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心彧
她慌乱无措地笑笑:“没有,我不紧张,一点也不紧张。”转过脸去假装看台上的节目。
嘉琳推荐:这样也好,青春年少的时光,各执一半记忆,也算是圆满了。
他记忆里他们的第一次相遇,是在一次义卖会上。
那时他高二,她刚高一,个子比别人都矮一点,倒像个刚初一的学生。大家都热火朝天地忙着叫卖东西,只有她站在一边,似是害羞不敢开口。午后金黄色的阳光透过窗栅将她的脸分割成斑驳,她独自扮演着安宁与温静。
“同学,这个是什么?”有人问,手里抓着一包上面写满了日文的糖。
“棉花糖。”细弱的声音,很好听,因为声线比寻常女孩低一些,所以听起来有一点忧伤。
她回答了之后,仿佛是才想起来要做生意,忙道:“是草莓味的哦,很好吃的。你要买一包吗?”
那同学拿起包装袋正反看了一下,便放了回去,一边说着“不用”,一边离开了。
她一怔之下目光正好望向他的方向,眼中似蒙着一层湿漉漉的水汽。那一刻,他的世界仿佛按下了暂停键,喧嚣还在继续,可是有两个人已经偏离了世界的轨道。
她注意到他在看她,问:“同学,你要草莓味的棉花糖吗?”
“好。多少钱?”他买下了以前不太爱吃的棉花糖,取出一颗放在嘴里的时候,草莓香甜的味道在唇齿间弥漫开来,让他觉得,楼道间的光和影、迎面而来的风都变得格外温柔。
她记忆里他们的第一次相遇,是在元旦的文艺演出前。
彼時她的好友因临时有事无法参加朗诵,找不到人代替,急得团团转。在心里斗争许久,她说:“我可以试试,但我从来没上过台,可能会搞砸。”
朋友像是见到了救星:“没关系,你声音好听,和你搭档的人很有经验,会把你教好的。”
后来,她发现那个很有经验的搭档,就是他。
诗稿是他选的,是杨牧的《当你走过一座桃花林》。他一句句告诉她怎么读,何处要重音,何处要停顿。那时候,时光静好,她感觉,自己心动了。
到了最后一次彩排,他在后台放松嗓子。她紧张地盯着地板,他柔声劝她:“不要紧张,忘词了也没关系,反正他们也不知道原文是怎样的。”
她慌乱无措地笑笑:“没有,我不紧张,一点也不紧张。”转过脸去假装看台上的节目。
轮到她的时候,她果然忘词了,不过还好,接得流畅。
表演完,老师对他说:“你的朗诵是没得说的,只是这女同学,差了点,要不我帮你从别的节目调个人。”
她心里打着鼓,知道自己半路出家,和他比差距很大,但她现在竟然一点也不想离开。不想离开舞台,还是不想离开他?她不敢去想。
她琢磨着怎么和老师讲让他再给自己一个机会,就听他说道:“不用换了老师,她挺好的,我再教教。”
她回了家拼命练习,找了别人念的音频来听,把诗反复背了几十遍。
那天她穿着民国学生装,两条麻花辫垂在胸前,而他一袭长衫,折扇轻摇。
“——我就在这树下躺卧,让你来寻我
因为我的孤独就是那颗星
你就快快渡河来寻我,渡河来寻我”
她听见自己声音轻柔,带着丝丝伤感和渺远,她感觉自己握着话筒的手在轻轻颤抖,身子用力绷得笔直,仿佛只有这样才不会软瘫下去。
不曾等待,亦无处追寻。她知道自己只是盲目地走走停停,是不是向着他,她不知道。但她觉着,如果这人是他的话,应该是挺美的事。
她想着,一个人笑起来。
他的记忆里那次演出后,他们就很少遇见了,即使在路上照面,也只是淡淡打个招呼。
升了高三,他的学习紧张起来,他的成绩在年级里算是好的,但在大神遍地的实验班,还是显得平庸了。
他不是轻易认输的人,高二选文理的时候,他的文科成绩名列前茅,老师同学都劝他选文科,但他坚持选了理科。她又一次问起原因,他说:“想要挑战一下自己。”
他也觉得自己的理由牵强。喜欢文史那么久,怎么会因为所谓的挑战改变,说到底,不过是父母“男生还是学理科好”的话,让他妥协。
他为他的懦弱羞愧,面对她的目光清澈,他有些心虚。
既然选择了,就去做吧。他低头继续解卷子上的解析几何,x和y的方程看起来一团乱麻,就像此时的心情,解不开又不能搁笔。
高三的寒假,他特意去理了个平头,推掉了所有的演出,一心一意读书。
只是有时匆匆行过低年级的教室,也会想想她在上什么课,过得怎么样。
他感觉想着她的时候心情会变得好一点,真是奇怪了。
她的记忆里那次演出后,他们经常遇见。
有时是在放学的时候,她跟在他后面过马路,她想着他一回头就会发现自己,然后他们就会顺理成章地打个招呼。光是打个招呼,知道他还记得自己这个人,便让她心满意足。
可是他总是不回头,她看着他向前走远,和她不同路了,便低着头继续按自己的步调走,仿佛这只是一个平常的下午,什么也没有发生,只是心情,多了那么一点点忧伤。
有时也会在别人口中听到他的名字,他温柔有礼,这样的性子让很多女生喜欢。她听了便有些酸酸的,想说点什么,却无法开口。毕竟,她算什么呢?而他对于她,又是什么呢?
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在纠结着自己是不是在暗恋他,一直到他毕业了,她升高三了,也没有结果。
他记忆里他们的最后一次交集,是收到她的明信片。
彼时他马上要高考,认识的人都写明信片给他加油。她的那张是用墨蓝的笔写的,她称他“学长”。其实,不论是同届的还是下届的平时都直呼其名,唯有她一直小心翼翼地叫他“学长”,也真是与众不同了。
明信片上的文字他看了好几遍。她写着:“学长,从一年前和你相识、相处,让我学到了很多。我是个内向的人,平时没什么话,学长或许也没什么印象了,但是分别在即,还是想真心地祝学长高考顺利。”
真的很少和人亲近呢。想起她总是有些拘谨的样子,他微微笑了。
这样一个女孩,他相信她是特别的,可是,分离的日子已在眼前,他又怎么开始呢?
她记忆里他们最后一次交集,是因为林荫道上的一张宣传海报,海报上是他们一起表演朗诵的照片。她相信这是上天安排的遇见,在他已离开近一年,而她也马上要毕业的时候。
最后了。她轻叹。
离开了学校,就彻底断了和他的联系,如果,她还是不愿意主动联系的话。她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明明和别的学长都能泰然处之,偏偏不敢联系他。
身边的朋友问她怎么突然叹气,她笑指着海报说:“这个人是我呢!”
朋友凑近看了看,道:“你还上台表演过?真是没有想到。”
她有点期待朋友问起站在她身边的人,她纠结着该怎样对朋友说他的身份。
可是朋友什么都没问。
他再也没有在她的生活中出现,心动或是忘记,他都不希望打扰她了。毕竟,相识一场,已是莫大的缘分,没有准备好,就不要贸然破坏这份美丽。
她一直没有问他考去了哪所大学,就像记忆里她在路口一次一次地遇见他,却不敢上去打招呼。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她与那时的心情亦渐行渐远。
他们的心里都在酝酿一场风暴,只是晴天来得那么快,在还未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已归于平静。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这样也好,青春年少的时光,各执一半记忆,也算是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