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月
(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 肛肠科, 江苏 盐城, 224001)
功能性便秘(FC)是由于全身或胃肠道自身器质性疾病而引发的临床常见的胃肠类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或其他不适感、排便次数减少以及排便时间延长。在临床上,功能性便秘按照发病部位和动力障碍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出口梗阻型(OOC)、慢传输型(SCT)和混合型(MIX)[1]。在罗马Ⅲ诊断标准[2]中将出口梗阻型归类于功能性肛门直肠病,即功能性排便障碍(FDD)。目前对于FDD患者的常用护理手段包括饮食生活方式的调整、泻剂的合理应用等,但效果欠佳,且药物治疗会产生副作用。生物反馈疗法是通过电子工程技术把一些不能或不易被人体感知的生理或病理活动转化为声音、图像等可被或易被感知的信息,利用生物反馈机制让患者根据其观察到的自身生理活动信息来调整生理活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安全无痛苦,并在国内外取得了显著效果[3]。小球囊训练为简单易行的家庭训练模式,本研究以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小球囊家庭训练,研究其对FDD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盐城市中医院肛肠科收治的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共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例,女45例,年龄28~76岁,平均(51.62±6.59)岁。患者全部接受排粪造影和球囊逼出试验检查,结果显示功能性排便障碍,并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排除胃肠道器质性疾病;全身性疾病或药物等因素继发的便秘;糖尿病和甲减患者;孕妇及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4]。利用计算机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常规护理联合生物反馈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指导,即多饮水,多食高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心情舒畅,并保证足够的睡眠,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适量运动。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生物反馈治疗,具体方法为利用肌电图介导的生物反馈仪,由专科医生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每次生物反馈治疗30~40 min,1次/d,10 d为1个疗程。治疗前患者需排空小便,并保持心情愉悦,治疗室可播放轻音乐以营造轻松的环境与氛围。将腹部皮肤清洁干净,贴腹肌电极片,然后将肛门刺激肌电探头插入肛门,屏幕显示患者自身肌电活动轨迹,患者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正确地收缩与放松肛门,使肌电活动处于屏幕显示的正确肌电活动轨迹范围内。治疗师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加强训练,尤其是老年患者应逐步加强反复训练,并给予更多关注。
1.2.2 家庭小球囊训练: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配合家庭小球囊训练,小球囊为采用三通管将50 mL注射器、肛管与气球联通的自制感觉训练反馈设备,将气球前段润滑,插入肛门7 cm,用注射器向球囊内部充气,当患者肛门处有胀感时关闭三通管阀门,保证球囊气体不泄露,按照凯格尔模板训练图指导患者采取肛门放松10 s、收缩10 s、放松10 s为一个循环的反复练习,坚持30 min,1次/d。如果球囊在肛门内出现破损,无需紧张,属于正常现象,破损的气囊会随粪便自行排出,患者只需更换气囊即可。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相关内容制定疗效标准。显效:2 d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短期内无复发;有效:3 d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无效:症状无改善[5]。采用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6]和便秘症状评估表评价生活质量和便秘症状。PAC-QOL量表可分为生理、社会心理、担忧焦虑和满意度4个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0.93,重测信度为0.84[7]。该量表共有28道题,每题1~5分,得分总数越低,生活质量越高。便秘症状评估表是依据“功能性便秘罗马Ⅱ诊断指标”及“粪便性状Bristol分级标准”设计,是评估治疗疗效的重要参考依据[8],具体评分标准,见表1。研究者向患者发放调差问卷,由患者独立完成,逐项认真填写。
表1 便秘症状评估表
*粪便性状:按照大便性状Bristol分级标准。
治疗前2组患者的便秘症状评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排便困难程度评分、粪便性状、下坠不尽感的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或P<0.01),排便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频次和腹胀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32/35),高于对照组的77.14%(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理不适、心理不适、担心焦虑满意度及总分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3。
表2 便秘症状评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3 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 分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功能性排便障碍属于功能性肠病,生物反馈治疗手段对于功能性肠病已经有一定的应用成果,生物反馈最初始于20世纪20年代肌电活动的检测,1974年首先用于临床。研究[9]认为生物反馈是出口梗阻型便秘的首选护理疗法。在本研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采取生物反馈,治疗总有效率均在70%以上,但对于不同的治疗中心,生物反馈的治疗效果报道差异较大[10]。本研究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护理疗法,小球囊训练模拟排便的动作,进而使盆底肌得到松弛,重建患者盆底肌功能,提高肛门直肠感觉功能,改善肛门括约肌的协调性,使排便困难症状得以减轻甚至消失,达到正常排便[11]。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配合小球囊家庭训练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且在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便秘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生物反馈和小球囊家庭训练联合应用于排便障碍患者,在临床疗效、患者生活质量、便秘症状等均比单纯应用生物反馈治疗效果更佳,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治疗满意度,因此,两种疗法结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华娟, 布小玲. 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的效果评价[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33(4): 497-500.
[2] Drossman D A. 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Ⅲ process[J]. 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5): 1377-1390.
[3] 刘梅娟, 程凤平, 邹莹莹, 等. 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生物反馈治疗的依从性及相关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 2014, 21(16): 41-43.
[4] 李昭颖. 60例重度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分析[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11.
[6] 陶博, 王富伟. 排便康复干预对功能性便秘患者便秘严重度、自我效能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现代医药卫生, 2017, 33(14): 2177-2178.
[7] 赵贞贞, 林征, 林琳, 等. 中文版患者便秘状况评估量表在应用评价中的信效度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12): 1124-1126.
[8] 方秀才. 罗马Ⅳ诊断标准在慢性便秘诊断中的应用[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6, 19(12): 1321-1323.
[9] 乔莎. 中医辨证施治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型便秘的临床研究[D].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5.
[10] Rao S S. Biofeedback therapy for constipation in adults[J]. 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 2011, 25(1): 159-166.
[11] 李红波. 球囊训练联合电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30例[J]. 中医研究, 2017, 30(8): 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