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华, 沈献芳, 赵燕萍
(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 普外科, 江苏 常州, 213000)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肿瘤之一,我国每年因胃癌而死亡的患者达到17万之多,占因肿瘤死亡人数的25.00%[1]。目前恶性肿瘤治愈率极低,对于胃癌主张早发现、早治疗,但由于术后胃癌患者易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并发症,加重患者痛苦程度,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2]。胃癌术后并发症往往会伴随着恶心、呕吐、头晕不适、过敏性皮疹以及口腔炎等临床症状发生,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3]。胃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尚没有完善的预防方法,目前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针灸、推拿和灌肠等方法,协助肠道运动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4-5]。中医外治具有独特的辨证体系和灵活的治疗方法,在胃肠道功能性疾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疗主要法包括穴位贴敷和针刺,穴位贴敷不仅能通过皮肤吸收药物,还能利用穴位特殊的治疗作用增强治疗效果[6],胃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不能口服药物,穴位贴敷更加适用[7]。本研究拟采用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治疗,以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胃肠功能,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3年6月—2017年6月常州市中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96例,纳入标准:①符合2011年制定的《胃癌规范化诊治指南》中胃癌诊断标准、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标准(术后患者出现肠鸣音消失、不排气、不排便、腹胀、腹痛、恶心、发热、呕吐等反应);②年龄48~72岁;③术后未排气者;④均为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⑤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胃肠疾病;②心肺等脏器功能不全;③非手术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④妊娠和哺乳期患者;⑤相关穴位部位存在皮肤损伤或感染,不适合行耳穴贴压或贴敷者;⑥不配合执行操作者。9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50~72岁,平均(58.60±9.70)岁。观察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48~72岁,平均(60.60±11.00)岁。2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干预措施: 为预防伤口愈合不良,在术前纠正低蛋白血症,同时为避免麻痹性肠梗阻,术前还应调节低钾血症。术后要尽可能缓解胃肠压力,抑制胃酸量的分泌,降低胃泌素水平,禁水、禁食,可给予适当补液,同时给予常规护理和抗感染治疗[8]。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予以吸氧,注射营养液和生理盐水维持身体水电解质平衡和防治酸碱平衡紊乱。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肝功能和肾功能检查,关注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情况。术后患者卧床6 h后协助其翻身,2 h/次。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一般术后第2天可协助患者坐位休息,第3天可协助患者下床活动。
1.2.2 观察组的治疗措施: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耳穴贴压是在耳廓穴区压迫疗法,利用酒精将耳穴轻轻擦拭消毒,把华佗磁疗贴放置在穴位,将其贴在耳穴上,并进行轻柔按压,每次贴压3~5穴为最佳,每天按压3~5次,每次按压30~60下,每次持续1~2 min,每隔3~4 d更换磁珠,两耳交替贴和同时贴均可,每次按压以患者耳朵感受到酸胀和发热为宜。耳穴贴压过程中若发现有潮湿情况需及时更换,以免引起胶布脱落或造成感染,按压时禁止揉搓,防止损伤耳廓。穴位贴敷是使患者保持仰卧屈膝,选取其足三里穴、内关穴和三阴交穴,将穴位贴敷治疗贴贴在所选取的穴位处。贴敷之前要对要贴穴位进行清洁处理,贴后每2 h观察1次贴敷部位,贴敷24 h后取下药贴,认真观察穴位皮肤的情况,若局部皮肤有水泡、红疹出现或者有瘙痒不适感,应立即停止穴位贴敷操作。
观察2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排气时间,比较2组术后第5天疼痛改善情况,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肠鸣音恢复判断:利用听诊器每隔1 h在听诊区域左右两侧上、下腹以及肚脐部位听诊1次,每个部位每次听诊时间为1 min,在发现连续两个有较强的连贯性肠鸣音,并且每分钟次数≥3次,则认为肠鸣音恢复正常。排便时间为从术后到第1次排便所需时间;排气时间为从术后至第1次排气所需时间。疼痛评估参照国际疼痛协会划分制定的疼痛分级标准[9],以痛感明显减轻,并且疼痛分级改善2级或2级以上,则视为显效;若痛感分级缓解达到1级,则视为有效;反之痛感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则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和排气时间较对照组用时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表1 2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h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观察组疼痛改善显效23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58%(43/48),对照组疼痛改善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2.50%(30/48)。观察组疼痛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出现恶心1例,头晕不适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25%(3/48),对照组术后出现恶心3例,呕吐1例,头晕不适4例,过敏性皮疹1例,口腔炎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0.83%(10/48)。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胃癌是临床高发病,需手术根除治疗,但由于手术创伤、疼痛、麻醉药物等诸多相关因素易导致胃肠功能障碍,引起麻痹性肠梗阻、肠源性感染和肠粘连等并发症[10],重度患者可引起其严重不适,膈肌上升和运动受限,患者下腔静脉血液反流受阻,呼吸困难,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1]。因此,尽早消除胃肠功能紊乱,对促进胃癌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胃癌手术过程中,易造成手术部位局部神经和组织损坏,在手术麻醉消失后,患者会出现持续的疼痛感[12]。西医一般采用镇痛药来缓解疼痛,但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增加新的痛苦。本研究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后,患者患者疼痛效果改善率达到89.58%。中医理论认为,术后疼痛的主要机制是机体血气局部凝滞,血瘀气滞,不顺则痛。耳廓被认为是百脉聚集之处,联络着全身的脏腑经络。耳穴贴压可以宣畅经络、疏通血气,顺则不痛。穴位贴敷治疗机制正是利用利用皮肤对药物的吸收,通过经络使药物更能直接达到患处,缓解内脏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疼痛和软组织疼痛。
中医认为,胃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是由于手术干扰了脏腑生理功能的协调性,人体的气机遭到破坏,阴阳失调造成的[13]。患者的组织器官在手术过程中受到牵拉,改变了原来的位置,加上癌症本身对人体气血的巨大消耗和麻醉药物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导致脾胃内伤,气血瘀滞,肠道蠕动缓慢,排气、排便不畅[14]。中医根据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的理论,主治疗应以理气通腑除胀为主。本研究应用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进行干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和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能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中医认为“耳者,宗脉所聚也”,人体十二经脉与耳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对耳廓相应的穴位进行刺激可以有效消除和纠正导致气血运行阻滞的一些因素,具有通经络、调气血、化瘀滞的功效[15]。采用耳穴贴压治疗时,要以肠、胃、肝、脾为主穴,通过对肠道产生良性刺激,结合神经和经络的传导反射作用,可以有效的提高胃肠的蠕动效率,调节消化液的分泌,利于肠道排气和排便。本研究患者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25%。贴敷治疗能增强人体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力,对创伤的愈合以及胃肠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敷贴能发射出8~14μm的生物波,作用于人体穴位时,通过吸收、透射、反射、渗透等过程,产生“生物共振”效应,对于增加人体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研究[16]表明,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二者治疗作用一致时,同时应用2种治疗方法可达到药效叠加的效果,表现出优于单独使用的治疗效果,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笔者在查阅耳穴贴压的相关文献时发现,在不同时间点实施耳穴贴压的效果也不同。有研究[17]指出,术前1 d即给予耳穴贴压可适度提高患者机体的应激水平,有利于缓解手术及麻醉对其机体的冲击,进而更好地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孙龙等[18]分别从术前1天和术后6 h开始耳穴贴压,评价不同时间点耳穴贴压对促进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显示耳穴贴压可有利于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且术前干预效果要优于术后干预。虽然诸多研究显示术前即开始耳穴贴压效果要优于术后,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应综合考虑,防止过度的应激状态对机体产生损伤。
综上所述,采用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治疗,以缓解患者疼痛和临床症状,改善胃肠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1] 邹文斌, 李兆申. 中国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 34(4): 408-415.
[2] BONOTTO M, GARATTINI S K, BASILE D, et al. Immunotherapy for gastric cancers: emerging role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 Expert Rev Clin Pharmacol, 2017, 10(6): 609-619.
[3] 王会英, 王燕, 邓艳, 等. 不同胃肠减压方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11): 1012-1013.
[4] 贾琳琳.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术后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 2016, 8(3): 128-130.
[5] HAN Y, ZHAO H, XU H, et al. Cure and prevention strategy for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fistula after esophageal and gastric cardiac cancer surgery[J]. 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14, 61(133): 1253-1256.
[6] 何云凤. 肛肠疾病术后病人采用耳穴埋籽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干预对疼痛缓解状况的影响[J]. 全科护理, 2016, 14(18): 1875-1877.
[7] 于福源, 王媛媛, 高峰, 等. 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胃肠道术后腹胀的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5, 7(16): 103-104.
[8] TAKAGI K, TESHIMA H,ARINNAGA K, et al.Gun chewing enhances early recovery of bowel function following transperitoneal abdominal aortic surgery[J]. Surg Today, 2012, 42(8): 759-764.
[9] 臧立娜, 张建东, 何润芳, 等. 优化健康教育在胃癌术后疼痛控制中的作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 2(11): 47-49.
[10] TAKAMA T, OKANO K, KONDO A, et al. Predictor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elderly and oldest old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J]. Gastric Cancer, 2015, 18(3): 653-661.
[11] 张晓兰, 楼海英, 杨丽娟, 等.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防治化疗致胃肠反应68例的效果观察[J]. 护理与康复, 2013, 12(9): 897-898.
[12] 路喻清, 冯阳阳, 史军军, 等.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术后镇痛的影响[J]. 现代肿瘤医学, 2011, 19(4): 764-766.
[13] 郑伟, 王芹芹, 唐小丽, 等. 中医护理技术综合用于胃癌切除术后促进肠功能恢复[J]. 护理学杂志, 2015, 30(4): 11-13.
[14] 徐惠丽, 张吉玲, 丛金丽. 耳穴压豆促进妇科肿瘤根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0, 8(4): 31-32.
[15] 史瑞君, 刘声. 中医耳穴压豆护理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辅助效果观察[J]. 北京中医药, 2017, 25(7): 640-642.
[16] 陕艳. 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力衰竭病人便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 护理研究, 2013, 27(15): 1507-1508.
[17] 李万山, 崔嵩生, 李万瑶, 等. 耳穴磁贴辅助麻醉及对术后机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针灸, 2011, 31(4): 349-352.
[18] 孙龙, 李菊云, 段培蓓, 等. 不同时间点耳穴贴压对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J]. 中华护理杂志, 2015, 50(7): 844-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