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社会资本下乡 善用各方资金惠农

2018-04-28 06:34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8年2期
关键词:工商资本农民

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资金短缺是最为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国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业农村发展,但是远不能满足实际所需。实现乡村振兴,钱从哪儿来?国家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更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特别是引导农业企业投资农业农村的热情和活力。

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村庄,背后往往有一个或者几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重要支撑。这些企业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当地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带动力量。还有一部分农业企业是通过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引进来的工商资本。对于一些经济发展极为落后、资金严重匮乏的农村,工商资本不仅带来了充沛的资金,还带来了现代农业生产的要素。如浙江安吉县递铺街道鲁家村,以前是一个山区贫困村,通过招商引资20多亿元,建设21个家庭农场,短短几年时间,就从一个贫困村蜕变为全国闻名的富裕村。

农业企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无论是本地土生土长的农业企业,还是引进来的工商资本,他们以其自身拥有的人才、技术和资金优势,在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中发挥示范作用,形成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动能;在实施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领小农户共享发展成果中发挥带动作用,真正起到了激活一片区域,壮大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农民;吸引和集聚生产要素,形成产业高地,解决了乡村产业空心化问题。

但是,由于农业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经济效益见效慢、资金回收时间长,需要企业耐得住寂寞,才能不忘初心。受逐利性驱动,一些企业下乡“跑马圈地”,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农民土地“种房子”,建豪华别墅或者私人宅院,导致出现“非粮化”“非农化”倾向;一些企业下乡投机色彩较浓,钻国家政策空子,套取国家农业补贴,盲目上马项目,导致土地流转“泡沫化”现象,甚至出现企业赚不到钱跑路,把风险全部转嫁给农民的现象;一些企业下乡后,没有与农民建立利益聯结机制,排斥农民、代替农民甚至与农民争利,老板富了,农民却被边缘化,成为现代农业的局外人、旁观者。这些现象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要让农业企业和涉农资金真正服务于农。

对政府部门来说,必须优化政策,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保障企业土地供给,激发企业投资农业的积极性。同时,政府部门要建好工商资本下乡的“防火墙”。首先,严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准入条件,允许其投资现代种业、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流通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重点领域,引导工商资本真正下乡“务农”。其次,建立农业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政府部门应该帮助企业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或者“企业+家庭农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与当地农民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既要富老板,又要使农民分享企业发展红利,多途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最后,建立工商资本下乡的风险防范与预警机制。这方面一些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例如有的地方探索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实行租金预付制度。有的地方建立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监管体系,对资本下乡后的运作进行全过程动态监控,防止可能出现的违规行为和烂尾工程,切实保障工商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权益。

(来源:经济日报)

猜你喜欢
工商资本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工商详解网络传销四大新模式
VR 资本之路
在转变执法理念中彰显工商担当
适应新常态正风肃纪提升工商形象
落实“两个责任” 构建廉政工商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