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打车吹皱一池春水

2018-05-04 01:37本刊作者姜林燕
中国品牌 2018年5期
关键词:美团网约滴滴

文|本刊作者 姜林燕

美团这一仗似乎早已充分准备。

美团强势入局网约车,滴滴毫不示弱,利用外卖做出反击。结束在无锡为期8天的试运营,9日正式上线,10日中午,滴滴外卖称首日订单突破33.4万,在无锡的市场份额跃升第一,超出了预期。

美团打车,滴滴送外卖,谁更有戏?一夜之间成为谈资,热度超过了2018年年初爆火的区块链。2018年上半年的互联网江湖风云就这样从一场上海的价格战开启。

2018年3月21日注定不平凡。

15万,25万,30万,这些数字的跳跃,美团这一仗出人意外的漂亮。

叫嚣了去年冬季的出行市场美团出行横空出世招募司机的内部信赫然纸上,终于在美团官方数据中拉开帷幕,美团打车在上海首日完成订单突破15万单后,随后几天内,美团打车上海日完成订单量始终保持在30万单以上。

早在2017年2月14日美团在2月份就在南京试水打车业务,在9月份则在成都试水分时租赁业务,在12月则宣布成立出行事业部,由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负责,当前团队规模已达到了200多人,更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温州和厦门七个滴滴赚钱的核心城市,开始招募城市经理,随时做好恶斗滴滴出行的准备。

美团这一仗似乎早已充分准备。

美团强势入局网约车,滴滴毫不示弱,利用外卖做出反击。结束在无锡为期8天的试运营,9日正式上线,10日中午,滴滴外卖称首日订单突破33.4万,在无锡的市场份额跃升第一,超出了预期。

美团打车,滴滴送外卖,谁更有戏?一夜之间成为谈资,热度超过了2018年年初爆火的区块链。2018年上半年的互联网江湖风云就这样从一场上海的价格战开启。

外卖与打车拼什么

滴滴源于出行,美团源于团购与外卖,两家企业本来主业不同,相安无事。但是随着互联网行业的深入发展,当创业企业度过第一阶段的生存期,收获了海量用户与流量后,它们需要新的商业模式探索与业务边界延伸,去实现更大规模的收入与盈利,便不可避免的出现跨界竞争。

美团以团购起家,历经千团百团大战,终于打出了一个高亮点团购,在合并大众点评之后,变成了到店事业群;而先后进入了外卖、影票(已出售)、酒旅之后,突然发力出行。

反观滴滴,也是经历一番拼杀,以更短的时间打出了一个高亮点网约车,一马当先,也是进入了共享单车领域,投资了Ofo,接管了小蓝,而今天,则杀入了外卖领域。

外卖和打车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外卖业务与网约车业务有着根本上的不同,二者对线上线下联动系统的要求也大不一样。这一短板在滴滴外卖试运营首日骑手的街头采访中暴露得最为明显,有骑手称滴滴外卖配送接单时无法查看用户订餐内容,只好商家用户两头问,还容易出错;再有滴滴外卖APP中植入的是汽车行驶导航软件,送单全程手机屏幕都要亮着,手机耗电极快;各方线上订单信息不连通,混乱难辨……滴滴外卖系统上存在着明显简单化的网约车痕迹,虽然其后滴滴外卖紧急进行了系统升级维护,但众所周知产品的打磨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对做惯了出行的滴滴来说,外卖是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业务。专家分析称外卖业务的复杂程度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业务本身的复杂度,打车是两方活动,流程短、易操作,且地域上一般不涉及主干道之外的地方;而外卖业务则是三方活动,骑行、取餐、交付等复杂活动较多,需要更高精准度的导航和定位技术。

二是复杂的调度算法。一般网约车只需寻求司机与乘客二分图匹配的最优对应关系,求解复杂度低,即便拼车也是个位数多节点,求解最优路径的复杂度不高;而外卖业务则是多人多点的实时匹配问题,骑手的路径规划和订单匹配需要指数级的运算空间,秒级的计算时长让原生的外卖平台保持着极高的配送效率。

三是用户需求突增等极端场景的挑战。高峰期打不到车时,用户可采用抑制需求和运力调度的方式缓解需求;但外卖领域对已经下单的用户来说,订餐高峰期也要求外卖平台能调配好配送业务,同时综合考虑商家的动态变化并合理承诺预计送达时间,对外卖系统调度策略自适应调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有打车与订外卖时间预估上的难易差别。

总的来看,滴滴要想快速适应外卖系统的高负荷和高效率诉求,还需要一段时间,而要达到体验升级后的高端定位,更是长路漫漫,任重道远。

而对于出行市场则不然,面对近3000亿的出行市场,任何一家有野心的互联网公司都很难无动于衷,滴滴垄断一二线出行市场,滴滴出行目前已覆盖了我国400多个城市,占有87%以上的专车市场份额,90%以上网约出租车市场份额。

而滴滴一家独大下的服务降低带来的用户用脚投票。在滴滴并购uber中国后,打车难、车费贵、司机服务差、地图绕远、大数据杀熟等负面积累了用户端的负面情绪。而滴滴对司机端收取高达23%的佣金,同时远距离接单带来的空跑等让司机收入下降,也让司机颇有怨言。用户对于多元格局的需求,滴滴一家独大下用户服务的降低和成本的增加带来的是用户对于多元格局的需求,除了美团打车新进入市场带来的补贴之外,用户更喜欢有可选择的余地,这个余地可以是美团打车也可以是其他任意打车品牌。这对于所有一家独大的品牌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在服务和收入间如何平衡,美团打车入局时机合适。美团打车在用户受困于滴滴一家独大的情况下推出打车产品同时进行补贴,某种程度上给予了用户备选项,用户自然会转移和尝试。专家解析,这些因素导致美团顺利切入出行市场。

烧钱大战刚刚开始

“有人来分我的一杯羹,我就要拿走你的一块蛋糕。”的气势,滴滴被迫宣战,烧钱大战刚刚开始。

自从3月21日美团打车登陆上海以来,最高兴的应该是一部分不愿意用勤劳换薪水,反而期望着耗平台羊毛的司机们了。

补贴有没有意义?

美团打车已迅速拿下进驻市场1/3的市场份额,美团曾提出一年内要获得网约车20%的市场份额。

按照此前美团公布的方案,针对乘客端:每个城市报名的乘客,都可以领取3张与当地出租车起步价(8——13元)等值的优惠券,因此粗略统计,美团在7城市招募乘客端启动补贴就在4620万左右。(北京13元、上海14元、杭州11元、成都8元、福州10元、温州11元、厦门10元)。

而在司机端,以上海为例,上海司机抽成为8%,而且前3月全免,仅有象征性的信息服务费。具体来说,美团打车要求司机每天至少完成10个有效订单,保持10小时在线,首次考核期限为6天。符合要求的,每天车费不足600元,由美团补齐,超过600元的,额外奖励200元;在“开城翻倍奖”规定中,司机在规定时间和区域,每单补贴订单金额为20%~40%不等,20元封顶。

已经有媒体算出了美团打车的具体补贴成本,大约是40元每单。

这就意味着美团打车平台上每完成一个订单,亏损就达40元,这其中包括司机端的各种奖励约26元,以及用于吸引乘客的“立减14元”的拉新券。而在上海开站第3天,美团已经宣布拿到了30万单的业务量。3天累计订单量达到了65万单,相当于美团打车已经付出了2600万元的补贴费用,日均“撒币”867万元。

这样算下来,如果美团能保持每天50万订单量,那每个月他们将付出6亿元的巨额补贴,折算成美元是1亿美金。

根据之前美团官方公布的数据和相关媒体报道,美团的资金储备为70亿美元,这个数字,恰好是去年5月公布的30亿美元和10月宣布融资40亿美元的总和。

但是,美团去年融资,今年烧钱。今年1月,美团耗资5000万美元投资印尼的Go-Jek;2月,美团参投印度外卖Swiggy,差不多也花了5000万美元;刚刚收购摩拜,又花掉27亿美元(65%是现金,其余是美团的股份);加上去年在外卖市场上每个月烧钱3亿人民币,11个月烧掉差不多5亿美元。

美团的账上就只剩44亿美元。而摩拜10亿美元的债务又要由美团负责,扣掉这10亿美元,34亿美元便是美团眼下真实的资金实力。

美团打车,仅上海一地,一天就是900万元人民币,一年5亿美元没跑。而按照美团的规划,美团要在8个城市开展打车业务,其中北京、成都是上海规模的两倍,即便其他城市只是上海规模的一半,同时考虑到补贴递减这个要素,打车业务一年烧掉美团20亿美元,也是稀松平常。

这也就意味着,美团在外卖、打车、单车三项业务上,一年起码要烧掉30亿美元,也就是近200亿元人民币。不用把眼光放得太长远,美团34亿美元的现金储备,也只能解燃眉之急。

但谈到目前美团打车和滴滴外卖火热的烧钱大战,贝塔斯曼中国总部CEO龙宇则认为,烧钱是他们现在不得不做的工作。“有时候这不是你们能决定的,已经两军对垒到这样一个地步,他们就是要加高频应用,要占领更多的用户心智和使用场景。我不认为他们的这个策略就是太粗暴的,就像下围棋的时候大家僵死了,你不得不往前走。”

实则互联网项目不怕烧钱,最害怕的是常年持续烧钱,也烧不出盈利或垄断的市场地位。

谁是最后赢家

美团敢烧钱,赌的是未来,在求钱若渴的现状下,更现实地说,赌的是资本市场对其价值的认可。

美团已经亏损了很多年,还没有主营核心业务。连业内的人都分不清楚,美团主营业务到底是什么,团购?外卖?哪一项,它做到了第一,做到了极高的竞争壁垒呢?如果烧钱烧出了壁垒,像京东烧钱多年,打造了物流和仓储、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位居电商零售市场第一。

艰难上市后获得了融资支持,然后才实现规模盈利。美团的究竟会以何种结局收场,谁才是最后赢家,这似乎是这场战役的目的。

滴滴和美团各自都声称自己在无锡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此前,在上海也出现过"第一各表"的现象,这一切都在证明双方的战争已经日趋白热化,也同时在表明滴滴的围魏救赵已经引起对方的反弹。

滴滴和美团都属于“不差钱”企业,双方也都具有足够的战斗能力,在短时间内战斗将继续一段时间,但中长期战争的结束或者和平取决于滴滴能否获得更多的外卖市场,毕竟对美团来言,丢掉自己已有的江山获得新增市场,是得不偿失的。

称美团颠覆滴滴的评论难免过于乐观,但即便如此,美团若能从滴滴手中夺得部分市场,单日订单也是以百万计算,这当然符合当前美团的利益需求。

而从目前整个市场的反应情况来看,希望美团能够在这场战役中胜利的人占据了大多数。滴滴一家独大的局面无论是对于司机还是乘客来讲都是他们不愿意见到的。

对于乘客来讲,他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入局者参与其中,这样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选择性,甚至还有可能获得竞争者之间的价格战带来的红利。对于司机来讲,一家巨大的局面对于他们来讲更多地是任人宰割,而无法有太多的自主性。因此,无论是对乘客还是对司机来讲,美团涉足打车领域对他们来讲都是一件好事情。

可能有人会说,王兴觊觎打车市场的心思太过急躁,可能也有人会说,滴滴对于当前的打车市场已经构成的垄断,新的竞争者加入,特别是像美团这样的竞争者加入可以让市场生态更加多元化。但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并不是一厢情愿的理想状态,太多的不确定性决定了美团和滴滴的这场大战非常好看。

作为从创业死亡堆里爬出来的新时代巨头,美团与滴滴这次的短兵相接,会朝着何种路径演进,是点到即止还是持久作战?从双方各自举措来看,这可能并不是一场能够轻易终结的战争。

猜你喜欢
美团网约滴滴
网约车平台责任条款的识别方法——基于解释进路的正当规制
美团打车独立运营王兴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美团打车独立运营王兴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滴滴”上的叮咛
No.5 美团下半年或将打响生鲜零售和下沉两轮车之战
网约车:B2C与C2C的模式之争
美团点评和拼多多体现了对数字中国的兴奋之情
美团外卖哥
滴滴断臂求生?
“厉害了,我的国”之滴滴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