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凯 崔静怡
摘 要: “互联网+”时代,知识、创造及人才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有效地推动素质教育的落实及新课程改革,我国某些工科院校结合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情况,立足于学生长期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采取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保障学生个人能力得到发展。本文结合我国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状况,对相应的培养实施机制进行分析,通过“两微”模式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探索,以期为推动教育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借鉴,更好地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工科学生 创新能力 “两微”模式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发挥关键作用,我国许多教育学家对目前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及研究时提出,国家必须推动教育改革,真正实现社会发展与教育之间的有效配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遵循社会的实际发展规律。因此,对于“互联网+”时代下的工科学生来说,除了需要保障自身掌握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外,还应该在实践过程中提高综合动手操作能力,不断培养创新意识,树立良好的创新理念,积极主动地接受老师的引导及教育。
对于工科院校及工科学生来说,个人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能够保障自身长远发展,还能够在实践及理论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专业荣誉感,积极地为学校的发展及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智力基础。
一、“互联网+”时代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是工科院校发展的本质要求
在信息化及信息化时代之中,知识及人才是各行各业竞争的核心及基础,高等院校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集聚地,在国家经济建设及政治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真正地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许多工科院校开始不断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教学制度,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积极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从而保障学生在实践动手过程中实现个人的全方位成长及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工科学校学生培养的模式及理念产生变化,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学术界及理论界的重视,只有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学生理论及实践知识的有效学习,才能够保障学生个人获得全方位的成长。由此可见,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工科院校发展的本质要求,对实现工科院校的长远发展有着关键作用。
(二)是实现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手段
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对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人类文明进程的加快,各行业及不同领域人才的需求产生变化,新世纪的综合型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还需要在不断的理论实践及动手操作过程中提高综合能力,实现理论与知识之间的有效对接,保障个人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作为理论与实践相对接的重要手段和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及提升对发挥知识的作用及实现理论与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有着关键的价值,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参与各种理论知识创新活动,通过开辟现有的创新工作提高综合动手实践能力。
我国某些工科院校开始结合学生长远发展的实际需求,积极地举办各种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及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及科学素养,保证学生在不断的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更好地锻炼自己,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及奋斗强化团队合作精神,真正实现个人的全方位成长及发展,保障个人在完成学业之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光与热。
二、“互联网+”时代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在“互联网+”时代下,我国某些学校在对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时存在诸多不足。首先许多学校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学校领导没有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对科技创新及科研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无法将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大学生教学管理相结合,实质的教育模式及教育理念存在缺陷。另外,学校在设置科研创新教育课程时过于宽泛及粗略,部分课程主要以选修课为主,一些学生只能掌握相应的理论课本知识,对最前沿的科学资讯了解较少。
除了学校自身的不足之外,学生个体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没有树立良好的科学研究理念,缺乏一定的科研动力,只注重短期效益,将大多时间用在专业技能的提升上,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另外,在课余活动中,学生之间的联系及互动相对较少,导致学生的综合动手及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培养。因为部分科研创新活动及实践活动相对复杂,学生只有以团体的形式才能有效地落实,学生之间缺乏一定的联系和互动直接导致学生难以完成相应的科研创新活动,个人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受到影响。
三、“互联网+”时代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施机制
(一)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我国高校在对工科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要积极地组织科技创新品牌活动,不断利用各种渠道及媒体加强宣传,维护好现有的科技活动品牌,以此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保障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激发个人的科技创新意识。除此之外,学校还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加大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扶持力度,主动邀请一些业内专家,通过科技讲座的举办保障学生及时地获取最新最前沿的科技资讯及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参与不同级别及类型的科技赛事,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了解科技發展的实质现象,分析科技发展的未来趋势,在不断的参与及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提高综合动手能力和水平。
(二)建立专业的教师指导队伍
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及环节,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有着关键的作用,为了发挥不同科技创新活动的作用,学校首先要建立专业的教师指导队伍,保障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理解个人与他人在成绩上的差距,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及学习积极地接触最新最前沿的科技资讯。另一个专业且稳定的教师指导队伍对于一些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某些学生的综合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缺乏一定的人生阅历及科学研究基础,因而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如果老师有着丰富的实践动手经验就能为学生提供更全方位的指导。
除此之外,学校可以积极地聘请一些校外的知名专家,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选择一些对不同行业的高级技术了解较深刻的人员为学校的各种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的技术及知识指导,实现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之间的有效过渡和融合,帮助工科学生更好地了解现有的科技,激发学生的科技热情。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的今天,国家之间的交流及联系越来越频繁,人才对推动我国的快速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为了保障我国在国际化竞争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优势,除了积极地提高综合经济实力之外,还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立足点和核心,保障我国学生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下实现个人综合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提升。我国不同级别及不同层次和阶段的学校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立足点和核心,主动地引导学生创新及实践,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及动手能力,结合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引导,弥补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不足。
(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两微”模式实践
我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通过开展线下的“四点半微课堂”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通过专家、校友、学长的讲座报告和实际的动手操作竞赛,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同时,通过线上的微信平台进行推送和网络在线直播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活动开展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举办了近25场报告会和网络直播互动,近4000人参与其中,学生科技竞赛参与度提高,省级以上科技竞赛获奖数量550余项,获得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2项。
这种“两微”模式的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实践,不仅可以迎合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实践途径。
国家的发展与强盛必须依靠强大的人才体系支撑,高等学校作为国家人才的储备库是培养基地,肩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责任。尤其,“互联网+”时代,高校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模式,破除僵化的教育理念,给学生更多开放的思维空间,以促进创新思路的形成,真正实现我国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博.高校“雙创”理念发展问题及其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3).
[2]杨帆.工科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思路探究[J].知识经济,2015(06).
[3]樊泽民.传承创新团队文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命题[J].思想教育研究,2013(01).
[4]凤启龙.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建设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03).
[5]王树荫.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J].思想教育研究,2007(04).
[6]金秀兰.浅谈高等学校辅导员创新能力的培养[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山东省青少年研究规划一般项目“青年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两微”模式实践与探索”(批号:SDYSB170309)阶段性成果。系山东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范俊峰工作室)建设的阶段成果。