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危机

2018-04-26 03:31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王猛恶魔亲情

怎么了

2018年1月11日,四川成都市一位被女儿伤透心的父亲,“百般无奈”,把女儿的私人信息及其所作所为整理成文,发布于微博:远在加拿大的女儿,以留学为名骗走了他辛苦积攒的300万元,却并未到学校报到,而是四处吃喝玩乐,买奢侈品。她还拒绝家人的劝告,把所有家人的联系方式拉黑。这位绝望无奈的父亲承认是自己惯坏了女儿。在女儿还小的时候,他与妻子离婚,含辛茹苦把女儿抚养长大,没想到女儿却成了“白眼狼”。

1月28日,一篇《北大留美学生万字数落父母,12年春节不归,拉黑父母6年》的文章在网上刷屏。在父母和外人眼里,王猛(化名)符合所有有出息的好孩子的典型特征:从小到大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四川一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上北大、是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的研究生等。然而,这一切光环的背后是王猛和父母的决裂——12年前,他不再回家过春节: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他甚至还准备到北大读个心理学方面的博士,以解决自己长期压抑之下的心理问题。他认为自己与家庭决裂的根源,是父母从小对自己的“过度关爱”。在他写下的万字长文中,他告诫一些要好的朋友,作为年轻的父母,哪些事情不能做。

为什么

其实,有难以计数的父母和子女互相伤害。那种相爱相杀,一边嫌弃一边依赖,一边纠缠一边折磨,不仅是对两代人生命能量的巨大消耗,而且处理不当会成为“家族遗传病”。从小没被尊重和善待的孩子,长大后要学会尊重和善待别人并不容易。

一位痛恨自己总对儿子动手的父亲,每次打了儿子之后都会躲在卫生间哭泣,然后狠狠打自己。他从小挨了父亲不少打,每次挨打都发誓自己做父亲后绝不会打孩子,但现在孩子做了错事,他的第一反应就是狠狠打。冷静后,他分析自己打儿子时是恶魔附体,如何驱除这个恶魔是他的心结。

上面两则新闻的后续是:控诉女儿的已经删掉微博;王猛的父亲含泪悔恨没教好儿子,乞求蒼天还儿子健康心灵。

王父反思自己的教子之道,并没有打骂,只是讲道理、论是非的“谈话”。王父说:“大概从儿子两岁开始,我们就用这种方式跟他沟通。他知道,谈话意味着可能犯了错。即使我们轻描淡写地聊天,他也会一直恐慌。”王父表示,忽略了孩子的先天特点,是他们作为父母非常大的失误。这个失误导致一连串忽视孩子情绪的行为发生。他说,以前总觉得儿子的一些负面情绪——生气、愤怒都无大碍,过几天儿子也许就忘了,就好了,但没想到儿子一直记着。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过,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中国家庭有两个看似矛盾的特点:一是边界不清导致深度纠缠,二是情感漠视缺乏心灵关怀。父母年富力强时,经常自以为是,为孩子的人生做主。凡事大包大揽,以爱和“为你好”之名,行控制之实。有多少这样不肯放手的父母,最终只能感叹白养了一个陌生人。最悲摧的是,当他们年老体弱、渴求亲情反哺时,在孤独中长大的下一代通常无力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怎么办

从接纳开始,父母接纳自己不是完美的父母,接纳孩子是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愿意学习和改变。孩子同样接纳父母的不完美,原谅他们,因为他们也是由不完美的父母抚养长大的。静静地想一下,当我们抱怨、指责父母的控制时,是不是也在企图改变他们?这背后是不是也有一种控制的心理动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接纳现实,接纳不完美,不再苛求,不再逃避,学习真正的独立,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前面提到的那位痛恨自己总对儿子动手又无力改变的父亲,后来终于发现折磨自己的恶魔是心底对自己父亲的记恨。他尝试去理解当年靠打零工养活一家三代的父亲内心的苦闷,从而原谅了父亲的暴躁脾气。当他从心里和父亲和解之后,感觉就是和自己的一部分和解了,从此再没动手打过儿子。他说:“偶尔还是会被儿子气得举起拳头,但一次也没落下去过。因为这个时候,总会有一个清晰的声音告诉我——你不是你父亲,你理应有更好的方式对待自己,对待儿子。”

(据《重庆晨报》2018年2月3日,张娓/文,王子/荐)

(适用话题:成长、亲情、关爱、沟通、交流等)

猜你喜欢
王猛恶魔亲情
永不凋零的亲情
Holism in Education
恶魔驾到奥列霍沃
赶走生活中的“小恶魔”
胸怀宽广才能走好官场路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胸怀宽广才能走好官场路
清明话亲情
亲情互动 潜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