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清文
【摘 要】《九九艳阳天》是建国初期知名度较高的一首通俗歌曲。笔者结合当时的大时代就《九九艳阳天》这首歌的背景进行分析。
【关键词】九九艳阳天;歌曲背景
引言:
通俗音乐不同于古典音乐和严肃音乐,它是指轻松活泼、易学易唱、广泛流传的音乐,《九九艳阳天》就是流传至今的典型通俗歌曲。《九九艳阳天》这首歌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一、《九九艳阳天》歌曲及作者介绍
《九九艳阳天》的填词人为胡石言和黄宗江,谱曲人为高如星,由禹鼎、潘文林、呼廷生、孙佩华演唱的经典曲目。呼廷生女士,她是一位著名的歌唱家,出生于1932年,一生都在致力于铁路建设事业。她最大的成就在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三八红旗手。她的嗓音异常独特,音域较广。而填词人黄宗江先生少年多志,十岁时就以“春秋童子”的笔名在《世界日报》上发表独幕剧,他是我国最年轻的编剧。黄宗江曾说过:“演戏比读书重要,恋爱比演戏重要”,他一生创作了很多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
很多人认为《九九艳阳天》中的“九九”是农历九月初九,其实不然,“九九”指的是农历中的“九九”,我国古代将夏至和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分成九个部分,分别称为“一九”“二九”“三九”……直到“九九”,而歌名中的“九九”则为“冬九九”,气温逐渐回暖的时期。而“艳阳天”则指风和日丽的春天,“艳阳”一般即形容春天的词语。
二、《九九艳阳天》的艺术特色
《九九艳阳天》这首歌的歌词大量运用了民间的素材和民歌中的问答、赋比兴和重复等表现手法,曲调选自江苏民歌。“旋律是歌曲的生命”,这首歌的旋律优美动听,曲调活泼清新,歌词中透露的真情实感真挚淳朴,即使到如今也是传唱度较高的一首经典歌曲。这首歌的歌曲调式以传统的五声调式为主,音域跨度不大,曲调以级进音型为主,穿插有小跳,使节奏明快轻松,婉转悠扬,富有感染力。五声调式又被称作“中国调式”和“民族调式”,即由五个音构成的调式,这种调式广泛应用于我国古代音乐和民间音乐中,而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理论体系。五个音分别是:宫、商、角、羽、徵。从歌词方面来说,《九九艳阳天》歌词中“东风呀吹得那个风车转哪,蚕豆花儿香呀啊麦苗儿鲜”,生动形象的描述了春耕时分的农村忙碌景象。
三、《九九艳阳天》的歌曲背景分析
(一)爱情与军规的矛盾与选择
《九九艳阳天》这首歌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1957年上映的《柳堡的故事》电影的插曲。《柳堡的故事》是由王苹执导的电影,由徐林格和廖有梁主演,该影片改编自胡石言的同名小说。这部电影主演讲述了1944年的春天,我国尚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江苏省宝应县柳堡地区解放了,新四军战士作风严谨、纪律严明,真正为贫苦大众着想,很快就使百姓心中的担忧和顾虑一扫而光,新四军与百姓打成一片、其乐融融的故事。新四军班长李进在其养伤期间与村民田学英发生儿女私情,但为了革命事业,李进毅然选择放下感情、南下作战,五年后两人又为了爱情在一起的美好故事。《柳堡的故事》这部电影无论在主题、表达情感还是风格表现方面都与《九九艳阳天》有相通之处。影片中的《九九艳阳天》不是连贯的唱完整首歌,而是将每一段分别插在电影的前段、中段和结尾环节,让这首歌和电影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交相辉映。《九九艳阳天》不同于一般的電影插曲,它代表了淳朴、缠绵、真挚的爱情,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影中描述的爱情大部分都是为革命理念而提供服务的,超越阶级的爱情主题电影几乎不存在,爱情这个浪漫、展现人性最真情感的主题淹没在革命的激情洪流之中。在我国成立初期,爱情与战争向来是不平等的,爱情一直是最被压抑的、被无视的情感,与爱国情、民族情相比,爱情渺小的像一粒沙。自从19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战争一直贯穿到新中国成立前,成为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战争结束后我国依然没有摆脱战争的阴影和影响。战争对于我们这个由强变弱再到强的民族来说始终是一个无法释怀的话题,解放劳苦大众成为当时国内上下所有人的梦想,与这个伟大的梦想相比,爱情显得微不足道。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人们慢慢摆脱战争的阴影,开始追求“人性”的光芒,而爱情就是最能体现人性光辉柔软一面的情感。知名作词人黄宗江和胡石言填词,和知名作曲家高如星谱曲,合作完成这首歌。这首歌刚出来时,国人对这首歌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首歌歌颂革命战士忘我的英雄气概,富有“民间小调”的独有风味,语言淳朴,口语话较多,通俗易懂。大部分普通大众都比较喜欢这首歌。但批判这首歌的人觉得这首歌与当时的大背景格格不入。不合时宜,国家仍然还在警惕着西方国家和反动势力的威胁和动乱。而歌词中“等待你胸带红花呀回家转”则表现了小英莲对参军的目的认识不明确,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爱情幻想。但是,这首歌所表达的情感是,当儿女感情与国家责任、与军规向冲突时,男人毅然决然选择放下儿女情长,报效祖国的美好情感,但这长期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这部温馨的电影被解读为爱情和军规的矛盾,所以在当时遭到了强烈批判,在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九九艳阳天》被戴上了“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帽子,在此后将近20年这首通俗音乐基本在大陆地区销声匿迹。在阶级斗争成为社会主题的时期,这部电影和《北国江南》一起成为政治气候的风向标。作曲人高如星遭到造反派的突击审讯,造反派的威逼利诱使得高如星交代“苏修特务”的罪行,同时交代写《九九艳阳天》靡靡之音的罪恶目的。
“苏修特务”是文革时期出现的敏感词,它是指苏联修正主义国家专门派来的特务,这是文革中捏造罪名、打击异己的一种方法。对于气节较高的高如星先生来说就是一种侮辱,所以高如星坚决不认罪,最后打成重伤乃至肺部受损严重又遭感染发生癌变。
(三)歌曲的影射与内涵
《九九艳阳天》主要歌颂了战争年代革命战士的英雄气概、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和对待爱情的纯洁和坚贞。《九九艳阳天》这首歌是在民间词调的基础上形成的,作词人胡言石曾经被问到:“《九九艳阳天》这首歌为什么如此吸引人?”,他说是民歌帮助了他。民歌有着深厚的土壤,有着震撼人心的无形魅力吸引人民喜欢和传唱。其实,这首歌并不是在写谈恋爱的故事,并没有渗透爱情比责任更重要的含义,而是一直在表达家国责任的真情实感。在这首歌作为电影插曲被多次驳回后,黄宗江先生多次强调:“我们写的不是战士谈恋爱,而是不谈恋爱的故事。”但这种情感表达在当时甚至十几二十年都不被理解,将《柳堡的故事》和这首歌结合来看,更能看出作者想表达的情感。
四、小结
对《九九艳阳天》这首歌的歌曲进行了解,更有利于把握这首歌的基调,感受这首歌所表达的情感,加深对这首歌的理解。对于每首歌的鉴赏、学唱和表演我们都应对其背景进行了解,才能更好的表现出这首歌所表达的情感来。
【参考文献】
[1]张小芳.激情燃烧岁月的爱情颂歌–《九九艳阳天》背后的故事.党史纵横.2013年03期
[2]对“九九艳阳天”的两种不同意见.人民音乐.1958年03期
[3]任卫新.九九艳阳天的故事.词刊.2017年09期
[4]歌曲《九九艳阳天》.玖月奇迹演唱版.
[5]电影《柳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