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淑娟 张新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中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 “用工难”“用工贵”问题日益突出,农业各领域对机械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广大农民对农机装备的依赖越来越明显,“机械化换人”成为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农机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积极推进“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农业机械化进程,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提升农机装备水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菏泽市定陶区位于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山东省西南部、菏泽市中部,辖10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846 km2,6.22万hm2耕地,7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5万。农机总值达到6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74.67万kW。拖拉机总量达7 915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总量达5 007台;联合收获机总量达2 748台,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达1 684台,玉米联合收获机达1 064台;各类配套农机具18 573台。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已经迈过由以人为主向以机为主转变的阶段,进入由以机为主向机械化转变的新阶段。
(1)农机化发展不平衡。作物之间不平衡,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高,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低;环节之间不平衡,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经济作物耕地环节机械化水平高,粮食产后烘干和经济作物种收环节机械化水平低;领域之间不平衡,种植业机械化水平高,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机械化水平低。
原因分析:一是农机服务组织服务范围小、功能单一。全区农机服务组织主要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受建设用地的制约,难以壮大,主要从事主要粮食作物的耕种收作业。同时,由于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作业的投资高、收益低,政策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小,影响了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二是粮食烘干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水平低。这些环节的机械化作业主要依托粮食种植大户来带动,由于土地流转的成本高,承包土地的粮食种植大户基本上是在保本经营,粮食烘干建设场地难以保证,因此粮食产后烘干和农产品加工的机械化水平受到影响。
解决这些不平衡,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出台农机发展政策,支持地方农机部门、农机企业广泛引进全区农业生产急需、农民急用的实用机具,多渠道解决全区农机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示范推广不充分、基层农机服务力量薄弱,影响“最后一公里”的农机服务。一是现有农机政策和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需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深松补贴等直接补贴给购机农民,国家财政对农机服务部门的事业工作经费投入不足。二是农机服务机制仍不健全。农机队伍服务技术不强、机制不活、保障不足等,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需求。三是农机人才队伍的培养欠缺。农机管理队伍人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年龄老化,知识更新不到位;既精通农机技术又懂农艺技术的新型农机手、职业农机经营者、合作社带头人等实用性技术人才少。四是公共服务力量不强。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农机维修指导、质量投诉等农机化公共服务机构及其技术装备建设薄弱,满足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
(3)机艺、机信融合不充分。农机农艺“两张皮”的问题是制约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农机装备、作业生产、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少,影响了装备智能化、作业精准化、服务在线化。
(4)农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不够。农机安全监理执法队伍建设体系不健全,事业性经费得不到保障。农机管理装备和监理、检测手段落后,困扰着农机监理、检测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制约了农机监理、检测工作的效率。检测人员还没有摆脱“眼看、手摸、耳听、脚踹”的传统做法,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验的质量,致使部分需要淘汰报废的机械严重超期“服役”,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农机事故隐患。
围绕稳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进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速推进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全面机械化,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一二三产融合提供装备技术支撑。2018年争取在去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 450万元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带动农机装备水平的优化;力争农机深松整地补助项目实施面积5 333 hm2;通过积极争取农业部、山东省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组织好夏秋季至少2次全程农机化作业现场会,大力引进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制定出各种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的全程机械化生产路线图。到2018年底,全区小麦、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1万hm2,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9%,经济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到60%,建立2处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推广基地。
围绕提高农机服务的供给水平,探索完善全程托管、保姆式、“互联网+农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农机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引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以实施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为契机,培育一家全程托管、全程实施机械化服务的专业化农机合作社典型,带动全区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健全和完善作业用油保供、灾害天气应对、事故纠纷处置等应急预案,引导跨区作业由小麦联合收获向玉米、花生联合收获和土地深松拓展。全年计划组织500台以上大中型农业机械参加跨区作业,实现创收1 500万元以上。
当前,在定陶区农村劳动力结构中,农机手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绝对主力军,培训好农机手就是培养造就“三农”工作队伍的关键。围绕农机培训,积极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强化 “机艺融合”,培养造就一批既精通农机驾驶、维修技术,又懂农业、农艺栽培技术的新型农机手。力争年内举办各类农机化新技术专题培训班3次,通过邀请省内外有关农机专家到本区授课和召开现场演示会等方式,培训实用农机技术人才1 000人次。
总结发扬农机推广工作成功经验,创建农机推广工作新机制。一是大力营造氛围。运用好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宣传农机政策、推介先进典型、发布新机具新技术,通过舆论宣传造势,营造浓厚的农机推广工作氛围。二是突出示范带动。突出以点带面,梯度推进,协同发展。建立农机推广示范点、示范片,遴选农机推广项目示范基地。培育农机推广示范户,引导示范辐射带动户。三是全程跟踪服务。在农机推广过程中,坚持培训、指导、服务三位一体,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全程跟踪服务,确保农机推广工作质量和生产安全。四是农机农艺全程结合。主动做好与农技推广部门的工作协调,把农机农艺结合贯穿于农机推广工作各环节和全过程,体现农艺农机相辅相成、技术配套的内在要求,发挥好农业技术推广的整体效应。
在切实搞好农机安全培训、宣传教育、牌证管理、执法检查、隐患治理等工作的基础上,切实强化对各种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安全监管,2018年力争创建2个全省农机安全生产示范性农机专业合作社。一是要把所有使用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的合作社纳入安全监管范围。二是要制定加强合作社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措施,指导合作社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使合作社的安全管理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对合作社使用的农业机械实行全面监管,不能只局限于牌证管理机械,要把烘干机、粮油加工机械等非牌证管理机械都纳入监管,真正做到不留空当,使合作社真正成为平安农机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