眼,农村水利电站4.5万余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建国之初的2.4亿亩逐渐增长至现在的接近10亿亩,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我国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供给仍然存在以下突出问题:①由于资源禀赋差异造成的农田水利设施的供给不平衡;②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的结构发展的不均衡;③农田水利设施维护不到位,资金短缺,基层水利管理者职责单一,缺乏专业性。
图1 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及地方投资比例
潜变量观测变量统计描述供给农户满意度很满意7.9%满意31.9%一般31.3%不满意25.8%很不满意2.4%效果可灌溉面积率极小值0极大值1均值0.70方差0.16供给基础性极小值0极大值1均值0.55方差0.31水平保障性极小值0极大值1均值0.60方差0.27农户等待时间极小值0极大值20均值4.50方差2.40需求便利程度很便利30%较便利34.2%一般11%不便利21.5%很不便利3%期望供水模式集中供水73%按需分配10%申请供水14.1%其他1.9%村庄经济发展水平<6000元(1.23%)6001~12000元(62.3%)>12000元(36.47%)特征宗族势力极小值0.159极大值0.983均值0.66方差1.67农户特征田地细碎化程度极小值0.286极大值1均值3.39方差6.27
农户个体收入差距凸显和其他特征存在的差异使得农户对农田水利工程及配套设施的主官认识形态和态度偏好不同,进而使设施的潜在需求产生明显差异,农户对同一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反映。当然,农田水利设施的供给效果不仅仅是取决于个体农户的主观态度,还取决于设施所带来的客观实际成效,如有效灌溉面率等,因此有必要探求这些综合因素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影响农田水利设施的供给效果。基于上述分析,作者拟采用本构方程模型来表达显性、隐性变量对供给效果的影响。
结构方程模型利用多元回归、路径和确认性因子分析方法对统计数据进行整体分析,可以解释多个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拥有直观性、关联性、灵活性、误差小等一系列优点。结构方程模型的表达式为:
测量方程:X=ΑXξ+σY=ΑYη+ε
(1)
结构方程:η=Bη+Γξ+ζ
(2)
式中,X、Y—外源和内生变量;ΑX—外源指标和外源的关系;ΑY—内生指标和内生变量的关系;ξ—残差项;σ—X的测量误差;η—内生变量;ε—Y的测量误差;B,Γ—分析相关系数。
构建完模型后,选择供给效果、供给水平、和需求意愿、村庄和农户特征等五个特征作为结构方程的潜变量,再通过模型的识别和测量变量的数据收集,进行模型的检验,得到相应的分析结果,即可得到相应的效果评价,分析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农田水利工程供给效果影响机理分析示意图
选取2016年7月对辽宁的农田水利工程及配套设施供给状况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采取极大值和极小值、方差和均值对连续变量进行统计,对离散性变量则采用百分比统计表达,得到了潜变量对应测量变量的统计性描述,见表1。
(1)整体结果分析
农田水利供给效果主要包括农户满意程度和有效灌溉面积率,从表1可以看出,辽宁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情况较为严峻,农户对目前供给效果的评价为满意的仅占39.8%,更是有超过30%的农户表示不满现在的设施供给状况,由于农户对农田水利普遍存在着强烈需求,但现实低水平的供给设施必然导致农户的不满情绪;辽宁地区的可灌溉面积率均值为0.7,表明该地区仍有30%的耕地没有达到灌溉条件,方差为0.16则说明该地区整体的可灌溉面积率并不存在太大差异,供给不足、水资源短缺等造成的无效供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2)相关测量变量的一般性分析
从表1分析可以得到:农户对灌溉的期待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这主要是由种植的不同农作物造成,不同地区间种植结构下的灌溉时间期待均值为4.5d,表明该地区的灌溉期望等待时间应该尽量控制在一周之内;目前,仍然有近三成的农户对供给设施感到不便,这主要是由于某些地区的配套设施过于单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导致;集中供水是该地区农户最为偏好的供水形式,因为在此模式下,农户可大大降低灌溉成本,提高收入,但问题是此模式并不符合灵活协调调度的要求;农户人均收入达到12000元以上的比例仅为36.47%,与2016年全国农村人均收入12363元相比,仍有超过一半的农户未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准,这又势必造成农户对设施的不满情绪和强烈需求;田地细碎化程度体现了每块地耕作面积的大小,越大越集中,则越有利于现代化灌溉和耕作,而从表中可以看到该地区每块地的平均面积仅为3.39亩,这与我国实行的精耕细作的农业产出模式有关,当然也会给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完善带来巨大挑战。
(3)收入水平对供给效果的影响
分析得到了供给效果随收入水平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从图3(a)中可以看到,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农田水利工程的有效灌溉面积率有不断升高的趋势,当收入水平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有效灌溉面积率能达到0.7,达到了平均水准。有效灌溉面积率的不断提高可以促进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又可为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建设、改进和完善提供可能(资金支持)。因此,收入水平和有效灌溉面积率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能够有利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完善。
从图3(b)中可以看到,随着收入水平的增长,农户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评价中“很满意”和“满意”的比重在不断降低,而“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重在逐渐升高。这主要是因为农户收入越高,对农田水利设施的需求也就越高,对现有的设施状况也就越不满;高收入群体农户希望借助于更高水平的供给设施实现和满足规模种植和经济作物种植的灌溉需要,以达到增收的效果,从而会对目前的水利设施状态感到不满。
图3 供给效果与收入水平关系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对农田水利设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供给效果,作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改善:①提供多元化的供给模式,发挥政府和私人供给的协调能力;②建立和完善以供给主体为主的奖罚机制;③要兼顾农户需求意愿,让更多农户参与到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行动中;④建立合理的水价调节机制,做到合理的资源调配;⑤着眼于农村基层,从农户中培养建设管理经营者。
以辽宁省调研数据为例,基于结构方程分析模型,分析了当地农田水利工程的供给效果以及影响机理,并探讨了收入水平与供给效果的关系,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和措施,以期能为农田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指导意义。
[1] 李莉. 浅析小型农田水利现状及改进措施[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7(08): 15- 17.
[2] 余志国, 徐雨竹.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刍议[J]. 水利技术监督, 2015, 23(05): 84- 86.
[3] 姚艳军. 浅谈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案[J]. 中国水运月刊, 2012, 12(03): 150- 150.
[4] 何文礼.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J]. 乡村科技, 2016(24): 63- 64.
[5] 李名威, 尉京红.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03): 154- 156.
[6] 王文浩, 穆建新.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节水灌溉, 2012(09): 67- 71.
[7] 管新建, 齐雪艳, 吴泽宁, 等. 干旱区农田水利工程生态经济评价的能值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 27(09): 50- 53.
[8] 李鹏. 基于有序probit模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7(10): 115- 117.
[9] 周晓平. 基于网络分析法(ANP)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绩效评价研究[J]. 江苏农业学报, 2009, 25(06): 1400- 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