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欣珂
【摘 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城市认可和机动车数量也大幅度增长。这也带来一定的问题,城市道路的需求超过了交通供给能力,就容易造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本文以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城市交通问题为探讨重点,首先对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概念进行全面的分析,其次对城市道路交通拥的原因进行全面的探讨,再者对交通拥挤收费的目的及目标分析探讨,最后对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行全面的探讨。有助于更好的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而较少交通拥挤,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
【关键词】外部性理论;城市交通问题;拥堵
一、城市道路交通拥挤概述
(一)交通拥挤的内涵
城市道路交通拥挤主要是指城市道路的交通需求超过道路通行的能力,使得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产生滞留的现象。城市道路交通的通行时间和空间分布并不规律,但是城市道路交通可供通行的人数是有一定限度的,这也就形成了城市交通拥堵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城市交通拥堵现象跟居民的出行时间分布有很大的关系,早高峰和晚高峰的形成也正是基于此原因。交通交通拥挤从空间分布来看,有交叉口拥挤、路段拥挤和区域性拥挤这些特征,这也反映出道路结构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在道路交通拥挤的定义上,国际社会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不同国家对道路交通拥挤的界定也有不同的标准。日本在交通拥堵的判断上以交通拥堵的地点为判别标准。
(二)交通拥挤的分类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道路交通中的车辆众多,驾驶员需要不断的减速停车,这些都是交通中经常遇到的现象,这会引起驾驶员的不舒适,驾驶员也通常会认为这种现象是交通拥堵,但是事实上,这种拥挤是道路交通中的正常现象,因此对道路交通拥挤的分类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从拥挤的原因可以对交通拥挤进行分类,第一种是偶发性交通拥挤,这种交通拥挤往往由一些偶发事件造成,如发生交通事故,车辆抛锚等,进而造成道路交通的通行能力下降,这种具有一定的随机性,通过拥堵瓶颈之后,通行会变得顺畅。第二种是经常性的道路拥挤,经常性的道路交通拥挤,往往是由交通超负荷运转造成的,交通供给不能满足交通需求,进而引发的通行缓慢等现象,经常性的交通拥挤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内容。
(三)交通拥挤的具体表现
道路交通机动车行驶速度下降,交通流量的饱和交叉口增多,发生交通拥堵的概率就会增加,进而达到目的地所用的时间就会增加,行车时间和交通流量关系,交通量的增加会使形成时间增大,同时超过一定限度时,形式时间增大的幅度会进一步增加。
二、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原因
(一)城市道路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分析
人类消费的产品从经济学属性分析主要有两类,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品,公共产品有自身的属性,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收益的非排他性、而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可以算是准公共产品,具有较强的公共产品属性,同时城市道路也具有一定的私人产品的排他性和竞争性特点,每个人虽然都拥有公共道路的出行和行使权,但是当车辆和人流的不断增加,超出道路的临界点时,非竞争性的属性就会减弱,车辆的增加会影响到其他车辆的通行,进而道路的使用也具有一定的竞争性。
(二)城市道路资源的供求特性
道路交通从经济学属性上可以划分为准公共产品,城市道路也具有供求关系的问题,城市道路的个体需求,越来越多的汽车出现,也使得对道路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影响汽车使用的因素中有燃油價格、人均收入、汽车使用的维护费用等方面。个体在出行时会有自己的出行时间、出行方式、出行路线,个体出行活动往往更多的是考虑自身的出行成本。对社会成本的考虑较小,也会相应的忽略对他人出行的影响。而政府修建道路时会有更加全面的考量,道路的供给也会从短期和长期等不同角度考量。短期时间内道路交通的供给很难有大幅度增加,交通顺畅时道路供给是大于需求的,当交通拥堵时,交通需求大于交通供给,短期内交通拥堵是需求侧的问题。而道路交通的供求关系从长期考虑,会呈现出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发展趋势,城市道路交通的供给也有这样的特征,需要不断的扩大城市道路交通的供给,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道路交通需求,此外还要刺激需求的增长。但是一味的盲目扩大供给,对不能长久的解决道路交通拥堵问题。
三、交通拥挤收费的目的及目标
(一)交通拥挤收费的目的
拥挤收费从目的性分析,十分的明确,是在交通供给在一定规模之下,通过控制需求总量、对不合理的交通出行抑制,进而更好的保障交通出行的有效运转的行为,对交通拥挤路段进行征收一定的拥挤费用,进而达到对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的合理分配,保障交通需求和供给的平衡,进而更好的保障居民的出行顺畅,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压力,通过收取费用更好的保障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改善人们的交通出行环境。
(二)交通拥挤收费的目标
交通拥挤收费的目标主要有几点,第一点是降低交通需求,造成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最为根本的因素就是交通需求大于交通供给,而居民在出行时也会更多的考虑到出行成本,因此在一些拥挤路段实施交通拥挤收费,居民出行时就会考量自己的出行成本,进而有效的降低交通需求。第二点是优化交通方式结构,城市交通的出行方式有多种,私人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公交车等,不同的出行方式对环境和交通产生的影响也不同,我国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较低,私家车、摩托车等方式出行的比例较高,通过交通拥挤收费,可以有效的优化交通方式结构。第三点是调整交通出行时间,交通出行的时间分布,呈现出早高峰和晚高峰的趋势,通过对高峰时段的收取拥挤费,可以有效的调整交通出行时间。第四点是改变交通空间结构,居民交通出行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人们在到达目的地的选择上有不同的道路选择方式,通过交通拥挤收费,可以合理的调节交通空间结构,引导用户选择一些交通量较低的线路,进而有效的缓解交通拥堵。
四、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城市交通拥挤问题
(一)城市道路拥挤收费的内涵
城市道路交通拥挤收费是通过经济杠杆缓解交通拥挤的压力,对高峰期行驶交通拥挤路段的车辆征收交通拥挤费用,进而有效的降低交通拥挤路段的通行压力和车辆,使车辆改变自己的行驶路线,居民对自己的出行时间进行调整,也有助于引导人们采取更加环保的出行方式,实现道路资源的最优化利用,进而有效的环节道路交通压力。道路交通拥挤收费的理念是时间价值较高的人支付一定的拥挤费用,获得高峰时期的出行权利,进而有效的节省时间成本,而时间价值较低的人可以选择其他出行方式,或者避免高峰时期,同时可以获得免费出行的权利。交通拥挤收费和其他收费形式有一定的区别,表2是交通拥挤收费与高速公路收费的区别。
从收费范围来看,城市道路拥挤收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城市道路拥挤收费包括的内容很多,包括道路使用费、车辆购置税、燃油税等,都可以称之为城市道路拥挤收费,而狭义的城市道路拥挤收费主要是指经过拥挤路段的用户征收的费用。
(二)城市交通的外部性理论分析
外部性的产生跟生产和消费有密切的关系,外部性也广泛存在于企业生产与人们生活之中,外部性的理论首次提出是在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中,“对于经济中出现的生产规模扩大,我们是否可以把它区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即生产的扩大依赖于产业的普遍发展;第二类,即生产的扩大来源于单个企业自身资源组织和管理的效率。我们把前一类称作‘外部经济,将后一类称作‘内部经济”。随后,马歇尔的学生福利经济学家庇古对外部性问题进一步完善,他在《福利经济学》中写道:“某一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于其它经济主体产生的一种未能由市场交易或价格体系反映出来的影响,从而导致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大效率,即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外部性反映的是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
(三)外部性理论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策略
首先是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更多的是通过价格机制进行调控交通出行,经济手段有直接手段和间接手段之分,直接手段有通过排放收费、车辆税、燃油消费税、道路定价等方式进行交通拥堵问题的影响和解决。间接手段有可交易的许可证、汽车的差别税收、补贴新型汽车、燃油的差别税收、燃油的能税、碳税、停车收费、对低污染的交通方式、实行补贴等。
其次是行政手段,行政手段的直接手段有制定排放标准、安装催化装置、燃油成分标准、淘汰高污染燃油、汽车禁行区、限定行驶路线、限定行驶时间、停车限制等措施,间接手段有强制性检查排放系统、强制性推行低污染汽车、强制报废旧汽车、燃油的经济标准、汽车类型使用限制、公共汽车专用道和其他、非机动车出行便利措施等。
再者是制度手段,制度手段主要是依靠法律法规的调整,对法律责任进行界定,进而保障道路交通的质量和交通运营管理者应承担的责任,进而促使其提供优质的道路交通服务。
最后是技术手段,先进的技术手段不仅包括清洁燃料对石油燃料的替代,还包括利用计算机、通信控制技术引导交通流从而改善交通拥挤、减少交通事故,更
包括鼓励人们利用信息化手段工作和生活而减少交通出行。
五、结束语
外部性原理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挤有几点方式,可以从经济手段、行政命令手段、制度手段和技术手段等方式入手。有效的环节拥堵路段和高峰期交通出行的压力,进而更好的为居民出行服务,提高道路交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淑玲, 李卫东. 缓解交通拥堵收取拥堵费是必然选择——基于外部性理论下的北京交通拥堵分析[J].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6, 18(1):36-38.
[2]刘细良, 申华冉, 李华京. 发展绿色交通的环境规制工具创新——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分析[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0(5):79-84.
[3]王益澄, 馬仁锋, 晏慧忠. 基于外部性理论的“五水共治”体制机制创新研究[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16(2):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