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雨玮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在关键时刻思维短路并不是简单的表现不佳,而是表现为“次优”现象。这是当运动员在可以做得较好的情形下却表现得比初期预想差,甚至比之前的表现更差的情形。这种“次优”现象表明我们的技能水平不仅仅是随机波动的,而且这种思维短路是在高度压力下发生的 。
在关键时刻接连失误,输掉比赛,通常这些现象被称为“发挥失常”。他们的相同点在于竞赛初始球员一般情况下表现优异,但是在紧要关头意外反常,犯一些不应犯的错误。在运动心理学研究中,这种在紧要关头或最后时刻出现的“发挥失常”通常被作为一种特殊现象来进行探索,称之为“Choking”现象 。
“The Yips”指的是一种在完成出杆基本动作时不得不停顿或无意识移位的状态。最早出现在高尔夫运动员中,是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腕关节不自主的痉挛抽动 。一般情况下提及易普症是指高尔夫比赛中的推杆麻痹症。安斯利.史密斯和她的同事通过对大量患易普症的高尔夫球手的调查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易普症分两类。第一类是局部肌肉张力受阻的一种;第二类是因为担忧自身表现从而增加了自我意识和对自我表现的关注度,即“Choking”。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的归因理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概括为以下6个原因,并按各个的性质,分别纳入以下3个向度。韦纳从个体的归因过程出发,寻找个体对结果的归因与行为的关系,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在分析时,主要有3个维度与6个因素。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归纳,见表 1,现将引起“Choking”现象的因素归类为内因-外因、稳定-不稳定这2个方面的4类中。
2.1.1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界定为个体对内部状况和过程的感知程度。当高尔夫球员认识到比赛进入关键时刻时,就会极力付出更多的努力,以保证动作的准确性。然而,人为控制运动过程,会破坏原来技能的流畅性,严重阻碍了自动执行的技能,使整个运动过程遭到破坏 。
2.1.2 特质焦虑 特质焦虑是一种心理倾向,以感觉压力环境为威胁。特质焦虑高的个体易将极低的威胁情景感知为焦虑诱导,与特质焦虑低的个体相比,特质焦虑高的个体对压力情景做出反应时伴随着较高水平的状态焦虑,可能是因为高特质焦虑的个体的应对策略通常效率很低,如采用自我责备。
2.2.1 任务特征 “Choking”发生机制与任务特征息息相关 ,高尔夫是一项开发性技术 。它以运动技术为主,要求机体和其他的肌群同心协力在完成运动过程的同时还要求精准性。由于高尔夫球员具体的执行信息被忽略了很长一段时间,当意识再接收此信息时,会产生“缺氧”现象,导致自动执行受阻 ,最终导致“Choking”。这也解释了职业高尔夫球员为什么在面对决定胜负的短推杆时依旧会“Choke”,即使这在平时的训练中已重复了成千上万次。
表1 韦纳归因理论结合表
表2 高尔夫竞赛中“Choking”现象归因表
2.2.2 观众及其期望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被测试者面前放一面镜子或者录像,那么他自我意识会明显增强,也就是说他会下意识地去注意自己的行为。同理,高尔夫球员在面对现场观众时也会感同身受,当观众越热情、越追捧,球员的自我意识就会越强烈。
在高尔夫比赛中,球员合理采用应付压力的策略是避免“Choking”的一个重要方式。应对压力的策略分为回避型和积极型。当球员感知到压力逼近时,逃避型应对策略就是要运动员尽量不考虑与压力相关的场景以及避免失误出错,尽可能维持原状;积极型应对策略则会分析比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去寻找减轻压力的最好方法来解决它。“Choking”现象主要发生在积极应对策略的使用中。
2.4.1 竞赛情景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压力”来自于情景变得对个体非常重要时,而这种情况出现时,个体越是想表现得好就越表现得差。压力下的“Choking”是一个希望达到,并且可以达到,但没有达到的运动情景。 “Choking”所表述的运动下降不是正常情形下自然起伏的表现,而是表现为相对分离的状态。
2.4.2 奖金、积分排名 对奖金报酬注意的程度会使球员动机加强,从而引起成绩下降。高尔夫球员在参加大型赛事,特别是带着“冠军”“奖金”这些希望参赛时,通常对结果非常敏感。根据Marchant等人的研究调查结果发现,对结果期望越高,发生“Choking”的可能性就越大 。
结合表2,研究结果认为:高尔夫竞赛中“Choking”现象的产生原因是高尔夫球员基于对外界环境的认知,付出额外的努力而破坏了原有技能执行的流畅性,导致“Choking”现象发生。
3.2.1 重新认识传统心理训练方式 针对不同水平的高尔夫球员,应运用相应的临场方法策略。心理减压方法适用于初学者和业余球员,对于职业球员该以注意调整的方法为上。对于高自我意识的球员主要是加强抗压能力的训练,而不是传统的调节心理去加强注意动作训练。
3.2.2 正确认知高尔夫球员人格因素
对于自我意识较为强烈、特质焦虑高的高尔夫球员,提倡高尔夫球员运用回避型应付压力的策略,减少额外努力的付出,从而减少“Choking”发生的概率。
3.2.3 加快对“Choking”现象预防实践研究 关于“Choking”现象对运动员的危害的研究还远远跟不上实践的要求。可以通过对竞赛心理学的研究,尽快提出时间预防“Choking”的心理干预措施,同时加强引起高尔夫球员“Choking”因素的分析,探索更多的原因,并对原因进一步地测试。
参考文献:
[1]王进. 解读“反胜为败”的现象:一个“Choking”过程理论[J].心理学报,2004,36(5):621-629.
[3]王进.运动竞赛关键时刻的“发挥失常”:压力下“Choking”现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7-14.
[3]王进.压力下的“Choking”:运动竞赛中努力的反常现象及相关因素[J].体育科学,2005,25(3):85-94.
[4]洪晓彬.对压力下篮球运动员“Choking”现象心理机制的探讨[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7.
[5]洪晓彬.体育运动中的“Yips”:概念界定、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浙江体育科学,2013,35(4):84-90.
[6]Weiner.B.Human Motivation[M].Sage Publications,1992:253-270.
[7]高红艳.中国男子体操队雅典奥运会“Choking”现象的原因分析[C].//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
[8]赵云龙,赵建新. 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的关系[N].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10-25(10).
[9]王进.为什么关键时刻罚分时篮球运动员会“Choking”[C].// 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
[10]高红艳,王进.运用“Choking”理论分析中国体操队在第28届奥运会上失误的原因[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6):7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