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健全完善小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的重要内容,对于小企业会计工作的高效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基础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中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小企业 会计准则 问题
小企业会计主责指的是适应小企业生产经营的差别财务报告制度,能够有效的适应我国小企业会计实务工作,改善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存在的不足。因此,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对于我国会计体系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会计准则超载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关于的财务报告规范的内容大部分针对的都是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涉及到小企业的内容十分有限。相较于大中型企业,小企业财务报告对信息需求的差异性较大,现行的会计准则在小企业会计实务中难以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另一方面,小企业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同时内部机构很难做到完整完善,在会计准则执行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疏漏。基于上述情况,采用现行的会计准则和小企业的会计实务间存在严重的不适应,进而引发会计准则“超载”现象。
(二)差别报告制度
为了有效的改善我国会计准则超载现象,我国在借鉴国外先进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施了差别报告制度,其内涵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实体采取不同的会计准则。根据我国现阶段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特点,其在披露内容、方式等方面都和大中型企业存在較大的差别,为了更好的适应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应该构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财务报告模式,最大程度的减轻小企业的会计核算负担,为小企业的发展创造充足的动力。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模式
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效果直接决定了差别财务报告制度能否得到顺利的实施。结合世界各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实践活动来看,通常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一体法和分立法两种。前者指的是在同一会计准则框架下,针对小企业问题处理的实际需求制定报告条款的方法。而或者则是建立一条单独的准则体系,对涉及到小企业的相关问题进行收纳。在这方面,我国采用的是分立法。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为了保障小企业准则的科学性,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小企业会计和大中型企业会计的差别,紧紧围绕小企业交易和事务进行准则的制定。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实践基础
(一)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的逐渐趋同
从本世纪初,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针对中小企业会计问题展开了多次会议,并相继发布了《第二级中小企业会计和财务报告准则》以及《第三级中小企业会计和财务报告准则》。之后,各个发达国家也分别制定了针对中小企业的指导性会计准则。
相对而言,我国在该领域的工作却存在较大落后,从2004年颁布《小企业会计制度》以来,针对小企业的会计文件一直未能得到更新,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持续深入,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外投资,我国必须及时对小企业会计规范和信息进行完善,为投资者理解认知提供便利。可见,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对于加强国际交流,吸引外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企业实务工作的迅猛发展
据可靠统计,在我国所有企业中,中小企业的比例约占到97%,从业人员占比超过50%,小企业的资产总额占到41.97%。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知,小企业能够为我国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我国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小企业发展问题的重视。
当前阶段,我国小企业会计岗位不分离、内部监控缺失、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足的情况十分常见,导致中小企业会计工作长期处于混乱局势中。在这样的情况下,税务机关在对小企业进行征税时,通常不以小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为依据,而是采用简易办法,造成税收的大量流失。为了对小企业会计工作进行规范,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刻不容缓。
三、现阶段小企业的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应该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小企业的界定
在对中小企业进行界定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出发,分别是管理和会计。一方面,对小企业进行界定能够为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工作的开展和经济政策的指定提供充足的依据。另一方面,对小企业进行准确界定有利于企业会计实务的高效开展。一般情况下,从会计角度进行小企业界定时,通常采取“独立界定”、“遵从法律界定”以及“遵从法律但加以变通界定”三种模式。在管理方面,我国按照国务院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将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定义为小企业或是微型企业。这一标准的依据是我国2003年颁布的《中小企业促进法》相关对规定,已经无法和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首先,划分标准的覆盖面较窄。其次,职工人数、资产总额、销售额三项划分标准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无法准确的对企业类型进行界定。最后,现行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不够详尽,过于宽泛。
在会计方面,原《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将小企业定性为不对外筹集资金,换而言之,小企业不对外发行股票和债券,因此不必承担公众责任。但是在实际经营中,受托为外部群体委托持有和管理财务资源的企业,面临的受托群体广泛,企业影响巨大,必然具备一定的工中责任。因此,应该将定性标准扩展为“不承担社会责任”。
(二)与所得税法的协调
在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财务报告可以起到多种作用,如纳税或是内部管理等。在小企业经营的过程中,需要向税务机关或是银行提供财务报告,因此有时候不仅需要满足税务机关的要求,还需满足银行的要求,二者的协调问题就变得至关重要。由于小企业所得税法的差一点主要集中在所得税申报中的纳税调整等内容,很容易增加小企业的纳税成本和税务机关的稽查成本,这对征税工作的顺利开展会带来一定的阻碍。因此,在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过程中,要在不违反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使其与企业所得税法之间形成良好的协调。
(三)会计准则的简化
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依据就是差别财务报告制度,为了适应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工作,小企业会计准则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简化,其在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对会计科目、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会计信息的披露等方面都做了相应的简化,目的在于对小企业报告成本进行控制。例如,《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中规定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不涉及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简单有效、操作便捷的小企业会计准则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对于小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规范十分有利,同时在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中也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四、针对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對小企业划分标准进行明确
由于小企业的划分标准过于笼统,导致政策的受益者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中型企业,这对小企业融资难以及经营环境恶劣等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因此,制定新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对于配合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我国小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采用更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划分标准,并将划分标准覆盖到所有行业中,结合不同行业的特殊性,分行业设置划分标准,从而实现政策应用针对性的提高。
(二)做好小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协同
在《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中已经体现了和税法的协同,如建筑物、房屋的折旧年限为20年,机械和其它生产设备为10年,和企业所得税法中有关固定资产最低折旧年限的规定相同。此外,小企业的“所得税费用”科目核算本期应该缴纳的所得税的费用、不合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有效的简化了所得税费用的调整和计算过程。
综上所述,结合我国现阶段小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在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小企业的界定、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的协调以及会计准则的简化三个方面的问题,如此才能保障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刘波.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问题探讨[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27(3):131-134.
[2]刘永泽,孙光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界定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7(11):9-16.
[3]赵文超.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相关问题探讨[J].财会月刊,2011(2):93-95.
[4]葛萌竹.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关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5]邴羽冬.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
作者简介:胡泓(1969-)男,江西南昌进贤县人,会计师,专理职位,本科学历,统计学专业,主要从事成本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