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浏义
这两篇文章都是“给春天的一封信”,文章的文体、主题都已经被限制了,自由发挥的余地并不多,好比戴着脚镣跳舞,把这支舞跳好,可不容易。然而,这两篇文章却呈现出不同的面貌,都写得非常精彩,不能不令人称奇。
两位小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看毋修齊同学的《春天的聚会》,把春天当作春天姐姐来写,从这一点出发,分别写植物、动物、人们是怎样为她庆祝生日的。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手法,使得笔下的春光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读来特别亲切可爱。读着读着,一幅春天的画卷似乎在我们眼前渐次呈现。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随着幕布的拉开,演员越来越多,声部越来越繁复,场面越来越热闹。
曾悦桂同学的《给春天的一封信》,作者选择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角度,把秋作为抒情的主角,让人惊叹。这个角度极其难写,春与秋,永远没有见面的机会。既然如此,又怎么下笔呢?作者自有办法。他巧妙地选择了稻谷和梧桐作为沟通的使者。稻谷和梧桐的生长期跨越春和秋,通过它们,原本参商悬隔的两个季节能相互对话。这真是一种巧妙的安排。
总之,两篇文章风格迥异,主要原因是两位作者下笔的角度不同,一个重在“情”与“趣”,一个重在“巧”与“妙”;两篇文章同样动人心弦,因为他们都写出了真挚的感情——对春天的赞美。无论作文的要求多么严格,只要下笔的时候,心中不离题目,笔下饱蘸真情,那么,无论从什么角度写,都能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