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张 克 梁井林
三月的京城,已是春回大地,但郊区还是乍暖还寒。从北京市区进入怀柔,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开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来到大山深处雁栖镇大地村。沿着一条干枯的河道,“轰轰”的机器声由远而近。村民们正忙着把散落在地下的秸秆,放到一台秸秆粉碎打捆机,在秸秆打捆机的出包口,一包包形状规整的秸秆包滚落下来……田地里的玉米秸秆经过秸秆打捆机粉碎、压实、打捆等工序后,整齐地码放在玉米地旁。曾经让农民们头疼的“废物”很快有了不错得“卖相”。
早几年这个时候,这里的村民都要忙着把荒弃一冬的玉米秸秆从地里面清理出去,好为即将开始的春耕做准备。为了处理玉米秸秆,当地的村民们想尽了办法,有的堆积在地头、有的丢弃水沟,直接造成了面源污染。虽然有的村民选择了田间捡拾打捆的办法,但因劳动强度大,又不知打捆后如何利用,只得慢慢放弃。
“现在我们不再为这项农事而劳碌和犯难啦,都交给合作社了,工人们直接把机器开到地里免费帮我们秸秆粉碎打捆,不但给我们减轻了负担,也把秸秆利用起来了,避免了浪费和污染。”大地村杨主任一脸满意地告诉记者。
怀柔是北京的远郊区,山区多,许多乡镇的土地地块零碎且分布不均,很难进行规模化的秸秆粉碎作业。北京市早已在全市推广了适合平原地区秸秆综合利用模式,面对全面杜绝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的要求,探索适合山区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成为北京市农机部门一项必须解决的紧要课题。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全面杜绝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北京市农业管理部门按照“全利用”、“严监管”的思路,以用促禁,通过全面推广秸秆粉碎还田以及秸秆收集后加工秸秆饲料、制作有机肥等综合利用方式,实现了秸秆综合利用全覆盖,使全市秸秆综合利用水平逐年提高。另外,结合山区秸秆综合利用难点,市、区两级农机管理部门共同总结探索出了怀柔山区秸秆综合利用典型模式,并通过召开全市农机系统推介会等形式在全市推广,有效推进了山区秸秆综合利用。
北京市农业局农机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山区秸秆综合利用的难点在于收集运输费用较高,由于山区地块小、地势不平、田间道路条件较差,大型农机具不能进地作业,也就不能通过秸秆粉碎还田的方式实现综合利用,只能通过人工收集等方式才能从田间清理,且由于运输不便,费用较高;另外,毕竟秸秆价值不高,只能以当地消化为主。山区是牛、羊等草食性家畜传统养殖区,过去一些大中型养殖企业往往需要从外地购买饲草,秸秆综合利用与养殖业结合起来,既解决了秸秆综合利用出路问题,又解决了养殖企业饲草料问题,一举两得,所以怀柔山区的秸秆综合利用主要用于转化为秸秆饲料。
记者在现场看到,套好袋、打成捆的干储秸秆饲料整齐码放一起,堆积有三四米高。据杨主任介绍,由于这台机器操作方便,适合山区田间作业,一天的秸秆压捆作业能力能达到20亩地的规模。“这些秸秆加工成的秸秆作为牲畜饲料,还可以销往内蒙古、河北和怀柔当地的一些养殖场,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为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全覆盖,据怀柔区农机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根据乡镇玉米种植规模,共设立了13个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示范试点。同时,由区农机服务中心与乡镇政府、秸秆收集利用合作社(大户)共同研究,确定秸秆利用方式和机具配备方案,做到因地制宜。
记者了解到,目前怀柔山区主要推广六种秸秆处理模式,使用秸秆捡拾打捆机对秸秆进行打捆收集,然后进行饲料化或肥料化等利用;在田间使用车载称重控制玉米秸秆压捆机对秸秆进行压块装袋,加工成秸秆饲料;使用秸秆膨化机对秸秆进行膨化处理,加工成膨化饲料;使用固定式方捆压块机对秸秆进行压块装袋,便于运输销售;使用固定式秸秆粉碎机对秸秆进行粉碎直接用作饲料;使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对秸秆进行粉碎还田。
此外,为减轻秸秆收集利用合作社(大户)负担,区政府拿出专项补贴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轻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负担。山区地块小,大部分采用收集后再利用的方式,辅助用工多,成本较高,据怀柔区农机服务中心测算,在怀柔山区,采用田间捡拾打捆机作业方式收集秸秆,一般作业成本在100-120元/亩左右。针对山区秸秆处理和收集成本较高的现实,为推动秸秆回收利用,区政府拿出专项补贴资金,对秸秆收集利用机具和作业进行补贴:一是敞开补贴秸秆综合利用相关机具,且在市购机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区财政再进行累加补贴,使补贴比例达到机具价格的80%,减轻综合利用企业购机成本;二是以50-70元/亩的标准进行作业补贴(每年略有不同)来减轻合作社(大户)的秸秆处理和收集成本。
目前,怀柔山区秸秆综合利用典型模式,已被北京农业局认定为一种山区秸秆综合利用的成熟模式,今年面向全市七个山区推广,加快推进全市山区秸秆综合利用进程和全市秸秆禁烧工作。
“今年全市将按照‘基本模式全覆盖,典型模式再推广’的思路深入推进农作物秸秆全面综合利用,力争全市农作物秸秆无火点,综合利用率达到98.5%。”市农业局农机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